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工匠精神影响机理及对策

时间:2024-05-07

陆正球,王海颖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2019年10月,***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2020年,***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又一次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每个人主动践行、弘扬工匠精神。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为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技术科学[1],已经在各个行业上对传统的工作岗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产业模式和产业结构不断变化更新。在人工智能时代,工匠精神与国家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是国家“十四五”加快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工匠人才的新要求,作为工匠人才培养高地的高职院校开展工匠精神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对完美的追求,体现的是一种职业精神。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发生改变,王靖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文化,也是职业能力与职业品质的体现[2];肖群忠、查国硕等人认为当代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的职业态度与精神理念[3-4];高远认为工匠精神的内在核心表现本质上是良好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体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5]。在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工匠精神的能动作用和精神支持。当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更多扎根于现代学徒制和思政教育方面。

二、现代学徒工匠精神培育理论特质

(一)默会知识理论

“默会知识”概念是由英国学者迈克尔·波兰尼在《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默会知识是一种蕴含在实践活动中,且与行动相关的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默会知识具有难以言传、需要沟通的知识。默会知识是一种个体知识,不能忽略知识产生过程中那些个人因素和默会因素。

现代学徒制就是默会知识的传递过程,技能培养依靠师傅与学徒之间互动完成。根据技能知识的默会性和实践性,要在技能知识学习过程中重在实践操作,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需要将技能和知识中的默会成分通过师傅言传身教给学徒,在教授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融入进去,学徒需要不断观察、练习来掌握相关技能。

(二)协同学理论

协同学理论由德国物理学家肯尼提出,他将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整体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发现通过各子系统交互作用,整个系统将会形成整体效应。

现代学徒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也要体现出协同育人的思想,需要高职院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子系统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如政府部门出台工匠精神培育相关政策,企业提供现代学徒的实操环境和师傅,高职院校提供知识的传授场地,社会营造崇尚工匠的良好文化氛围。

三、现代学徒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选择了省内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5所高职院校,并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学徒作为调查对象。此次“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问卷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工匠精神培育现状”“意见和建议”三部分。其中“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学徒的年级、专业类型、师傅所带学徒数、企业规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涉及学校培育、实习企业培育等方面共20 个题目,问卷采用李克特五分制量表,其中对题目表述情况“很不符合”,计1 分;“不符合”计2 分;“一般”计3 分;“符合”计4 分;“很符合”计5 分。“意见和建议”为主观题,了解学生对于培育工匠精神的看法与建议。

此次问卷采用网上填报的方式,共收到436 份有效问卷,涉及理工、经管、艺术等大类,其中,理工类占比最大,为39.54%,艺术类占比38.85%。在年级分布中,高职一、二、三、其他分别占比为37.34%、32.34%、28.03%和2.29%。学徒所在企业规模中,500 人以上大型企业、100—500 人的中型企业、100 人以下的小微型企业分别占比23.62%、43.81%和32.57%。本文运用SPSS 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1.问卷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测量问卷结果的可靠性或稳定性,可以用来检查现代学徒工匠精神培育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取值的可信度。一般信度系数在0.9 以上,表明量表的信度非常好。信度系数在0.8 以上或者在0.7—0.8之间也可接受。此次研究选择Cronbach α 模型对436份问卷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1 问卷信度分析结果

由上表可知,本次问卷的α 值为0.986,本次问卷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问卷效度分析

包括KMO 和Bartlett 检验。通过KMO 值检验可以说明题项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是否符合因子分析要求。其中0.9 上说明非常合适做因子分析,0.8—0.9 之间比较适合,0.7—0.8 之间适合。对于Bartlett 的检验,若显著性小于0.05 或0.01,则拒绝原假设,说明可以做因子分析。此次问卷的KMO 和Bartlett 检验结果如下表:

表2 问卷KOM 和Ba rtle tt 检验结果

从表中可知,首先此次问卷的KMO 值为0.972,其次,Bartlett 球形度检验的呈显著性p 值是0.000,都说明此次问卷的结果适合做因子分析。

(三)模型检验与修正

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设定因子主成分个数为3,采用最大方差作为因子旋转方式,得到累积解释变量为87.057%,方差解释率较好。

在探索性因子分析后确定了因子主成分个数后,进一步检验现有模型的拟合情况发现,有几项初始的拟合指标没有达到理想值,随后根据AMOS 结构方程模型提供的修正信息,对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84,小于0.1,拟合优度指数GFI=0.948,均方根残差RMR=0.023,规范拟合系数NFI=0.948,比较拟合指数CFI=0.960,表明模型适配度良好。

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一)校园文化对培育效果的影响

校园文化宣传对工匠精神培育产生的影响路径系数是0.774,其中“学校在校园文化艺术节、迎新晚会、社团活动中展示工匠精神(0.939)”和“学校通过各类讲座或者其他活动宣传工匠精神(0.932)”的因子载荷系数最高,说明高职院校通过各类活动讲座的宣传效果比较好。“在校园建筑、教室、实训场所、课外活动场地设置工匠精神的宣传标语(0.888)”“学校通过各类技能竞赛弘扬工匠精神,表彰优秀获奖学生(0.881)”和“学校会有各类活动和各类场地展示学生技能作品(0.882)”因子载荷系数也比较高。而“组织观看《大国工匠》《大国重器》等节目(0.628)”的因子载荷系数最低,说明这类方法宣传效果较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课程教学对培育效果的影响

课堂教学对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产生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706,其中“课程在考核的过程中老师加入工匠精神、职业操守、操作规范方面的要求(0.945)”“实训课老师要求严格按照企业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0.94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敬业精神影响你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0.942)”以及“老师会通过专业课渗透工匠精神(0.937)”的因子载荷系数都比较高,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因素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影响较大,而“通过文化课、思想政治课讲授工匠精神(0.682)”的因子载荷系数最低,说明单纯的思政文化类课程对培育工匠精神作用不大。

(三)企业实习实训对培育效果的影响

企业实习实训对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产生的影响路径系数是0.683,其中“企业将技艺做到精益求精作为企业考核的一项标准(0.943)”“企业师傅具有精湛的技艺和技能(0.94)”“企业师傅对产品质量有严格要求(0.932)”“企业会宣传相关劳模事迹(0.928)”因子载荷系数较高,说明这些因素对于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企业进行工匠精神方面的宣传引导(0.608)”因子载荷系数相对较低,说明在企业进行单纯地进行思想教育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而在主观问题回答中也谈到了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因素,包括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内涵不够具体;教师培育能力有待提升,有些教师本身也不具备工匠精神;实习企业师傅的理论知识不足也影响工匠精神的传授等。

五、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工匠精神培育对策

(一)丰富工匠精神文化宣传

一方面,校园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包含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增加工匠精神内涵建设可有效提高学生工匠精神,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徒,也与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一脉相承。高校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学校在校园文化艺术节、迎新晚会、社团活动中展示工匠精神,通过各类讲座或者其他活动宣传工匠精神,在校园建筑、教室、实训场所、课外活动场地设置工匠精神的宣传标语等措施效果较好,需要今后继续保持下去,对于组织观看《大国工匠》《大国重器》等节目、开展班级主题班会等活动,应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升宣传效果。

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宣传也同样重要,在人工智能时代,企业产品的质量更依赖于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创新能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柱,为培育学徒工匠精神指明方向以及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需要在企业内部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纳入企业考核评价机制,比如将技艺做到精益求精作为企业考核的一项标准、企业宣传相关劳模事迹等措施效果较好,需要传承下去。工匠精神方面的宣传引导方面由于过于抽象,需要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表3 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情况

还需要加大工匠精神宣传广度和深度,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工匠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文化,具有广泛的培育土壤。

(二)注重教学全过程工匠精神培育

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需要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案例开发、课程考核等各个环节,需要对原有的课程设计进行创新,不仅需要将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内化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体现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特色。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交互式学习环境,开展个性化服务、智能反馈。当然,每个专业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增加信息技术等内容的融入,挖掘本专业学徒需要具备的工匠特质。比如实训课要求严格按照企业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等措施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学生们比较认同,要继续保持。而通过文化课、思想政治课讲授工匠精神,对于提升学徒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则欠佳,因此,需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中3D 打印技术、VR/AR 等相关技术,激发学徒的学习兴趣。

改变原有高职学徒评价体系与考核机制,要突破以往以基本就业能力为主的评价方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对学生核心技能、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比如在考核的过程中加入职业操守、操作规范方面的要求、学校通过各类技能竞赛弘扬工匠精神、表彰优秀获奖学生,就能较好地激励学徒提高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的背景下,高校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虚拟实习,设计虚拟现实业务情境,实现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带学徒,解决部分学徒不能去企业实习等问题。

(三)加强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培养

校内教师是现代学徒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对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大有裨益。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更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掌握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加大派遣教师去企业实践的力度,确保校内教师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成为一名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敬业精神影响、教师通过专业课渗透工匠精神等方式就能够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现代学徒工匠精神的培育也离不开企业师傅,企业师傅的个人素养、责任心与专业能力是影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制定师傅培育制度,要对企业师傅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解决他们实战技术过硬但理论程度不高,不能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技术变革等问题,还要培育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奉献精神,使其能够在指导学徒的过程中自然融入工匠精神,能够将工匠精神融入实际工作中,提高培育学徒工匠精神的效果。

六、结论

本研究以省内多所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学徒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和量化分析的方式分析现代学徒工匠精神的现状,构建现代学徒工匠精神影响因素模型和影响机理实证分析,最后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从如何丰富工匠精神文化宣传、注重教学全过程工匠精神培育、加强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培养三个方面提出培育对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