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琳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213164)
自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来,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的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逐渐展开。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若能在专业课知识传授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必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课程思政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没有现成的实施模板,也无固定的教学方法,如何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引领,需要教师结合日语专业特点以及日语专业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加强学习、不断探索,找准日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多个切入点,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
时代的飞速发展,大量网络信息对学生思想、观念、行为等产生各种影响,不少日语专业的教师们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也意识到仅靠课堂传授专业知识,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必要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一步规范,价值观念进行深入引导,才能培养出更多能自强自信、在对日交流中能彰显大国风范的日语学生。
如何在日语课堂里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大多数日语专业教师而言是种挑战,但是也吸引了部分教师就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进行了各种尝试,诸如导入我国的工匠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等等。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觉得一两次课程思政元素的点比较好挖掘,但是持续性挖掘,特别是和专业课程内容的贴合比较困难,因为思政元素用日语表达对于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因此课程思政在日语课中的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其实,这也暴露出日语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限、对课程思政的挖掘和理解还不够深入、活用能力也欠佳等方面的不足。
课程思政是新生事物,其内涵的丰富与执行需要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与探索,进而加深对其的理解并在教学中落地执行。但是不同课程的课程思政切入点不一样,不同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日语教师用日语讲授课程思政难度较大并且可能会出现较多的新单词,导致学生理解难度加大,反而会影响整体课堂整体授课效果以及教学进度,因此很多日语教师在实施了一两次之后,发现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也就不再坚持下去[1]。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要素。日语课的课程思政元素不应是枯燥乏味的,应能通过自然融入的方式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启迪。这也给日语课教师备课、上课都增加了难度。既要重新审视所教授的日语课程的知识结构,又要挖掘合适的课程思政元素;既要讲授日语知识,又要恰到好处地融入思政元素[2]。
目前日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以新闻为主,即听新闻翻译新闻,把新闻当作一个独立的环节加在授课之中。此种思政融入方式比较生硬,教学方式以单词、语法、翻译为主,这种融入方式较难达到隐性教育的效果。另外日语新闻对于高年级的日语学生来说比较适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因此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对于很多日语老师来说依然是个很大的难题。
由于课程思政刚刚起步,大多数学校和教师还处在摸索阶段。不少学校虽然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实施氛围,也提供了一些政策支持,但作为新生事物的课程思政对于大多数日语教师较为陌生,而学校提供的针对日语专业的培训机会、校内讲座较少,课程思政实施主要靠教师自己摸索。摸索、实践、反思耗费了教师们的不少时间,加上不少日语教师欠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导致对思政元素的敏感度不够,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因此课程思政的推进速度较慢。
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是广大教师,但是课程思政顺利开展需要内外合力,即学校的外力支持和教师的内力驱动。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大力推进、加大专业教师培训力度,使得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能更加深入人心,植入课堂。作为日语教师则更加要激发内驱力,加强课程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拓宽上课思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贴合程度,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效果。
***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主体是广大专业课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师首先要坚定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教学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政治理论水平以及个人修养[3]。在教学中,坚持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并重的教学理念,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与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教书育人。
日语专业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需要依托学校的政策支持,需要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进理念与优秀案例。因此,日语专业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日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要紧跟学校层面针对课程思政的整体发展步伐,同时通过抓住《综合日语》等专业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进而辐射到其他课程,构建日语专业“大思政”课程体系,打通本专业不同之间课程思政要素的融通途径。
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思想政治理论专项学习、校外专家讲座、校内“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题交流,加强校内外教师的交流、探讨,提升日语教师们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日语课堂的综合育人能力。还要积极与本校的思政教师结对就思政理论知识深入学习,提升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表达能力,拓宽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覆盖面,确保课程思政常态化运行,提升德育教学成效。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将思想政治元素,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因此,课程思政的实施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日语教师可以通过浏览“人民中国”日文版网站,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时事新闻、国内人文风情等的日语表达的学习,做好人文教育、中国文化对日输出、时政新闻等教学素材的积累工作,加强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敏感度,提炼出与课程更加贴合的思政元素。面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日语专业学生要选用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材料,比如低年级的日语学生可以导入保护环境、珍惜粮食等主题,高年级的日语学生可以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等。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学好日语,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爱国之心以及对专业学习的奋进之心。
作为教师要自主提升内驱力,充分意识到思想水平的提升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要清楚地认识到仅仅依靠一两次蜻蜓点水式的课程思政导入,效果微乎其微,坚持不懈、长期贯彻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加强交流研讨、不断反思执行,提高日语课堂课程思政的执行力,优化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内涵,提升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的实施改变了日语教学以日语单词、语法、课文翻译为主的传统教学,各种课程思政元素的实施也丰富了日语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课程思政的实施也进一步督促了日语教师的学习,吸引日语教师更加关注时事政治,更加关注我国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无形之中日语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能得到很大提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