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美育人:党性教育方式探究

时间:2024-05-07

杨祎程

(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新时代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美育予以高度重视,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在辅导员工作中,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但美育也不可或缺,运用美的规律培养人、塑造人,将美育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全面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是新时代背景下,转变传统“德教模式”的重要途径。

一、美育融入党性教育的积极意义

目前高校对美育培养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艺术院系所谓的“美育”大多是依托于艺术教育的技能训练。美育也被称为美感教育、审美教育,日常所探讨的高校美育是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其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2]。

(一)进一步强化党性教育的思想引领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学生党员的日常党性教育,多以历史事件的平铺直叙和政治理论的照本宣科为主,学生的参与度、兴趣度和认同感普遍不高。将美育与党性教育有机融合,利用美育所具有的浓烈的情感性特征,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和可歌可泣的事迹,可精准刺激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在党性教育过程中促使和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革命先贤的壮烈事迹、与改革先锋的丰功伟绩、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产生强烈共鸣,在反复的感染、打动、陶冶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党的先进政治理论和伟大历史贡献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有效引导学生的内在意识和外在行动,不断深化党性教育的良好效果,在润物细无声中打动学生,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功能。

(二)进一步提升受教学生的精神境界

美育和党性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和关键途径,两者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美育以其独特的审美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染、熏陶、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党性教育通过系统化的教育模式为优秀青年学生提供学习先进思想理论、政治理念、科学方法的渠道和平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青年人才。美育融入党性教育,让受教学生以审美的心态和情操来感悟中国共产党艰辛的奋斗历程和光荣的复兴使命,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改造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动,把对党的先进性学习从感性认知层面提升到理性掌握阶段,可实现党性教育的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审美性有机统一,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受教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美育融入党性教育的可行途径

富有感染力是美育的重要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和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将美育融入党性教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优势性,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考验,主要总结可行途径如下:

(一)挖掘网络资源,借助新媒体平台

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媒介熟悉且亲近,辅导员应当牢牢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挖掘美育资源,引导学生学习体悟其中蕴含的政治内容和思想价值。

此外,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为美育融入党性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交互体验和共享开放空间。相比冗长的文字资料,短视频和图文并茂、重点清晰的高质量微信推文,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近两年,央视新闻、人民网纷纷入驻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与时俱进、接地气的短视频形式,传播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无形中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思想高度,这也是美育融入思想政治领域的体现。另一方面,美育成果具有可观赏性和感染力,有被实践落实和广泛传播的价值,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美育教育成果和成效,可以有效扩大其影响力,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生活。

(二)结合党课培训,创造美育环境

党课培训面向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普及党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提升思想素质,提高党性修养,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时代进步,简单的政治灌输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实效,美育融入党课教学,创造美育教学环境具有必要性。

融入美育的党课教学,应运用美学的思想和实践,对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进行重构,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之美作为核心,通过感性的体验表达理性的党建知识内容。在生动形象的党课课堂里,学生切身感悟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之美,党的发展历程和峥嵘岁月的真理之美,思想境界得以提升,产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力量。美育融入党课课堂,能够有效促进党课学习的知识内化,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理认同,逐渐形成稳定的内在信仰。

(三)抓住重要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是党员在支部内参加组织生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载体,主题教育活动的组织策划要把握两个关键点,即“内容紧扣时代主题”和“形式结合学生兴趣”。在内容方面,要与时俱进抓住重要时间或事件的关键节点,如“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等。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够具有实效性。

在形式方面,美育是具有普适性的,不论是否针对艺术专业背景的学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融入美育的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更加富有活力,也更容易受到青年学生党员的关注,提高参与积极性,达到良好教育效果。

三、美育在党性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实例

2019年,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推进研究生党建试点工作,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所长,分“三步走”创新党员美术教育新模式,以美育人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经过一年来循序渐进的春雨式教育,党员参与积极性高,教育成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推广意义。

(一)加强机制建设,牢固美育工作根基

党性教育中的“大美育”机制,需要多部门协同努力,提高美育工作的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水平,着力营造全院乃至全校关心支持美育工作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有资源投入、有制度保障、有成效评价的长效机制[3]。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结合研究生学习特点,导师是学生教育培养,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因此,在试点推进的第一步,需强化导师作用,将传统的理论灌输通过“尚美育”系列讲座形式展开,邀请优秀党员教师分享思想提升过程,畅谈艺术人生,借助导师的榜样影响力,起到思想引领作用,提高研究生党员综合思想素质水平。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需做好一个穿针引线者,围绕主题高效整合资源,一方面协同导师组织开展专题讲座,联系优秀校友开展朋辈间的互动沙龙;另一方面以党支部为抓手,通过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做好总结和主题思想的升华,强化美育效果,以此形成以辅导员党建工作为基础的全方位美育工作机制。

(二)结合学科特色,组织主题教育活动

美育是以形象为媒介,在自由交流的教育方式中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应紧紧抓住主题教育与学科特色的契合点,开展以学科专业为载体,结合美育工作的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创新学习教育模式,组织学生党员结合运用艺术教育中学习的知识与专业技法,反馈自己的思想体悟和党史党建知识学习成果,实现美育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2019年10月,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美术学院立足美术和设计两大学科,以“颂祖国”为主题,面向全体师生征集绘画、雕塑、海报、摄影等作品,先后组织开展“大美中国”主题书画作品展及“礼赞新中国”主题海报设计展。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反响热烈,结合前期沙龙讲座中的学习,深入探索国家建设发展历程中的故事、重大历史事件、革命文化,汲取相关的图形元素,创作出一批极具代表性的艺术文化作品,并举办主题展览,印制作品集。

(三)形成特色合力,扩展美育社会影响

活动与学习成果需要被推广以更好体现其实践性和实效性,运用所学的党史知识,推广与宣传艺术成果,在社会群体中创造传播价值,也是一种美育的传承。

为深入推广学习成果,学生支部与街道社区携手,将所创作的主题性艺术文化作品在社区内进行展览,并开展作品交流会和互动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思想上的引领作用、在服务上的带头作用,将美育成果渗透社会文化与社会生活的领域,紧密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充分发挥其价值。

在三步走的模式下,对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教育与提升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美育人的党性教育方式有强大的优势,尤其是面向艺术院系的学生,将思想引领和专业学习紧密联系,将知识学习和作用发挥有机结合,可有效提升党性教育的亲和力,让学生党员“学知识,长才干,践价值”,真正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