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机制创新研究——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

时间:2024-05-07

蒋赐玲,宋婷婷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广西 南宁530001)

在新冠防控背景下,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启了“停课不停学”的战“疫”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落在了网络新媒介的平台上。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的实际工作情况,探析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一、疫情期间,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开展概况

疫情暴发以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严格按照上级相关通知要求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结合疫情暴发时期与学生寒假重叠的特性,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动态的监督,利用多种线上平台开展学生的思想动态摸排、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稳定了全校学生思想状态,并保证了高校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推进。

(一)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构建信息传播机制

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师生两地相隔,因此学校不得不借力于网络新媒介。学校对网络状况、新媒体媒介和师生的时空间等因素的整合,使得处于特殊时期、特殊情境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思想工作,能借以网络新媒体平台得到有效的开展[1]。

首先,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在疫情防控初期,搭建了以网络新媒体为平台的信息传播组织框架。在所有信息均以网络平台为传播途径的基础上,以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为中心,完成信息整合与下发;以学工部、宣传部、保卫部、后勤部为分支,完成信息的传达和具体实施;以学生为信息的最终落点,构建“学生-辅导员-教师”的三位一体思政工作新路径。

其次,开发多个网络媒介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包围式、灌输式的态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攻势。在原有的班级QQ 群、微信群、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的基础上,利用钉钉APP、腾讯课堂、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在线教育平台中的社交媒体社会功能属性,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触角强势覆盖和传播[2]。

最后,辅导员利用QQ、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平台,转发相关疫情期间国家的防疫动态、学校的防疫公开信等内容,实现实时的舆情监控,并进行正向的舆论引导。

(二)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畅通沟通反馈渠道

在疫情防控中,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疏通了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反馈渠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了当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度开展工作,使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亲和力。根据此前对学生课堂的走访观察,大学生的课堂抬头率普遍偏低,刷手机的低头族占比较大,因此,在疫情期间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用一种更易令学生接受的方式,展开渗透式的教育。

二是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能通过网络新媒体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解决,使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获得反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广开言路尤为重要,第一时间获知学生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三)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实现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的角色转换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在新冠肺炎防控背景下,大学生也成了疫情防控信息的主动传播者。他们会主动地关注并传播相关的动态、政策,并发表自己的评论。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该校学生几乎都通过微信公众号、支付宝、人民日报等平台关注、转发疫情的相关数据统计信息,从受传者的角色转变为中间传播者的角色。

二、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思政工作机制中的问题

(一)网络新媒体平台内容短板问题明显

一是原创性缺乏。笔者统计了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微信公众号2020年1-8月的推文数量及内容,其中总计推文数量为230 篇,防疫内容推文为101 篇,其中原创的防疫推文为51 篇,原创内容占防疫推文总量的50.5%,由此可以看出,原创性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原创性较强的文章推送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学生更乐意阅读和接受。

二是内容深度不够。以该校的微信公众号为例,在101篇防疫推文中,多以防疫会议、活动新闻报道居多,结合突发疫情展开评述,而深度分析大学生参与疫情防控的方式方法的论述较少。

三是防疫重视程度的断崖式下降。2020年1-8月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发表数量如下表:

月份 防疫内容推文 推文总数 占比1 5 6 83%2 37 39 95%3 30 42 71%4 17 29 59%5 6 28 21%6 1 48 2%7 2 29 9%8 3 9 33%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1-4月,防疫内容推文所占百分比均超过50%,在2月份疫情暴发初期,占比高达95%,但随着疫情的蔓延得到有效控制,进入常态化防控后,防疫推文的数量骤减。高校思政工作部署与疫情的结合程度由高到低地转变,也表明了随着疫情的缓和以及防疫的常态化,思政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

(二)网络新媒体平台的使用稍显杂乱

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信息来源方式的骤增,使得学生在信息接收上产生了一定的混乱。同一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在不同平台进行传播,造成了信息的重复接收,学生容易对重复信息产生厌倦感。因此,虽然多方网络媒体平台的使用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媒介平台,但多而杂的平台尚未区分主次。

(三)学生作为信息传播者的主体性不足

在疫情防控期间,虽然有学生主动从受传者的角色转换为传播者角色,但是其主体性还稍显不足。首先,大学生的认识观、世界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稳定,对突发事件,尤其是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还不强,对事件的思考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其次,在转换的形式上,大学生也只能通过转发评论新闻报道来实现角色转换的过程,并不能在学校的政策决策过程中以及学校官网等平台成为发声的主体。

三、疫情防控背景下,基于网络新媒体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的创新路径

(一)组建网络公关应急小组,成立思政工作室

强化公关意识,以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为载体,组建网络公关应急小组。思政辅导员工作室应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响应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动员的力度。此外,最好做到防患于未然,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进而形成一套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

(二)构建一主多元传播矩阵,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思政传播阵地

在疫情信息来源庞杂繁复的网络空间,学校要有意识地打造校园网络新媒体平台一主多元的格局,选择某一平台作为主要的信息传达通道,2 至3 个平台为辅助媒体平台。在主要媒体上无法实现的功能,再使用辅助媒体加以传播,从而提高学生对所接收信息的辨识度和认可度。同时,着力将主要媒体平台打造成校园品牌,提升影响力,融入更多的原创观点和作品。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将校园生活学习的各种案例以漫画、视频等多种方式在主要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寓教于乐,打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疫情防控信息平台。

(三)搭建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形成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发声团体

信息的反馈在传播学的链条上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当前高校也非常重视舆论监控和引导等意识形态的工作,搭建网络舆情监控体系。首先,培养价值观正确的学生代表,定期为这些学生代表召开思想工作座谈会,让这些学生代表深入学生中,引领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当前疫情防控下的一些政策[3]。其次,要强化高校辅导员的舆论引导能力,以及时进行纠偏。

四、结语

总体而言,高校在不同背景下应与时俱进,在思政教育工作机制方面应大胆创新,在工作过程则要认真落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做好对学生的服务、引导、教育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