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指向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分层预习指导

时间:2024-05-07

于永建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老师应当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价值观、认识自己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以端正课文预习的态度;二要注意分层指导,指导学生学会“通读”“览读”“速读”等读书方法,学会运用简洁有效的标记和批注,使课前预习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 预习 方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遗憾的是,新课标的出台并没有能够真正革除应试教育留下的诟病。在各级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小学中仍然是外语教学和数理化的天下,学生中普遍弥漫着漠视语文学习的思想,语文学习被边缘化、学生语文素养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作为语文老师,对自己所担任的学科教学工作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语文教学所肩负的远远不只是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生动的道德教育、情感熏陶和文化引领。换言之,“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语文教学留给学生的绝不能仅仅只为一时一地的考试,更多的应该是能够让他们受用一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的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正如叶开所说,“现代文明的核心基础是语言和文字,语文是工具,运用语言和不同的学科结合,可以形成有效的能力”。学生走向社会之后会发现,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恰恰很重要。因此,语文教学在夹缝中艰难前行的今天,语文教师越是应当坚守语文教学的本位,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来面对语文教学,而指导学生在端正学科认识的基础上学会科学预习则是落实好我们使命的第一步。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的必要性,端正预习的态度

1.宏观上指导学生认清语文的学科价值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研究表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对象有了正确的价值认识,明确了学习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就会在学习活动中产生源源不断的内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才能有效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从而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预习的方式方法上寻求提高预习效果的渠道,而是应当把指导学生认清语文的学科价值,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作为最基础的预习指导。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是每一个社会个体自身成长的基础性需要,是学好其它科目知识的先决条件,更是传承先辈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最有效的渠道。而且,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阅读、写作和表达的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只有做好了这样的价值观指导,才可以说我们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态度基础,我们才能有进一步去指导学生具体的预习行为的底气。

2.微观上帮助学生找到语文能力的不足

认清了语文的学科价值,形成了较为积极的学习倾向,并不意味着接下来的预习指导就一定会卓有成效,还必须从微观上帮助学生找到各自语文能力的不足。个性化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面对一个班级的所有成员,语文老师绝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所有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均获得了水平相当的知识结构和语文能力,也不能指望他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能够保持同样的进度水平。学生会因为智力类型的不同和态度、方法的差异而造成现有的语文能力参差不齐的局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通过调查、测试等方式,找到他们各自在语文能力上的不足,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具体的预习方法指导做好准备。

3.态度上要求学生独立自主

语文学习强调学生的个体体验,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预习只有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够,让每个学生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预习成果,在之后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拿出自己独特的分享资本,给自己新的启发,给别人新的借鉴。从而引发思维的碰撞,促进课堂的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使每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预习的方法

1.语文预习的两个“ABC”

这里的“ABC”是指不同的层次,既是对学生的分层,也是对文本材料预习要求的分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按照不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并向他们明确各自的预习重点。这样就避免了一刀切的预习模式下,有些學生望而生畏而部分学生味若嚼蜡的弊病。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对语文预习的基本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针对不同学力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知识结构上的不足分别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以期达到弥补薄弱,逐步提高的预习效果。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将任课班级的学生划分成了三个层次,明确把握其学习的不足:A类学生知识积累不足,疏于字词常识的识记,属于语文学习较困难的学生;B类学生提炼概括能力不足,懒于阅读,方法欠缺,属于学习中等的学生;C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均衡,言语赏析能力是其学习的重点,属于学科成绩较好的学生。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将语文预习的基本内容也对应地划分为三个层次:A类包括文体判断、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和生字词注音释义等;B类包括文体要素提炼、文段大意概括、文章内容小结和感情基调把握等;C类包括修辞赏析、基本写法归纳、结构技巧判断、言语表达分析等。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明确要求A类学生需完成对应的A类预习内容;B类学生需完成A、B两类预习内容,但以B类内容为重点;C类学生兼顾三类预习内容,但以C类内容为重点。这样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后,后一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申请完成上一层次的预习内容。

2.语文预习的读书方法和批注指导

(1)语文预习的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学科预习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所有的预习内容都应该在读的过程中完成。预习中的阅读可以分为“通读”“览读”和“赏读”,分别对应于上文所述的三个层次的预习内容。

“通读”重在读通顺文章,积累常识,自学字词和了解整篇内容。最好要求学生采取出声读的方式将课文读一到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不会读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并通过阅读注解翻阅资料等方式完成对生字词自学。也包括查找与本文相关的手头资料,积累作家、作品、文体和背景常识。“通读”是对所有学生最基本的预习要求,也是A类学生语文预习的主要手段。

“览读”重在培养学生的速读提炼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课文的默读,提炼文本的基本信息。具体的方法指导上可以要求学生在默读时以短语或句子作为阅读的关注点,以文段基本信息为阅读目的进行快速的浏览。每一个自然段,读前标上段序,读后以精炼的短语或短句标注段落大意,读完整篇文章后再写上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概括,在此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划分层次。“览读”是要求大多数学生掌握的预习方式,更是是B类学生的必须重视的阅读方法。

“赏读”是在经过了“通读”和“览读”后,注重文本欣赏的阅读。应当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定位自己的阅读角色,关注不同的阅读点,达成对文章情感、语言、写法等品悟。在笔者的预习指导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我通常会指导学生进行两种不同角色定位的“赏读”。一种是要求学生把自己定位为文中某个主要人物的角色,在阅读中借助想象和联想还原文本的故事情境,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忘我之境),体会文中人物的个性特征。一种是定位在作者的角度,在阅读中考虑作者遣词用句、修辞逻辑、选材表达和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学习作者的写法(有我之境)。“赏读”强调能够在欣赏和表达能力的锻炼上有所得,是C类语文能力较突出的学生要求熟练的阅读方法,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读有所悟。

(2)语文预习的标记批注指导

批注式阅读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读书方法,在各类阅读学著作中多有论述。笔者只对其中适合中学生使用的一些具体的批注方法结合自己的语文预习指导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做法。中学语文预习中的批注可以简单分为摘录式批注、注解式批注、理解性批注和赏析性批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阅读批注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例如预习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千古涛声”主题单元主读课文《筏子》,教师可做如下指导。

A类学生,指导他们把预习的目标定位为了解作者、文章写作背景和文体常识,识记文中生字词,感受文章大意等。阅读方法采用通读法,批注方法以摘录式批注和注解式批注为主。要求学生在预习之前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找到有关袁鹰的介绍,本文写作背景的介绍(通常主读篇目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可以在练习册上找到),以及散文的相关常识。并将其中的要点以摘录的方式在课文标题旁边进行批注。接着小声朗读全文,标记段序,用“  ”勾划文中的生字和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如“提心吊胆”等),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方式自学生字词,并在课文中生字词的相关位置,做好行间批注或旁批。最后,再次通篇小声朗读,巩固预习成果,感受课文内容,并在自己疑惑的地方用“  ”勾划出来,表上“?”。

B类学生,指导他们把预习的重点放在提炼信息,读懂文章上。指导他们进行理解性批注。可以在完成A类学生预习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览读的预习要求:运用静默速读的方式,在每个自然段的短尾用精炼的短语或短句批注段落大意,并在文章的结尾处用一段话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如第8自然段就可以用“游客和乘客的不同表现”批注大意。最后尝试给文章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C类学生基础扎实,可以要求他们把预习重点放在文章的赏析上,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作者的谋篇布局和言语运用技巧。因此要特别注意赏读方法的运用。我指导他们把自己放在艄公或者游客的角色上,想象作者笔下筏子在江涛海浪中如履平地的情形,借以体会艄公大胆镇定、智慧机智、技术高超的形象。再以作者的视角审视文章的表达,用心推敲字句修辞的使用,体会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每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了简单明了的勾划批注的符号,帮助他们整理预习的成果。例如精美的修辞句可以用“  ”勾划,并旁批简要的表达效果分析;重要的情感句可以用“..........”勾划,并旁批自己的理解;典型的过渡句可以用“△△△”标记等。在运用了对比手法和侧面烘托等表现手法的语段旁边,批注自己的赏析。

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分层预习,能够使语文学习更加趋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消除了学生对预习的畏难情绪,能较好的调動起学生语文预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收获不同程度的预习成果。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够更加自信地参与到学习成果的交流中去,自然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培养初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GS[2017]GHB2246)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