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时代下文学翻译的新出路

时间:2024-05-07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商务翻译已成为主流,文学翻译面临着逐渐被边缘化的危机。本文在明确当今文学翻译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互联网+”时代环境下文学翻译产业化发展的新机遇,以及对高校翻译专业教学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 文学翻译 网络文学 文学产业 翻译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翻译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从市场角度来看,目前国内文学翻译市场上的作品选材内容已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性,但依旧缺乏均衡性。现今国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译作类型为小说传记类;与此同时,国内外改编为同名电影、电视剧的网络文学作品也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渐次登上互联网平台,以新媒体为载体走入人们的日常阅读生活。

从翻译模式来看,文学性翻译活动所占比重较低,商务翻译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商务翻译的线上人工翻译模式主要为“众包翻译”,是经由正式组织或个人发起的、群众参与的翻译行为。此种模式规律性强,有组织和版权保护。相比之下,以“用户生成翻译”为主要模式的文学翻译则相对处于劣势地位,它是由群众自主发起、自主参与的翻译行为,没有过分的功利追求。如目前国内较为盛行的翻译网站“译言网”、“煎蛋网”、“译心译意网”以及各种类型的字幕组等。灵活性高,译者来源广泛,但质量参差不齐。此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上翻译人才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导向,使得文学翻译的受重视程度被动性降低。

从高校英语翻译学科建设来看,目前高校翻译专业开展课程主要分为笔译和口译两大板块,课程模式主要以必修和专业选修为主。课程设置多样且分类细致,但大部分课程和所用教材都存在内容过于侧重经典,年代久远,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如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常用的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最近一次排版时间已是2009年。对于文学翻译,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其一是错误的观念认知,认为只有经典文学才具有学习和品鉴的意义;二是对文学翻译的狭隘理解,认为商务翻译人才更能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对技能的过度重视和高强度的刻板化翻译训练常常容易使学生在翻译实践中难以建立起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

二.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

1.网络文学的蓬勃兴起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文学也不断发展并趋于成熟。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短短二十年间,网络文学读者人数逐年递增。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78亿,占总体网民数量的近一半;网络文学实体书的出版早已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媒体发表作品60年的总和;与此同时,经过十余年的大浪淘沙,《盗墓笔记》、《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琅琊榜》等许多获得大众的一致认可和追捧的优秀原创作品沉淀下来。网络文学越来越得到主流文学界的接受和认可,成为新时期文学中不容忽略的一部分。

2.文化产业——“网络文学+IP”发展模式

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付费阅读和IP版权出售的商业运营模式,其中IP版权出售已成为网络文学盈利的重要手段。“IP”即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缩写,“网络文学+IP”则指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被出版成实体书、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游戏、动漫等的新型商业开发模式。

近年来,网络文学IP改编已形成前所未有的热潮,许多耳熟能详的电影、电视剧作品均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而来。例如《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改编自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的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系列,获得第68届艾美奖剧情类最佳剧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获得第70届美国电视艾美奖剧情类最佳剧集。它们不仅在国内市场大获成功,更是通过版权出售引入国际市场或被外国重新改编。《权力的游戏》同名手游已在苹果应用商店上架,售价为25元人民币。此款游戏提供多达10种语言版本,并在奇幻类游戏下载量排行榜中位居榜首。(数据截止至2018年10月20日)这表明“网络文学+IP”不失为网络文学产业化的一条光明之路。

3.语料库辅助下的互联网平台团队协作翻译

互联网IP的兴起使文学翻译逐渐转为大众翻译模式。翻译主题呈现出去精英化,草根化和多样化趋势。同时,互联网的即时通讯功能也为各类译文的广泛征集提供可能。如译言网发起的译言古登堡计划,意在对开放版权图书进行互联网协作翻译。基于各类翻译平台的团队协作翻译在语料库的辅助下,团队可以利用语料库来统一翻译时的多变用词,也可以利用语料库来查询专业词汇。由此,团队合作的用词差异会被缩小,用词也会更为标准正式化。这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互联网时代译作多而不精的问题,以及译者在专业领域专业名词翻译上的知识欠缺。

三.高校翻译专业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除各大商业机构创办的网络资源学习平台,如爱课程网携手网易云课堂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腾讯出品的腾讯课堂,网易建立的免费学习平台:网易公开课等,各大高校也创立了相对小众且独立的网络资源学习平台。据Schmit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60所大学开设了口笔译和术语学的远程或网络课程。例如:瑞士日内瓦大学利用Moodle建立了课程网站,主要开设术语学、翻译学方法论、计算机辅助翻译、本地化、机器翻译、翻译新技术等课程。加拿大的圣伯尼菲斯大学翻译学院也开设了翻译的本科网络课程,设有翻译实务、比较词汇学、比较句法、翻译与信息技术等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这对于需要大量练习和广泛知识来提高翻译灵活度与准确性的文学翻译来说尤为重要。国内高校也存在类似的网络资源学習平台,如超星学习通,或是依托学院网站、学校内网建立的网络课程专栏等。但由于独立制作课程费时费力,对平台的推广宣传较少,原有教学计划固定等因素,普遍导致课程内容相对较少,使用频率不高。

而在国内学生之间更为流行的网络资源学习平台多集中在商业软件和微信小程序上:如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开发的微信小程序:译国译民翻译学院、成都超有爱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应用程序:百词斩爱阅读等,这些侧重点不同的翻译学习,都可实现多媒体辅助学习、每日打卡、交流互动等功能。甚至在一些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中每天可以看到“刷屏打卡”的“壮观景象”。相较于网络课程而言,此类学习耗时少,且学习方式和版面风格都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学生能够在课外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值得提倡,但这些线上学习内容量较大,少有学生做系统的笔记复习,导致所学内容好似过眼云烟,印象不深;也不乏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跟风、弥补焦虑感,或认为“每日打卡”很有成就感和仪式感,反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并对学习内容与自身水平的匹配度考虑不周;或是“本末倒置”,看重每天的网络学习而对课堂学习重视程度不足,甚至一些学生在主课上忙着“每日打卡”。这些问题亟需教师们的关注与引导。教师可以对市面上受学生青睐较多的学习软件、小程序等加以评测,向学生推荐符合其水平的选择;或者由教师定期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阅读、学习作业,在加深课堂学习印象的基礎上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有条件的学校学院也可创办微信小程序等,吸取商业模式的优点,弥补上述不足,争取做到“经典与潮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利用语料库进行辅助学习

语料库不仅储存术语、句子和表达方式,还纳入大量的句对、段落、语篇等语料素材,更重要的是,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语料库不再仅仅起到词典的作用,更是自身就具有学习、对比和推断的能力的有效工具:可根据上下文逻辑结构及文本格式,对储存内容进行快速对比,高度计算,推断出最合适的表达方式。例如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平衡语料库,可提供单词使用频率查询,帮助使用者寻找地道的表达和确定特定语境下的用词;同时显示单词的不同词性,近反义词的比较和不同搭配等功能,可满足对文学翻译学习的需求。

语料库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进行更新的特点,是其不同于词典的一大优势。学生遇到不懂的单词或无法确定用词时,尽可能地利用网上术语库Termium和语料库Transsearch等电子资源,在查找过程中拓展学习相关知识。

四.结论

认清现状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当今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学为文学翻译注入了新的“活水”,而“网络文学+IP”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则让文学翻译走的更远。互联网的介入也给英语学习与教学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同时也要注意甄别,加强规范引导。尊重时代潮流,顺势而变,文学翻译未来将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艺馨.互联网大众翻译模式微探:历史、现时、未来[J].2015

[2]数字阅读环境下网络文学发展态势[J].新阅读,2018(03):32-36

[3]中国图书出版网.国内网络文学的现状和产业情况.http://www.bkpcn.com/We b/ArticleShow.aspx?artid=122856&cateid =A21

[4]汤俏.网络文学“IP热”研究[J].当代文坛,2018(5):147-153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波大学2017年度校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注:参与本文写作的还有如下作者:杨玉馨,张佩琳,廖珍楠,陈璐静,都为宁波大学本科在读学生。

(作者介绍:黄馨瑶,宁波大学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本文指导老师:贾玉成,宁波大学副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