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秦紫纤 王君娴
内容摘要:《大鱼海棠》带着十二年之约一出场就席卷了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凭借其独具一格的中国元素内涵,获得了较好的口碑。随着中国动画市场的崛起,如何在影片中恰当使用中国元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以《大鱼海棠》为切入点,分析如何在动画电影中使用中国元素,促进中国动画市场和传统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元素 国产动画 大鱼海棠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视听艺术,它包含众多的艺术门类。随着时代的发展,动画技术不断推进,计算机技术、影视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革深化,也给动画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动力。外国动画和中国动画不断碰撞交织,究其根本,逃不开文化底蕴和科学技术的话题。
日本的动画喜欢渲染一种浪漫主义氛围,表现本土文化;美国动画则刻意表现个人英雄主义①;而中国的动画,却往往缺少一种传统文化的底蕴。要想建设综合型强国,实现中国梦,如何将中国元素融入文化产业之中、如何运用好“拿来主义”下的外国影视制作技术,实在是一个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前段时间,《大鱼海棠》带着12年之约火遍中国大陆,或以其独具特色的画面设计,或以其汲取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这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好的发展道路。
一.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
《大鱼海棠》的整体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构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汇集了众多的神明及人类,讲述一个爱与救赎的故事。以《庄子·逍遥游》为整体故事背景,加入具有鲜明色彩的中国式建筑、中国式服装、中国式人物形象、中国式思想,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色彩设计,都很“中国”。接下来主要从该片的表象和内涵来进行分析说明。
1.从《大鱼海棠》的表象看中国元素的运用
故事的人物形象主要出自《逍遥游》《山海经》《搜神记》等中国典籍,故事的三个主人公名字分别出自“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湫”,而其他角色,如祝融、螺祖、毛人、鹿神等都出自中国志怪小说,这种以典籍为背景的人设,都含着浓厚的古风古韵。
影片中人物服饰的设定,营造出一种浓厚的中国氛围。椿、湫皆身着民国服饰,如火的中国红衣衫也象征着他们一往无前的勇气。而影片中的灵婆衣着为京剧服饰,作为中国传说中的神灵,可谓经典。此外,火神祝融、螺祖、鹿神等服饰都偏具敦煌风,无风自动的飘带设计,更给人物增添了仙气和灵动。
2.从《大鱼海棠》的文化内涵看其底蕴
《大魚海棠》构建了一个专属于“大鱼海棠”的世界观,在此,每个人死后灵魂都是一条大鱼,这暗合道家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影片中,仙女浣纱,鹿神耕田,颇具小农经济特点,自给自足,有那么几分桃源仙境的感觉,符合道家小国寡民之说。道家文化强调个人价值和精神自由,电影塑造了一个极具反抗意识的女主人公椿,椿住在充满儒家思想的角楼里,急需摆脱角楼的秩序束缚。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冲突时,椿勇敢地选择爱情,哪怕结局惨烈,依旧问心无愧。与此相对应的,还有鼠婆,这样一个相当于灾神的存在,她说“人间可是个好地方”,为了自由挣脱束缚投向人间,即便带着一身的灾难。这似乎和传统的价值观念相背离,但是却给观众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动画场景是动画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很好地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氛围。影片中,椿、湫的住所都以客家土楼为原型——承启楼、世泽楼,二者一圆一方,联系着氏族文化,又有天圆地方的寓意。此外,还有灵婆住所的对联,椿住所的中国式屏风、绣床、莲花灯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3.从《大鱼海棠》的电影制作来看其中国技巧
《大鱼海棠》采用宽屏荧幕,以横向画幅表现全景和远景,具有稳定感,这种横向画幅常见于国画的创作,表现一种绵绵不绝、延伸不断的感觉,创造出一种恢弘的视觉效果。《大鱼海棠》在表现云雾和山水的时候,也习惯性使用一种水墨画风,通过背景的虚化和后退,突出人物的“实”和前景,场景空灵而悠远。
《大鱼海棠》的电影视角使用的是散点透视,通过椿、湫和鲲的三个主角视角把故事进行阐述,三个主角的视角紧密联系构成故事整体,相互补充,不同于西方电影的焦点透视。散点透视常见于中国影视、传统小说等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电影的音乐,也采用了现代音乐和中国风歌词相结合的方式,有一种别样的美。如片尾曲中的“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出自《诗经·小雅·天保》,颇具古典色彩,而配合周琛的声线,则更是把这种古典美扩大到极致,空灵婉转,该曲可谓画龙点睛。
尽管《大鱼海棠》总体看来,还有着不少的缺点,如台词过于现代化,情节冲突不够连贯等,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以3000万的创作资金,在国内就收购了5.8亿的票房。《大鱼海棠》成功地运用中国元素打造中国动画,给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展开了一条新的道路,将市场的目光聚集在寻根这一点上来。中国动画的发展,必须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形成自己的民族性格,而文化寻根是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的根本,是促使中国动画形成民族性格和艺术品格的关键。②
二.中国元素和外国技术相结合打造电影市场
很多人说,外国的电影,主要好看在场面设计磅礴、凸屏设计、3D效果好等等,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必须借鉴外国的技术。笔者认为,外国影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是不是运用了外国影视技术中国电影就一定好,都是有待商榷的。
当《大圣归来》上映的时候,很多人都愿意当自来水,自动的来点赞。其实在《大圣归来》之前,有一部让大家觉得非常难受的电影,叫做《汽车人总动员》。这部电影,可以说几乎是《汽车人总动员》的翻版,且部分剧情过于低俗化,于是《大圣归来》上映时,大家都觉得这部片子不错。的确,《大圣归来》在国产动画市场上创造了奇迹,影片采用《西游记》为蓝本,情节合理,更重要的是,这部片子给我们中国动画使用西方影视技术提供了参考。其实,中国也有自己的一套动画系统,比较典型的作品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叫做水墨动画,也叫做中国动画学派,可是这种东西慢慢就失传了,于是大家纷纷把目光转向好莱坞技术。
大家都使用这种纯熟的好莱坞技术来解构中国动画片,可是技术本身是带有文化含义的。举个例子来说,在好莱坞动画电影中,一个孩子受到惊吓,他会跳起来,而当你把这个建模引进来,用在中国人物的形象,你会觉得不恰当。《冰雪奇缘》很多人都看过,中间的两姐妹笑起来都是一口大白牙,可是你试想,一个中国的姑娘一笑也露出了喉咙口,你不会觉得美。《大圣归来》采用了好莱坞技术,但是在细小的插件方面,则做出了改动。比如,影片中江流儿,他受到惊吓会弹起来,但是不会跳起来,开心时候微微会露出牙齿,但绝不是张口大笑,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比较含蓄的表现方式。《大鱼海棠》则合理地将2D技术和3D技术相结合,创作出另一番风味。
由此看来,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不是不可以使用外国电影技术,因为只有拿来了,才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和转化,转化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方式,只有转换了,才能更好的创新。当应当警惕的是,技术本身带有文化意味,在追求国外电影技术的时候,不妨重新回归传统,中国动画学派的回归,未必不是一条很好的发展道路。
三.中国元素在国外电影中的运用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关系不断密集化,“地球村”的时代终将到来。经济的混合也必将带来文化的融合,即便是好莱坞电影公司,也习惯性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
1998年美国迪士尼公司以《木兰辞》为蓝本制作了动画电影《花木兰》。影片中的人物都带有典型的中国人特征,场景颇具中国特色的山水、长城、亭台楼阁,而影片中的中国功夫、中国服装、中国美食,也给关注带来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影片中的花木兰由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变成了活泼的少女,故事情节也迪士尼化,尽管没有得到很多中国观众的认可,却很好地展现了西方女性追求个性化解放的价值观,在此,花木兰不失色于迪士尼童话中的任何一位公主。
2008年电影《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中国元素完美融合在好莱坞大片中,让中国观众为之惊叹,而好莱坞也借中国元素大举进军中国电影市场。影片按照中国经典武侠片的叙事结构和情景模式整合而成,将故事设定在一个虚构的武侠世界里。③动画角色都是一些拟人化的动物,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文化色彩,而主角的选取,则洋溢着满满的中国韵味。就第一主角“神龙大侠”阿宝来看,首先其名字保留了其汉语读法,原片中读音为“A Pa”;其次,其形象为中国国宝熊猫,憨态可掬的外貌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好评;再者,其称号为“神龙大侠”,符合中国民众心理——在中国人心中,龙一直是强大勇敢的象征。而影片中的“盖世五侠”则分别对应中国的五种传统拳术,形象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物。《功夫熊猫》采用“武术”和“侠义”相结合,“正义”和“邪恶”相对立,构成了传统的中国武侠片模式。阿宝由面店小伙计成为神龙大侠的过程,和美国梦精神完全符合,属于成功运用中国元素打造外国电影的典型例子。
《花木兰》《功夫熊猫》这类动画从表面来看,貌似很有中国味道,但究其底蕴,表达的还是西方价值观。美国好莱坞成功运用中国元素,收获票房和好评,这不得不让中国动画制作人反思。如何运用中国元素做好自己的电影,成为新时代中国动画制作人的一大难题。
四.中国元素与中国文化的传承
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主要依靠中国元素,中国动画民族性格的形成也离不开中国元素,那么,何谓中国元素?有学者认为: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族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国元素,包括有型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即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④
毫无疑问,要想发展好中国动画电影,必将回归中国元素,而要想回归中国元素,则必要保护传统文化,这就涉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猪八戒吃西瓜》活用了传统剪纸样式构建人物,《九色鹿》从敦煌壁画寻找灵感,《小蝌蚪找妈妈》汲取了中国水墨画元素,《大鱼海棠》蕴含了道家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的保护一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人们没有时间来品书、作画、剪纸,导致了一系列传统工艺的流失。在此,应加大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力度,加强宣传,多建立体验馆,保护民间传统手工艺人等。而传统文化作品,则应加强保护,做好修复工作,有效妥善开发。
中国传统艺术像河,源远流长,它或波澜壮阔,或静谧安详,它就这样穿越千年姗姗而来,滋养着两岸,参与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产生。传统文化在经历着吐故纳新、不断演变的过程,它永远处在未完成阶段而不会老化,⑤我们能做的,惟继承和发展好它,才能将文化转变为最大的经济财富,才能确保中国文化绵延不绝。
五.结语
《大鱼海棠》确实给中国人带来了惊艳,不可否认的是,它仍脱不开情节设计的不恰当的问题,在引进外来技术的过程中,脱去不了吉普力工作室的影子,但是,它的尋根意识成就了它的艺术高度,引起无数观众的共鸣,有一种血脉相连的感觉。
就此看来,如何将外国影视技术运用到中国动画电影的制作中,同时创作不可脱离原作品的风格,设计要符合观众的语言、思维、文化习惯,依旧是一个难题。此外,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继承、发展、发扬中国文化,让外国受众更好的接受中国文化,也应该成为所有中国动画电影制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①陈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分析——以《大鱼海棠》为例[J].出版广角,2016(22):66-68.
②王洋.文化寻根:《大鱼海棠》的美学价值[J].电影文学,2017(06):130-132.
③章宏,邵凌玮.《功夫熊猫3》:中美电影合拍中的文化杂糅[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2(04):54-59.
④刘荣国.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视觉设计语言研究[D].江南大学,2009.
⑤张杰.由《功夫熊猫2》引发的思考——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符号学解读,《新闻世界》,2011年12期,第188页.
项目信息:江苏大学科研立项项目,项目标号17C589,项目名称《从大鱼海棠看中国文化在中国动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文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