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升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时间:2024-05-07

孙一龙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学、文化知识和培养语文技能,还应将主要精力用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育人价值。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除了自己应具备浓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善于挖掘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因素外,还要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打破课堂的壁垒,撷取生活的活水。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语文 教学 育人价值 提升

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结合。”教语文就是通过教学生学习、赏析文学作品来弘扬人文精神,唤起学生高层次的自我追求、接受人类文明的洗礼和时代精神的感召,学会做人,学会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由此可知,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学、文化知识和培养语文技能,还应将主要精力用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第一,语文教师要具备浓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语文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匠,不能只是满足于字词句篇的解读。他应当是一名人文知识分子,不仅具备高尚的人格操守,还要胸怀大爱,关注民生,心忧天下。语文教师应当是一名思想者,具有批判的锋芒。在平时广读博览,勤思善悟,能够洞明世事,通晓人情,比一般人更深刻,更睿智,更清醒,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是非标准。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坚守精神的价值,不迷失,不随波逐流。或许,以上所言有些理想化,但唯有不断地追求,无限地接近,才能真正具备浓厚的人文情怀,才能在分析文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高屋建瓴,卓而不凡。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流淌著人文的血脉,给学生以精神的滋养。

第二,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涉及广泛,既反映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这些选文大多是古圣先贤、领袖仁人、志士英雄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人生感悟、名言警句等。体现他们进取的价值观,展示了美,弘扬了善,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譬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德“法兰西万岁”所表明的殷殷爱国情怀;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莎士比亚“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毁灭了自己”认定的诚信为立身之本;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人生观等。“文学即人学”,对文学人物形象的探讨、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应对课文内容加以整合、优化,借助作家对社会、人生、人性的评判与深思,因生而教,因势利导,启发、引导学生形成切合时代主旋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和感悟,通过师生之间的深层交流、平等对话深入文本,去与文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命运。只有能够沉浸其中,入乎其内,才能感同身受。好的文章总是思想深刻,情感真挚,生气贯通,读之琅琅上口,如沐春风,如饮醇酒。我们要少一些分析讲解,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让学生披文以入情,“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受到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启迪。

第三,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语文教师应当与书为友。读书多,他的课堂就形象生动,情思飞扬,趣味盎然。热爱读书,学生也会耳濡目染,逐渐地对读书产生兴趣,正如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当然语文老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读书。只有多读书,勤思考,才能明是非、辨善恶、懂美丑,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磨砺意志。古人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认为读书可以养气。我们也可以通过读书来养我们的豪气、灵气、浩然正气、“书卷气”,“慧于中而秀于外”。可以说,如果一位语文老师培养起了学生读书的习惯,他就成功一半了。

第四,语文教师要打破课堂的壁垒,撷取生活的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了这活水,我们的课堂就会索然寡味。校园是单纯的,课本是单薄的,但世界是丰富的,生活是鲜活的。芸芸众生,世间百态,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沟通课堂内外,聚焦时事热点,评点世态人情,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许多学生感觉写作的时候,没有东西可写,也是因为没有真正去关注生活。正如曹雪芹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就可以“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放眼校外,增强对社会的亲和力与参与意识,逐渐形成大语文观。

综上,语文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科学整合教材中的人文资源,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理想人格的人,才能造就切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