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会君
内容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应用写作》课程面临着学生浅阅读、微写作、以及在课程学习与写作中不加思考机械照搬等危机。但移动互联网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因此,在《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其带来的机遇,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用好网络深入阅读补充知识,运用网络实现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观看优秀的视频公开课博采大家之长、提高阅读与写作水平。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应用写作》 教学改革 师生互动
移动互联网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为一体,让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当前,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扩大4G数据业务及 WLAN、WIFI等业务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便携终端的迅速普及,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已进入到全民时代。移动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模式,青年大学生更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用户。前几年,很多学校通过严格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及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限制学生上课使用手机上网,现在,这一趋势实际上已不可阻挡。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时代提供的相关信息、平台、技术给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如获取知识与信息更加快捷、全面,不分时间、地点,师生的交流也不在限于课堂和面对面。然而,移动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箭,大学教学也因此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也不例外,面临着一定的危机。
浅阅读。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比纸质阅读材料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带来了更大的阅读便利性,学生获得信息、进行阅读很少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的简便快捷和其随时随地性,海量信息的爆炸式推送,手机屏幕阅读时翻动的快速,使得学生随时随地的阅读成为可能,他们可以在排队买饭的间隙、从寝室到教室的路上、甚至是到了教室等待上课铃响的几分钟进行快速浏览与阅读,更有甚者,很多不愿听讲的学生或课堂不愿听讲的时候也是拿着手机在浏览,这中间也会有一部分是在玩游戏或聊天。这种不分场合的浏览阅读大多时候是一种浅层次的、碎片化的。这种阅读正在成为大部分大学生的主要阅读方式,长期“浅阅读”,很容易让人的思维能力弱化,缺乏思想深度,很多人没有耐心去读完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还有很多人甚至连这种浅阅读都算不上,譬如,有人看完标题就了事,或最多看一下标题下面的提要,然后就以为抓住了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以此来和别人作为交流的材料,或者在后面妄加评论,实则谬以千里。而《应用写作》中大部分文体不管是材料的搜集还是主题的提炼等都需要做深入的阅读才能完成。
微写作。与浅阅读相适应、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微写作。移动互联网时代,写作者获得了更大的写作与发表的自由。资讯发达、信息充斥媒体,生活节奏产生的时间碎片化,使得写作者总是尽可能地写作那种短平快的文章并尽可能利用标题吸引眼球引起注意。微博、微信、QQ说说都成为个人发布信息的平台。学生的写作、交流与阅读一样的便利,各种表情符号、表情包、自创的网络语改写了已有的语法规则与写作规范,还有随手拍照并上传、有图有真相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取代了长篇大论有文为证,他们通过一个表情符号、表情包、自创的网络语和即时拍下的图片就替代了以前要写的一页纸质日记,甚至相比以前的QQ空间日志都有了极大的简化,对他人的评论、要发的感叹也可以轻易用一个点赞的手势符号或相应符号图片解决,语音聊天也大有取代书信交往之势。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在中小学课堂学到的语法规则与写作规范在实际应用中被抛之脑后,人际的交往与沟通也因此并不能通畅达成,反而要通过不断重复沟通、确认才能最终达成,影响实际的沟通交流有效完成。这也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写作的随意性大,不遵守语法规则与写作规范,缺乏文体意识,总以为这些规范是对他们写作的束缚。难怪有人针对大学生现状感叹:你说你修过《阅读与写作》,但你读的是手机、写的是微信。对语文,你自己都没有信心,你还指望人家对你有信心?
懒思考。由于移动网络的普及,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上网,而不需要回到宿舍或到图书馆等特定的空间才能上网。学生很多知识的获得也不需要直接从老师教学中获取,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老师讲的内容学生会认为只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通过搜索就能轻易获得,即使是课堂上老师强调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他们也可拍照保存,而不是通过记笔记来消化吸收。即使是拍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因为学生们很快就可以通过网络分享。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很多时候学生会在课堂上直接拷贝老师的教案、讲稿之类的,或者让老师在QQ群或者微信群分享老师上课材料。学生获得这些材料并不意味着学生获得了相关的知识、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因此,学生很少通过思考来贯通知识并做到灵活运用。同时由于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改变,他们更多愿意通过手机上网进行阅读,而不是结合老师的讲解、根据老师的要求去阅读纸质教材的理论知识和相关例文。而作为《应用写作》来说,这门课程是相当讲究写作规范与格式要求的,学生通常会认为通过手机可以阅读同样的内容,但实际上除了一些特定的付费的网站,网络上相关的内容往往与各种信息杂糅,加上手机屏幕的限制,即使与教材相同的内容通过手机阅读的时候,其实际效果与阅读纸质教材相去甚远。也就是说,由于知识的获得相对以往更加便利,导致一种状况是学生容易忽视消化吸收知识、提升技能这样一个过程,这样掌握的知识容易浮于表面、掌握的技能不那么牢靠。
在寫作训练中,机械照搬现象常见。由于《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把握,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是最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老师往往会让学生根据实际、结合情境进行训练。现在的情形是一旦老师布置了写作题,很多学生本能地打开手机网络搜索老师要求写作的文体例文,而不是根据要求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完成写作。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发布信息几乎是无门槛的,网上的文章五花八门。而学生由于在课堂上学习的不够深入,加上掌握知识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不具备足够的鉴别能力,因此生搬硬套的现象极为普遍。本人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形:在讲授了求职信的写作方法后,根据学生的专业设定相关条件,要求学生写一封求职信。可是,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好几个学生开头写着“虽然我不是这个专业的学生,但我通过辅修(或自学)学习了相关的课程”。当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写的时候,其中有学生回答说自己参考了网上的相关例文,例文中就是这样写的。而实际上,课本中就有非常标准规范的例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为学生展示了例文。可很多学生习惯不加思考从网上照搬,甚至忽略老师给定的条件、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那么这样很容易导致将来学生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写作》课程面临的危机很容易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下滑、思维能力的减弱。这同时也是其他相关课程教学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因此,教师针对学生情况与课程面临的境地在思考各种应对措施。就《应用写作》本身的实际情况而言,推进教学改革是不容置疑的。移动网络带来的种种危机同时也会带给教学更多的便利与机遇。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理论教学不放松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及相关技术,而不能简单地采取堵住或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方式。如引导学生应用移动网络进行深入阅读,而不只是粗略浏览,教会学生通过中国知网、万方、超星等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查找资料而不只是用百度搜索海量无法鉴别的信息。师生在教学中可以更多地通过网络互动而不是课堂上单方的灌输,鼓励学生在网上学习相关的视频公开课、博采众家大家之长。总之,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时代给教学带来的不仅仅是危机,更多地是可以利用其便利服务于教学并随着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就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