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内容摘要:小成本电影,以讲故事、喜剧元素为主打,获得了一定的观影群体。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疯狂地竖立起属于自己的神话图腾。本文主要从故事情节,喜剧元素,市井魅力和关注现实以及注重自身品质等方面,着重探讨了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因素。
关键词:小成本电影 《疯狂的石头》 成功
在300多年前,一部旷古奇书“石头记”——《红楼梦》腾空出世,300年以后,又一部“石头记”逆袭——《疯狂的石头》打破了电影票房神话。2006年在台湾第43届电影金马奖上,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剪辑四项大奖项提名。这标志着低投入的小成本电影将给我国沉闷的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空气。那么小成本电影又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
一.巧妙的故事情节
一部好的影片必然会有一个好的故事,内容大于形式的故事往往是一部影片成功的关键。巴赞指出,“电影的题材已经用尽技术能够提供的一切手段,蒙太奇或摄影风格的变化已经不足以打动观众,形式与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应当颠倒,形式依然更必要、更灵活和更严格地受到题材的制约,我们今天重视的是题材本身,我们对题材要求日益严格,电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剧作时代[1]。”巴赞的这段表述与好莱坞电影“讲一段好故事”的传统并行不悖。所讲述的故事精彩与否、合理与否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影的票房。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所讲的大多是普通平凡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故事。该影片主要将聚焦放在保安队长与两伙盗贼斗智斗勇的故事上,围绕这一主题电影形成了众多的对立面。保安队长和盗贼对立,内地盗贼和国际盗贼对立,国营厂长和私营冯董对立,父亲老谢和儿子小谢的对立,真假翡翠的对立。正是这众多的对立“点”交织形成一条情节紧凑的“线”。盗贼伪装成搬家公司偷盗,以及在车上拉可乐罐行骗的情节,纨绔子弟假装摄影师勾引美女的情节,等等,这些都是非常真实的,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这样的故事情节巧妙而又生动,给观众一种强烈的现实感。
二.喜剧元素的运用
“电影的娱乐功能应该是电影的第一功能,电影是梦,是情感的宣泄[2]。”影片《疯狂的石头》正是一部处处洋溢娱乐精神的喜剧片,与此同时在故事中又穿插很多以无厘头和搞笑为主的经典搞笑对白,印证了电影海报上的广告语“横空出世的幽默”。在影片当中,盗贼采取调虎离山之计谎报火警后,包世宏恍然大悟迅速折回时响起了京剧里的敲锣打鼓,在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气氛的同时又不失喜剧效果。接下来在慌乱的追捕中,伴随着长鸣的警铃声,节奏强烈的电子合音将紧张的情绪带入了最高点。当道哥回到家时,我们只看到他愤怒的脸和黑皮晓军极力拉住他的画面,此时我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然而镜头一转我们看到了床上躺着两个人,这是道哥的女友出轨的镜头,此时一曲《忘情水》作为背景音乐响起,这样的一首歌再配上这样的一段荒诞故事,喜剧效果更加明显。
再者,在片头,从缆车上掉下的一个拉罐瓶砸在保安科长的车上,致使保安科长的车撞上冯董的宝马,这恰恰解救了被查处的三个国内盗贼。这个场景分别把保安科长、厂长儿子、贼首情人、三个盗贼、冯董身边的“眼镜”全部串连起来,使得后面故事可以顺利展开。而最经典的设计当是,三个盗贼经过一系列活动,阴差阳错地把明明在手的真翡翠放回去,换回来了一个假翡翠,总之,影片的喜剧效果不言而喻。
三.浓郁的市井魅力
“本土化的融合小成本电影的投资,注定了导演不能拿‘大片的标准随心所欲地选择拍摄题材,尤其是在极端低成本的条件下,只能从当下的生活中摄取题材,关注小人物的命运[3]。”小成本电影更多地将故事年代放在当下,放在一个很小的本土文化语境中,关注现实生活和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这也许就是很多小成本电影使用方言的原因。虽然方言的使用看似局限了小成本电影的影响范围,但是对于一部投资较少的电影,如果能够抓住本土观众,切合本土观众的口味,收回成本就有希望。方言是《疯狂的石头》这部片子另外的一个特色,用方言的魅力来凸现独特的“市井幽默”。比如小品王赵本山通过其饰演的多个小品角色和电视角色,将东北地区的方言幽默表现出来了。而大量的无厘头港片,将广东地区粤语的喜剧色彩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通过语言本身的幽默感充分体现了巴蜀地区独特的市井幽默。本片夹杂了贼首道哥的河北话、小贼小军的北京话,还有“眼镜”的成都话。虽然有些语言看上去是不太文雅,比如“尿都屙不出来,你个哈儿”“狗日的,无人驾驶所”等等。的确,这些语言都来自于重庆人的日常生活中,但没有因为是不文雅的语言而换一种表达方式,不过还好没换,真换了,一定不能体现那种幽默的味道。影片中最经典的还是国际大盗被“同行”偷走了工具箱。大盗相对于土贼来说意味着权威,但是有着先进装备并且身手不凡的大盗却栽在了土贼手里,土贼对大盗是不屑一顾。此时大盗无奈发出一句广东话“我凳勒个肺噎”(我顶你个肺),虽然不懂这句话的具体意义,但当时场景出来的喜剧效果极佳,我们能深切的感受到他说话时有多么言不由衷。由此可见,影片中充满着浓郁的市井魅力。
四.对生存现实的关注
从影片的选材来看,小成本电影与观影群体产生情感共鸣。当重磅出击的“大片”呈现给人们的只是一场视觉盛宴的时候,小成本电影则是摄取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星星点点,讲述我们身边人的故事,这契合了社会底层观影群体对于观看内容的要求。还有一方面,普通的电影消费者对于影片要求并不高,他们只寻求身心放松,这也为《疯狂的石头》等这样的无厘头小成本电影的存在提供了观影人群。导演宁浩是20世纪70年代的人,他可以被认为是“奔奔族”之一。他跟其他“奔奔族”一样,爱玩爱拼命工作。一个有着同龄人相同体验的人,创作的作品往往能抓住市场的命脉,片子做得娱己娱人,调侃戏谑,引起共鸣。以草根为标签,为网络而生,疯狂玩乐拼命工作,喜欢搞怪和个性张扬,对社会、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疯狂的石头》的“恶搞文化”和黑色幽默正好契合了70和80后年轻人的性格和爱好。剧情的荒诞幽默、人物各具特色、语言的玲珑别致都给影片留下了时代的特征[4],赢得了当下观众的喜爱,迎合了当代人崇尚娱乐的口味。
五.注重自身品质
电影也是产品,如果产品本身质量不过关,那么,无论对其进行怎样的包装推广,也不会有观众买账。目前,发行、推广环节对一部电影来说固然是越来越重要了,但好电影毕竟不是发行出来的,而是拍摄出来的。面对国外大片,中国电影人要做的是正视现实,寻找差距,提升技术,探索创新,这才是与国外电影抗衡、角力时,首先应该采取的态度与策略。提高自身的影片质量,在借鉴经验与反思自己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国产电影的本土优势,才是关键所在[5]。如果仅仅注重发行,那就是本末倒置了。电影《疯狂的石头》,正是针对这一点,给觀众们讲了一个贼与兵之间的故事,贼良莠不齐,兵则是乌合之众,两伙人凑在一起,笑料百出。乍看本片是个搞笑片,笑着看完这出戏后,却有一股深刻的哲理性蕴藏其间,令人不禁回味深思。从《疯狂的石头》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成本电影其优势所在,在这个以主流电影为支撑的电影市场中,导演宁浩另辟蹊径,选取小人物的故事,摆脱了商业大片的层层束缚,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以其精彩幽默的叙事方式,为大众讲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正是应景了那句老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赢得奇迹般的票房成绩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
总之,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给中国的电影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如今,中国电影产业正一步步走向最好的时代,在大成本电影高歌猛进,票房不断突破的时候,小成本电影也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和发展。相信在未来的国内电影市场,电影人只要利用好合适的渠道,把好小成本电影产业链的各个关口,那么小成本电影将会是大有可为的,其市场前景也会是无限广阔的。
参考文献
[1]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批判[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刘浩东.2010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R].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4]姜薇,王岩.今日信息报[N],2004-3
[5]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作者介绍:潘玉梅,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