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艳
内容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如何让新课程标准走进课堂、让识字课活起来,让学生的兴趣高涨起来呢?笔者结合低年级语文第一册教材,谈谈几种趣味识字法。
关键词:识字教学 趣味 乐学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以往的教学,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无疑抑制了学习主动性或兴趣。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如何让新课程标准走进课堂、让识字课活起来,让学生的兴趣高涨起来呢?我结合低年级语文第一册教材,谈谈几种趣味识字法。
一.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乐”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缺乏持久性,极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所以,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如:我在一次教学生识字时,我提前准备了一个色彩鲜艳、漂亮的大袋子,里面放了许多实物,在授课时我大声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这个袋子里装着什么呀?”顿时,学生用一种好奇的眼光看着我。有的说“是吃的”,有的说“是玩具”,还有的说“是书本”……这时候学生小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地来到老師身边摸袋子,想快点解出这道迷底。一位同学摸出一样实物急忙大声说:“我摸到一本语文书啦!”于是,我转身就在黑板上写“书”这个字,带领学生反复认“书”。接着我继续说:“刚才,前面一位同学摸到的是一本书,现在我让这位同学‘又继续摸了一次,同学这次摸到了一本‘练习本。”随即我在黑板上板书“本”,学生一起认读。
做完这几个动作,我问学生:“刚你们才发现这位同学又摸出一个本子。”,我转身板书一个“又”字,让学生记住“又”的发音和理解“又”的意思。学生们反复在自己的位置上训练“又”的动作,更进一步了解它的字形。
接着,我再一次提问:“你们都是用什么来摸这些实物的呢?”学生回答说:“小手”,我板书“手”,教学生做小手的游戏并记住音形。
这样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快速地学会了“书、本、又、手”四个生字,并还会组词,效果很好很成功。
平时,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还可以采取各种不间的方法来引入,如:讲故事、网络教识字,生动画面强化识记。这都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巧思教学设计,让学生“善”学
部编版一上语文《画》这首古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在备课阶段我就寻思怎么来开展教学,没有像以前那样过多的介绍诗人,或是让学生来回顾自己学过的古诗,而是换了这样一种方法教学:
首先,我直观展示诗文,启发式地问学生:“在文中你能找到哪些景物?”学生很快的就找出来“山、水、花、鸟”,“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山有色,是灰色”、“水无声”……接着一步一步去梳理,并让学生边读边感知,自己找出三组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问学生“为什么‘水无声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带着这个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去学习“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为什么人走近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为什么人走近了,鸟没飞走?
最后,我告诉大家这是一首谜语,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全班同学齐声回答:“画”。于是,我就总结:“这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山水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既学会了识字,又学会了一首谜语,还教会他们应该带感情的朗读,在生活中要热爱我们的大自然。
所以,在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尝试让他们自学,享受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成功乐趣,让学生没有老师的引导,也变得“会”学。
三.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速”学
学生有了兴趣之后还得把生字正确识记下来,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识字呢?我归纳了如下方法?
1.编字谜。在多年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在一起;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闪:人进门闪金光;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提高了识字效率,培养了识字能力。
2.编故事。编故事能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我还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和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3.找规律。教学中让学生把学过的字进行整理,得出规律性识记。一方面可防止遗忘,另一方面为以后学习同类生字打基础,提高识字能力。
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如:时、晨、春、阳、时、晚、早,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与太阳有关,揭示构字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认识象形字,如:禾、山、日、木等时,引导学生把图与字、物与字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字规律,由形到字,形象识记。
对于形声字,如“播”字的教学,我会让学生先说说字形,字的右边上面是一撇加上个米子,下面是田字,米在这儿指“种子”,春天我们把种子撒到田里就叫“播种”,经过这样一说,学生就不会把右上面写出“采”了。
对于形近字、音近的字,则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都在比较和反复的练习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4.变魔术。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一”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曰”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木、禾、术、未、来”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5.组字游戏。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在识字过程中,引入游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让他们通過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组句、认读,最后全班评出冠军组。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还能组出许多课件外认识的字。
四.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会”学
—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课本上的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籍,既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可有效地巩固汉语拼音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阅读时要循序渐进,开始时,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否则将“弄巧成拙”,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
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分层要求”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基
础较好的学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能直拼的就直拼,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基础一般的学生先读生字,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基础较差的学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获得发展。
五.联系生活识字,让学生“好”学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的习惯。在生活中识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识字量。这是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生字的有效途径。因此,识字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上学,还要在生活实践中学。
第一,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识字,培养识字兴趣。我组织学生收集各种物品上的汉字进行展示,并把他们收集到的物品名称进行分类展示,比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食品类等。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第二,引导学生从电视上和身边的广告牌、广告语等来识字。生活在现在社会的孩子,无时无处都在跟文字打交道。我经常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会不会写出来。引导学生在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和父母逛街时看到的广告牌,宣传横幅上不懂的字请教父母。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生字,又认识了不少生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课堂不再是讲堂,而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主动获取知识的“学堂”。我们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地采取多种做法,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动手和互相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识字课真正地活起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