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英语教学中测评体系的信息化构建

时间:2024-05-07

马芫 吴泽扬

内容摘要:大学英语测评的传统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其测评随意性、单一形式等不利因素让广大师生有极强的意愿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大学英语测评新模式。这一新模式以分级教学为基础,注重形成性测评和网络化考试的价值与价值发挥,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

关键词:大学英语 测评 信息化 构建

大学英语测评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检测,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拔动力。对广大大学生而言,科学的大学英语测评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自己设定大学英语学习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适时自行评估,从而形成较好的、持续性的大学英语学习习惯。

早在十多年前,教育部高教司就出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倡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借助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的功能,强调对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评估应分为形成性与结果性两大类,而且应逐渐提高形成性评估的比重。[1]应该说,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形成性评估比重逐渐加大,仍然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在这一主流导向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多以信息化为理论与实践支撑,注重培养信息化条件下广大大学生大学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与自主学习习惯。在此背景下,对大学英语测评体系的信息化构建进行有益探索当属顺应主流的尝试。

一.大学英语传统测评方式的不足

“以学生为本”是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它一般都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也就必然涵盖在大学英语测评环节中。测评的目的主要是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让教师、学校乃至未来的用人单位都能够掌握学生英语能力和成长空间,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从近几年大学办学水平的各类评估评价内容来看,评估专家们越来越倾向于从课程的学生测评倒推教学质量的优劣。从这一层面来说,只有抓住大学英语测评体系改革不放松,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才会尽可能合理,评价结果才会尽如人意。而大学英语测评体系改革务必确立问题导向,即要梳理清楚大学英语的传统测评体系究竟存在哪些問题。

第一,传统测评僵化与随意性并存。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习惯于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随堂测验、课后作业等来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评定。不可否认,这种平时成绩的测评对学生来说有助于他们掌握学习重点,对教师来说有助于他们掌握学生学习状态。但必须看到,当前众多大学的英语教学班级人数都比较多,一般都在40至50人左右,甚至更多。面对如此规模的教学班级,大学英语教师很难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即便主观上很想实现这样的目的,最后也只能接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结果。久而久之,在不同的教师主观标准意识下,每一位学生所获得的平时成绩测评结果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同一个教学班级中,大学英语测评的标准一般都比较僵化,对于低于或远低于这一标准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被严重挫伤。而对于高于这一标准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很快能够掌握僵化不变的标准,从而缺乏再进步、在提升的动力,容易出现学习懈怠。

第二,传统测评形式单一。大学英语期末测评传统上都是采用纸质试卷的标准化考试方式,考试题型长期不变,答题技巧早已固定僵化。这种单一的测评形式至少会带来两个负面结果。一是学生学习大学英语陷入固定思维,死记硬背成为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一点在大学英语期末测评考试的作文题答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一般只需要在考前记住几个万能的模板段落,甚至几个万能的模板句子,作文都能获得比较高的分数,而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完全不能在写作中体现。二是标准化试题考试在大学英语这一科目中容易造成客观题比重明显偏大的结果,让学生普遍认为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典型。而教师也只能从应试教育方法中汲取传统的教学经验,那就是注重句型、语法等的讲解,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就在此过程中被忽视掉了。

第三,传统测评不利于语言运用。大学英语视听说是广大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测评将视听说环节实际上是割裂了。例如大学英语期末测评中,一般只涵盖听力测评,占比约为20%到40%,形式也只有传统的单选、填空题型。所以学生在测评中只需要接收语言信号、加以理解处理即可,不需要主动运用语言。由于大学英语是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课,在期末时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口试显然是不现实的。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只能在临近期末时,挤出授课时间,采用问答、朗诵、背诵、表演等方式尽可能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口试。而教师们在口试测评环节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测评标准很难统一,最后的分数也就很难获得所有学生的认可。由此可见,原本视听说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最好平台,结果却被传统的测评方式所割裂,割裂后又没有统一的测评手段和标准,对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积极性伤害极大。

二.大学英语测评体系信息化构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大约十多年前,诸如托福、GRE等英语测试开始采用机考方式进行,随后我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也开始网考试点,目前网考模式已成为等级考试笔试之外另一种重要的测评方式。有鉴于此,很多大学已经开始瞄准大学英语测评的信息化改革探索,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面对上述传统测评方式存在的问题,有些高校已担心问题的严重后果,逐渐开始摸索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按照导向性、多样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原则对大学英语测评体系进行信息化改革与构建,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都丰富了大学英语测评的信息化内涵。[2]

(一)用灵活的测评标准适应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实事求是地说,当前我国数千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同一所大学中、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如果固守传统的测评方式和标准,显然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测评结果也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运用能力。

有鉴于此,有师资条件的高校应在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下实施分级教学。所谓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是在大学新生刚入学时进行分级测评,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分级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按照每一名大学新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需求对他们进行2至3个等次的分级分班,并因材施教。同时,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测评标准。具体而言,因不同学生的大学英语起点不同,在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应不同。相应的,为确保大学英语测评的公信力,平时测评与期末测评也应采用有差别的标准。所谓有差别的标准,就是对学生有一般要求,也有较高要求,还有更高要求。在已经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高校,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都认为这种教学和测评方式能够极大促进广大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积极性,从内生动力上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用信息技术加强大学英语形成性测评

计算机网络教学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模式。在此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表现出强大的信息储存、更新、互动等能力,教学容量大大增加,教学空间也大大延伸。诸如大学英语课程辅助教学平台、信达雅英语教学平台、新视野交互式学习平台等大学英语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在众多高校的平时成绩测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新视野交互式学习平台主要针对视听说能力培养,通过师生交互、人机交互等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网络上适时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进度和平时测评结果,为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而信达雅英语教学平台重在进行信息存储和利用。师生在该平台中能够找到诸如英语新闻、文学名著、影视佳片、辩论演讲等大学英语学习素材。对学有余力或对相关信息感兴趣的学生而言,该平台无疑提供了内容非常丰富的学习拓展空间。即便是大学英语基础不太好、甚至对大学英语课程本身不是很感兴趣的学生而言,该平台大量生动的、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也会让他们不会感到大学英语的枯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大学英语课程辅助教学平台在不同高校有不同的功能设计,但一般来说都具有在线考勤、发布通知、布置和批阅作业、日常答疑、平时与期末测评等功能。而这些功能对于学生大学英语形成性测评结果的形成和运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三)用网络化考试培养大学英语运用能力

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专家都认为,科技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在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重大项目中明确选列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题库系统建设工程。该工程以推进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信息化建设为目标,意图在适当时间和地点开展听说读写译等测评。

在教育部的大力引导下,众多高校实施了大学英语网络化考试改革,重点是建设以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考核对象的大学英语题库。在已经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高校,这一题库实际也是分级建设的。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题库以校内网络学习平台和课堂教学内容为资源,兼顾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题型结构。例如在作文题设计中,考试时间都定为30分钟,但对高级别的学生而言,要求写满150字或以上,对中等级别的学生而言,要求写满120字,对低级别的学生而言,要求写满100字或更少。这种网络化考试的安排,对不同学生有不同要求,既确保高素质的学生有更进一步的动力,也能确保能力素质一般的学生有迎头赶上的动力。

三.大学英语测评体系信息化构建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是要注意师生角色的定位问题。在信息化的测评体系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地位与作用。传统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而信息化测评体系中的教师不再是主导者,更不是主宰者,而是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监控者。而大学英语课堂的真正主体是学生,他们是学习和测评的主体,也是自我监控学习效果、提升语言能力的主体。

二是要注意测评结果的可信度。信息化测评注重形成性成绩,而形成性成绩形成的标准很难统一,不同教师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学生的互评和自评也會存在类似的标准问题。[3]也就是说,形成性成绩测评容易被非标准化因素所干扰,例如人际关系、性格特点等。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或朝解决的方向努力,测评结果的可信度就会受到影响。

三是要注意测评效率问题。形成性成绩的形成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和测评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每一名学生不同的测评结果,教师必然会感受到及时、准确、可信等方面的压力。加上很多大学英语授课班级都是大班,学生人数较多,教师难免会在测评阶段力不从心。有鉴于此,教师要正确构建教学与测评的关系,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师生共同提高测评效率。

总而言之,大学英语测评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应对传统的测评方式作出大刀阔斧的改革。分级教学模式的确定为形成性测评和网络化考试奠定了基础,而后者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诚然,大学英语测评的信息化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明确自身定位,解决好信用、效率等多方面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6.

[2]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研究,2011(1):2-3.

[3]罗少茜.大学英语课堂形成性教学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68-70.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