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符号消费领域下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时间:2024-05-07

李卫静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符号消费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大部分中学生理想信念动摇、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减弱、物质享受倾向强化,从而冲击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针对这一现象,必须通过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提高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感,创新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和引导中学生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有助于我们老师了解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动态的变化。

关键词:符号消费 中学生符号消费特征 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

一.符号价值:中学生过度追逐的缘由

为了了解中学生对符号消费的认知程度,笔者节假日在东莞非常热闹的步行街随机进行访谈以及对莞城和部分寮步的中学生发放将近五百份调查问卷。发现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追求时尚流行、追求名牌的行为,调查中68.6%的中学生拥有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及少数外国知名昂贵的名牌服饰,而且是自己要求父母买的或以学业成绩作为交换条件。22.6%的中学生表示,拥有苹果、三星手机、IPADMINNI掌上电脑等世界有名的电子产品。只有少部分中学生不了解或没有兴趣了解何为品牌。在访谈中,大部分中学生表示:消费会受到广告等媒体、身边朋友的介绍、品牌效应、同学间攀比心理影响。这些数据反映中学生群体符号消费的特征。

对于中学生注重品牌,追求时尚的原因,笔者从以下几点究其原因。

1.中学生自身消费特点

中学生是个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群体,好奇心强,喜欢接受新理念、新事物,对于社会变化的感知非常有兴趣,但认知、辨别、适应能力不强。在这样一个以物质为中心的时代,学生走在前端,把握时尚脉搏,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与学生脱节,认为老师跟不上时代节奏,从而无法沟通,所以对于我们老师从消费心理去认识学生心理有一定的意义。

2.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

商家借助各种方式煽动人们消费的热情,把对产品的拥有当成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消费与产品的实用性无关,它只是注重符号的价值和象征意义;同时,中学生觉得消费是一种短暂的快乐体验和享乐价值的追求,特别是女生!但这种快乐,造就欲望是不断增长和膨胀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的崛起,消费主义思潮也伴随着物质日渐丰富和消费方式的多样性开始在中国传播。在这股浪潮冲击下,部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改变,他们热爱品牌、热爱时尚,把对物质享受和对高档品牌的消费当成人生目标和动力,甚至认为这就是通向幸福和拉开与同学差距以及炫耀的重要途径。

3.广告、媒体、偶像的引导

符号消费借助广告、媒体、明星的力量,不断刺激人们的欲望。在消费符号的中,人们受广告、媒体、明星等效应而购买广告中的产品。中学生崇尚新鲜的特点,使他们容易受商品的符号和意义所吸引,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当前,许多商家也运用偶像建立意义连接。它们不断地借助现代手段策划各种活力、青春、个性的偶像,以此来吸引中学生。在调查中,46.6%的同学表示在购买产品时会优先考虑自己喜欢偶像的品牌。更有20.2%的同学认为时常会崇拜新的偶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传媒的作用下,商品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符号含义,使得大部分学生难以抗拒。

二.消费符号冲击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髓。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符号消费并不是和奢侈品等同,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大多数青少年对产品外形和形式的注重,是渴望寻求一种简单的快乐。这是无可厚非。但是符号消费与生俱来的商业性和消费性注定了它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种动摇的作用。

1.符号消费动摇中学生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灵魂。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价值实现紧密联系的。但是符号消费把消费等同于成就感和幸福感。在符号消费中,中学生往往关注自我感官愉悦。西方一些国家正是通过经济全球化和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来宣传和兜售跨国界的的商品,赋予商品“理想信念”内涵,以此来吸引学生,并借此来发中国传统文化。部分学生在其诱导下,对中国政府不信任,对传统文化不认同,对理想信念不坚定,这对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十分不利。

2.符号消费减弱对中学生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

消费方式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最重要方面之一。人们往往可以通过消费方式、习惯和风俗来辨别民族的身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为爱国主义情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而民族精神又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就是强调对国家和民族的身份和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然而在符号消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外国的节日或者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访谈中,有57.4%的中学生表示喜欢看英文大片、日韩的恐怖暴力片、动画片和爱情偶像肥皂剧,更有32.4%的中学生说喜欢外国的品牌。他们认为国外品牌档次和质量更甚一筹。这势必带来对本国商品的抵触,对本国的文化的疏离,进而减弱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符号消费强化中学生的物质享乐倾向

符号消费容易导致中学生享乐主义倾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它特别强调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成为我们价值行为判断的标准。而符号消费是一种实用主义、功用主义的价值原则,强调了人们的物欲满足和感官感受,使人成为欲望的“异化物”。为了对符号消费市场的占有,商家们往往不断制造和宣传各种“伪欲望”,推出各种让人目不暇接的时尚和品味,而好奇心强的中学生容易陷入符号消费的陷阱,强化物质享乐倾向。符号消费不仅冲击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给学生带来“迷惑”的景观,误以为这是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从而失去奋斗的动力。除此之外,有些中学生通过消费来炫耀自己家庭背景。这种歧视性对比消费和金钱竞赛性消费会损坏学生群体间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导致人与人不和谐,甚至是家庭的破裂。

三.消费符号领域下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学生消费思潮的地位

在符號消费中,为了吸引眼球,商家们往往通过各种直观的渲染来引起中学生消费欲望,我们要注意:一是引导中学生面对外来价值观挑战并作出积极回应。在符号消费中,中学生常常会遇到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冲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外来价值观念的碰撞,认清中外腐朽文化的侵蚀与同化。二是明确学生应该坚持什么、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学生个人价值观联系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结合起来。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三是把消费观念教育融入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引领地位。

2.提高中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当前,西方强国正用他们文化认同的途径让不同国家的人们肯定他们的价值思想。近年来,我们看到西方的文化代码以符号化商品的形式涌入中国,并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方式。例如过洋节,每到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时,各类广告蜂拥而来,人们尤其是中学生对洋节感到新鲜和好奇,也纷纷跟风庆祝。这潮流背后实际上也是商业利益的推波助澜。而我们国家,从小学开始到大学,对意识形态的教化并不缺少,然而有多少同学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感兴趣。十八大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面对西方价值观的挑战,我们不能再一味抵制,而是应该有选择地借鉴,从文化入手,以一种新鲜活泼的方式出现在中学生的视野。

3.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

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通常是灌输、一味说教、套话过多、形式古板,使得中学生对主流产生反感,对教育者的教育排斥。在符号消费的视域下,要使得中学生自觉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创新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方式。一是了解。教育者自己必须真正了解符号消费,避免与学生产生代沟,片面地说教。中学生之所以追求符号消费,原因之一在于它们的外在美,利用现代传媒的影像、声音和色彩等构成多彩的感性世界,生动地和感性地影响中学生的审美和认知。例如在课堂中,讲到如何消费和艰苦奋斗的内容,紧扣学生实际,利用鲜活现场事例,采访同学的消费价值观,先对市场所谓的一些品牌进行简单认识,学生是非常有兴趣的。二是利用,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利用符号消费的影响力量,对所承载的载体进行改造和加工,改变教者高姿态说教价值观念,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言语、画面和视屏在生活中或者利用课堂来巧妙表达教者的观念,远离中学生生活现实的状况。例如在课堂上我展示用图片展示了班上每位同学脚上穿的鞋以及呆会学校的零食和他们喜欢的一些流行元素,在不同的品牌差异的背后让学生是否会觉得有心理的落差,以及他们在追求品牌的手段和目的。三是提升,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而符号消费反映是一种当下的一种情感宣泄,是对学校教育目的有一定化解作用。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固然可以带来感官和心理上的愉悦性,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受其支配,单纯用这种话语方式,而是应该提升,创设出更多创新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模式,对中学生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引导中学生去分析和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层面,从而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引领中学生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动。

参考文献

[1]戚海峰.符号营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班建武、李凡卓.消费社会中青少年认同危机及出路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7.(1).

[3][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王丹丹.符号消费视域下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M].广东.华南师范大学,2013.(10).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