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前小讲坛:沟通语文和生活

时间:2024-05-07

盛中华

内容摘要:语文课前小讲坛引入丰富的生活内容,激发个性表达;通过点评讨论,促进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不断探索语文和生活。

关键词:语文 课前小讲坛 生活 桥梁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有多开阔,语文就有多宽广。

课前小讲坛,学生们轮流上台,自己准备话题,每天给大家讲述一则语文知识。沟通了语文和生活,让语文更好回归了生活。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获得更有活力的知识。

一.内容丰富,个性表达

同学们对于自己要登台授课非常重视,往往早早思考话题,广泛收集资料,制作精美课件或者视频。学生每天盼望着上语文课,盼望着听小讲坛。

有学生开讲五行、八卦,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原来“五行”不是封建迷信;原来八卦来源于古代智者对于生活的观察和总结,可以用在生活的很多地方。

有学生讲古人吃饭,运用简短视频,让同学们知道了古人吃什么,用什么烹饪方法。将簋、簠、豆、皿、案、匕、俎、箸、尊、彝、卣、缶、爵……讲得形象生动,“吃货”们意犹未尽。

有学生介绍汉服——襦裙、深衣、袄裙、曲裾、褙子……,结合古装剧《女医明妃传》、《芈月传》,让人豁然开朗。学生说到之前有新闻说一个女孩子穿汉服上街,结果被人激愤地指责是穿和服的卖国贼,相信上过语文课的孩子们不会再缺少这样的常识。

有学生收集了资料图片给大家介绍古代人的体育运动,蹴鞠、角抵、马球、冰嬉、射箭等等,妙趣横生,活泼可爱。

有学生给同学们介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传奇的故事、典雅的词句让大家沉浸在美好的语文世界。

还的学生讲开封、讲古代对老师的称呼演化、讲妙趣对联、讲古代的礼品……。有多丰富的生活就有多精彩的语文。

二.点评讨论,收获深刻

作家狄马说:“一个人如果真的养成了独立、自主、理性和思辨的习惯,那他已经是个现代公民了,语文教育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大半,甚至是完成了最重要的部分。”[1]立足于文化的质疑和思辨,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内化语言、习得语言。

语文素养的形成源于自身的阅读体验、认识和感悟。每天的课前小讲坛,学生们会拿出“开心语文本”记录,并针对小讲坛内容点评和讨论,交流和互动。感知、理解、评价、思辨,直观的、比较肤浅的认识,向比较概括的、比较深入的认知水平发展。

例如,有一次学生介绍成语“南柯一梦”,又备注“同黄梁一梦”。讲完黄粱一梦的成语故事后,有学生提出“梁”字书写错误——按照故事应该是美梦醒了,黄粱饭还没有熟。“梁”是横梁的意思;而“梁”才是粮食。有学生提问,“南柯”如何理解?是不是跟“到乡翻似烂柯人”一样?喜欢求索的学生们查字典,发现“柯”是“树枝”的意思。南柯一梦是指的南边槐树树枝下淳于棼一场美梦的故事。而“烂柯”指的是树枝做的斧头柄腐烂掉了,形容世事变迁、时光过去很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成为大家学习语文联想丰富的注脚。

有一次,有学生提及武汉大学辩论赛的奇葩队名——比如“就是不顾四辩感受的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队”“仲基不抱我不起来队”等等。学生们各抒己见,从大学生与流行文化应保持怎样的距离、队名可不可以活泼可爱、大学生应有的严谨高度一路谈到80后和90后的各种区别、社会对普罗文化宽容等等。

还有一次,有一个学生讲《凤求凰》的故事,针对“爱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不少同学结合《氓》、《长恨歌》、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红楼梦》、《巴黎圣母院》讨论。对于高中生来说,对于爱情这个主题的理性分析让我看到他们的思考和探索,进而对于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能有一定的认识、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能够转化为学生精神世界的教育内容。而这是即使不上语文课后,语文应该留给学生的东西之一。

三.激发兴趣,探索不断

课前小讲坛,时间虽短,却点燃了学生们继续探索的热情。——往往他们会去关注大家提到的话题、去阅读大家介绍的书籍、去搜索自己灵感所至的知识、去了解中国文化灿烂的一角,去用语文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生活。

同时,笔者从学生的谈吐和表达中看到了更多的“语文味”,看到了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知识。

不少毕业了的学生告知笔者,语文课留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是课本上没有的同学们和老师课前发挥的内容,不少学生在上大学后积极选修《大学语文》课,还有兴趣研究写作古典诗词,有学生在大学里给我发来语文教学建议。

《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讲到:“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应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意识,……”

融入生活,让学习自然发生。语文课前小讲坛,充满快乐和思考,架起语文学习和生活和大千世界的桥梁,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向生活走去。激发学生们懂得生活、热爱生活,改造生活、升华生活!

注 释

[1]转引自余党绪.学生时代养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受益终身[J].语文学习,2015(1).

(作者单位:华中师大龙岗附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