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在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写作教学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主要扮演为学生写作舞台的和谐搭建者、学生写作过程的全程指导者、学生创作成果的第一欣赏者、“下水作文”的勇敢试验者和作文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角色。
[关键词]课程改革;写作教学;教师角色
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写作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检验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新课程标准下,写作教学的改革创新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更为可喜的
是,在不断推进写作“技术革新”的同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研究写作的“心理革新”问题。本文仅就写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意识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学生写作舞台的和谐搭建者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热情地与学生一起,共同营造“开放、平等、生动、和谐”的写作发展环境。这就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的知识、技能权威的架子,从高高的讲台走向鲜活生动的课堂舞台。教师只有首先把自己作为一个求发展的学习者,才有可能使自己从一个命令者转化为号召者,从一个控制者转化为组织者,从一个评判者转化为指导者、合作者,从而以一个真诚的参与者建立自己的人格魅力,走入学生群体,走进学生心灵,使写作教学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舞台。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算真正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敢于并乐于下水作文;也只有这样,写作的教与学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挑战,一种超越,一种享受,在挑战、超越中享受用语言表达感情、思想的快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必须放弃自己应有的高度,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在写作课堂中,扮演好一个角色,一个营造氛围的角色,一个建设良好写作环境的角色。需要指出的是,过犹不及。作为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评改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他必须具备足以统领全局的高度,必须对每一次写作的得失了然于心,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时候,他就是一个相对的权威。然后,他还应该是一个严谨而不失宽容的评判者,一个真诚而不失客观的提醒者,一个积极的合作者和激励者。倘能如此,写作教学的舞台会因此而美丽,师生的角色意识会因此强化,“开放、平等”才不会停留于口号上,“和谐、生动”才有可能成为现实。[1]
(二)学生写作过程的全程指导者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教学的过程性,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生成,作文教学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新课标强调:“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写作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指导对学生作文及其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特别是创新作文教学,在学生自主性充分体现的前提下,应将写作的指导贯穿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包括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指导。[2]
(三)学生创作成果的第一欣赏者
教师深以评改学生作文为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把评改作文当作“如坐针毡”,而不是“如沐春风”。实际上,学生作文不仅需要老师欣赏,而且值得老师欣赏,值得老师学习。学生是一个充满着生命活力、洋溢着诗情童趣的群体,他们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大千世界,用诗人的心怀体味着万象人间,他们生命每天都在成长,他们的观念每天都在更新写作过程……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在他们的作文中,教师抱着学习的心态去打量学生作文,作文会成为精神的食粮,同时这也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一条通道。向学生学习作文,能享受着学生作文的青春气息和生命的律动,精神会变得丰富,观念会变得新潮,心灵会变得年轻;从教育功能上讲,教师真诚地向学生学习作文,是对学生写作的极大鼓励与鞭策,教师向学生学习,会有力地推动学生成长。教学相长,在这里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和特殊的意义。
(四)“下水作文”的勇敢试验者
教师写“下水作文”的价值主要表现在:1. 体悟作文之道,内在地体察学生作文过程,从而使指导更为有的放矢,切合实际;2. 提高教师自己的作文素养和作文评改水平。正因为如此,“下水作文”曾得到广泛认同和大力倡导。但是,“下水作文”也有可能带来诸多弊端,对此我们一直缺乏清醒的认识。其弊端主要表现在:1.容易造成学生作文思路的模式化。2.容易造成语言的成人化、结构程式化。“下水作文”仍应提倡,但不宜拿它做范文。在学生作文之前,教师先写“下水作文”可以获得亲历的体验,以便指导更能得其要领,切中肯綮;在学生作文之后,可以对照学生作文检讨自己作文的得失,进而反思与检点作文教学及作文评改;在作文评改时,还可以拿出来与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评点、批改。这样,教师不仅在作文指导过程中不断丰富自我,成长自我,而且还为学生作文营造相互学习、切磋研摩的氛围,加强师生交流,大大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实现“下水作文”潜在的教育价值。[3]
(五)作文资源的积极开发者
过去,我国课程资源物化比较严重,教师只是作为课程资源的使用者而存在,教师没有被纳入到课程资源的行列中来,同时也没有被看做是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体。实际上,教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要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色要求教师正确认识与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意识。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理念素养,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掌握必须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要了解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其二,教师要改变角色,不仅扮演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而且也应该充当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其三,教师要能够开发、统计、筛选、管理、更新与完善课程资源;其四,教师能够依据地缘特性、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建构校本课程;其五,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探索。[4]
以上,我们从不同视角对教师角色进行了基本定位,并试图给出相应的转变策略。其实教师远不是“圣人与完人”,能够分身从事多种职业,只不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行使上述角色的功能与职责。教师在新课程中扮演多重角色乃是大势所趋,因此徘徊与张望只能拉大教师与新课程的距离,使自己游离于课程改革之外。对于教师来说,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尽快地融入到课程改革中来,尽早找到自己与新课程的差距,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以便在新课程实施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
参考文献:
[1]柯极. 写作教学中的角色意识[J]. 写作教学与研究,2006(3).
[2]方勇, 程夏芬. 浅谈新课标下学生写作的过程指导[J]. 语文教学之友, 2005(1).
[3]黄伟. 关于当代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科教育, 2004 (2).
[4]王向东.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基本定位及其转变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3(3).
作者简介:饶永香,湖北武汉市梅苑学校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