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狼图腾》的狼性与人性分析

时间:2024-05-07

内容摘要:现代中国不断发展和日益强大的一些社会现状经过文学家和文化人的描述和展示,以精神食粮的方式呈现给广大的老百姓,或多或少地填充了人们随着收入盈余而后面临的空虚。本文以小说《狼图腾》的畅销来研究如今我们是发扬人性还是美崇狼性,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是人性的皈依还是狼性对人性颠覆?

关键词:狼图腾 文化分析 狼性 人性

《狼图腾》这部小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狼的世界,领略了狼的智慧和勇敢、狡诈和残忍。通篇全文,作者显然要凭借其有限的草原生活经验,构造一个解读整个中华文明史的全新图式:游牧民族具有狼的性格,勇猛强悍,农耕民族具有羊的性格,怯懦脆弱;当狼性大于羊性时,中华民族就强大繁荣,当羊性大于狼性时,中华民族就衰弱落后;因此今后中华民族要复兴,必须革除农耕性格,发扬狼的精神,才能强大起来。作者的初衷,是提醒人们在研究中华文明史的时候不能忽略了游牧民族对以农耕为主的汉民族性格的“输血”、强化功能,还强调了要运用野生动物之间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保护草原的生态,这些都是正确无误的观点和做法。但是不是狼性就真的更适合中华民族呢?

狼图腾所体现的狼性、狼精神能否代表游牧民族的性格?在历史上,狼图腾只是其中之一,并不在显著的位置上。所谓狼性就是残害他类以自肥,和为了达到捕食的目的而表现出的无情、狡猾和勇敢。我们不必去责备狼的这种生物本能;但是我们也不能去赞美它,把它视作游牧民族的性格。作者在游牧民族身上只看到了野蛮,没有看到文明,这与古代汉族视少数民族为不懂礼乐的“蛮夷之邦”,有什么本质区别?

羊性能否代表农耕民族的性格和精神?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因而民族性格差异很大。农民以土地为本,生产周期性强,靠天吃饭,容易产生保守、封闭、安于现状的思想。另一方面,农耕民族生存遇到的挑战并不比游牧民族少,农业生产经常遇到水灾等自然灾害。农民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斗争中,在与社会压迫力量的抗争中,养成了坚毅、勤劳、勇敢、奋斗等优良品格,这才成就了中国伟大的农业文明。

那么,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什么样的民族精神?《狼图腾》认为,所谓中华民族精神,其“源头和实质就是炎黄先祖的游牧精神和草原精神,其核心就是狼图腾精神。”它告诉读者,“当今中国之革命,就是要以狼图腾精神革农耕性格的命”,“坚决走‘现代文明狼的道路。”我以为这是对中华精神的歪曲,是对广大读者的严重误导。中华民族是奋进不息、不甘落后挨打的,但中华民族同时又是“讲信修睦”、爱好和平的,因此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华文明能够五千年生生不息,正是高举人性大旗的结果。当前世界,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都是狼性的表现,我们必须坚决加以反对,否则世界的前途将非常危险。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早期的图腾很多,几经演变,龙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象征,前后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子孙自称为龙的传人。我相信现代的中国人,再也不会像羊一样怯懦,也不会去效法狼性的野蛮,而会像龙那样跃出潭渊,飞腾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展现它特有的风姿,把美好和幸福带给全世界。

我认为,文学阅读是一种习惯,它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人的一生都大有裨益。据考察,美国青少年年平均阅读文学名著17部,而中国仅零点几部。因些,文学阅读对当代青少年来说是十分必要的。阅读时,要确定读书科目,制订阅读计划,同时确定精读与泛读的书目。好的文学作品能使读者的思想和精神空间被“打开”,且能推动读者的“灵魂发育”,最终能使读者达到“精神成人”的境界。

如今我们所处的社会和年代恰是人们缺乏真正的信仰精神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向西方消费文化过分的媚俗和丢失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国人再次树立精神信仰的障碍。这就需要有责任和良知的知识分子以博大精深的文学精神在这个商品化、功利性嚣尘其上的时代去引导、鼓励人们去探寻国人真正的精神信仰。

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证明,历史绝对不是“一堆偶然事件的堆积”,而是有其内在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可是中华民族文明兴衰发展的特殊规律直到现在还隐藏在“偶然事件的堆积”里。如果不从“民族存在和民族性格”的研究角度及其方法来研究分析这些“堆积”,那么中国人就永远掌握不了中国特殊的文明兴衰发展规律和中国命运。

一般说来,狼性草原环境具有狼性性格和血液的造血功能,而羊性农田环境具有羊性性格和血液的造血功能。

这样看来,一个民族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这个民族所具备的民族性格,而一个人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个人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结果。

(作者介绍:张睿琳,成都外国语学校学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