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时间:2024-05-07

蒋明富

内容摘要: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典范的文学作品,不但能有效地积累字、词及相关的语言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

关键词:写作能力 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

一.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语文是语言与文学的简称。语言由字、词、句组成。文学是由语言构成表示一定美感的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阿Q正传》《祥林嫂》、老舍的《茶馆》《四世同堂》以及朱自清的《背影》等都是北方汉语言运用的杰作。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被大量节选编入中小学教材,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掌握了汉字、词、句,并从中受到一定的思想熏陶,形成了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小学段,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着重的是语言教学。到了中学段,则侧重于文学教学。语言教学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础。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无意识中接受了某一民族语言的字、词、句及其隐形的语法。每一民族文字的书写形式,句子的组合形式是不一样。大量地阅读,有助于加深对其运用的理解。特别是跨民族语言学习更是需要如此。跨民族语言学习或是同一民族跨方言学习,学习者往往受到母语的影响。标准汉语中说的水牛,在海南苗语中说是牛灰。在标准汉语里,修饰语在前;在苗语里修饰语在后。时下的学校教育,学习的是主流民族的语言,主要是北方语言。这就需要跨语言学习者克服他们的母语言逻辑习惯,把自己作为该语族中的一员。用该语言去进行交流,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增加语言逻辑的积累。除了社会生活语境,阅读该民族的文学作品是形成该民族语言逻辑的重要途径。社会生活语境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不现实的,而阅读异民族的文学作是可行的。语言的功能在于听说读写。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无疑能提高学习者说读写能力。这是一条较为廉价的学习方式。

二.课外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写作中不但要遣词造句,组合语言材料,而且要融入其生活经验。这一经验,有来自于直接的生活经验,也有来自于书本的经验。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有言可述,就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但由于其年龄所限,他们直接的生活经验相对贫乏。这就需要学生大量阅读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以间接的方式去体验社会生活,从而获得一定的社会生活知识。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得多,想象力自然得到一定的开拓;书读得多了,知识、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自然就会写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一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一规定,要求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的文学作品。学生的阅读,只有在量上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时,才会产生质变。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广泛地阅读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所学到的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倾诉于纸,表其内心的情绪。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学生们从幼稚园就开始学习语文,但到初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其根由就在于学生不但读的少,而且写的更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阅读课外的文学作品,并进行一定的写作训练。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之间的关系。

三.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手段

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说是体现学习者掌握某一语言技能的重要体现。说话能力它包括复述能力、评论能力、演讲能力、即兴发言能力和辩论能力等。学生要使自己的话语言之有物,就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累积。它来自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如《环境保护要以人为本》的论辨,学生如果不懂得环境保护的意义,不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就没有办法做到言之有据。学生在说话过程中,还需要运用字、词、句,使其能准确无误地表情达意,紧扣说话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生学习典范的文章,包括课内与课外。课内的文章必竟有限,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就必须大量阅读课外的典范文章。在说话过程中,还涉及到字、词的组织。它与该语言的逻辑有关。大量阅读是跨语言学习者形成某一语言逻辑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琼中新伟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