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薛爱云
【摘要】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已经成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力量,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极为必要的,这不仅是当前学生学习的需求,更是教师转变自身教学方式、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机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 素质教育
由于语文学科较为特殊,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一直都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内容。但调查发现,现阶段下,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将理论研究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缺乏对语文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的有效指导,导致信息技术形式化严重。基于此,本文首先就信息技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行了阐述,而后提出了几点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提高教师教学与认知能力
教师要想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就必须要革新自身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而后结合课程需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等多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革新自身教学理念过程中,教师会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做好自己“引导人”的角色,引导学生更为积极自主地完成探究学习。同时,在转变过程中,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不仅工作量会增加,而且工作难度也是逐渐增大。在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及工作压力不断增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结构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强化课堂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实现课堂有效互动,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可以构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在课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对课上知识进行再次巩固,并利用网站的相关功能来实现自主学习,达到与教师平等交流的目的。此种教学方式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本就对课堂教学有着极大影响,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可有效充实当前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专注力,并引导学生通过课件来思考所学内容,完成自主探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巧用信息技术,助力语文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阶段的学生多是以具体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不管是理解能力还是接受能力都相对较差。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文字对于他们而言抽象性相对较强,再加上生活阅历、环境等诸多因素限制,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学作品,不能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入作者写作意境,导致其很难真正理解课文主旨,长此以往,对语文学科产生畏惧心理。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课件进行有效融合,将教材中抽象的文字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动感画面,创设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进而更好地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提高其语文学习兴趣。
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导入部分,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近期收集的与火星相关的视频资料及图片。导语出现: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很多个小星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而地球有很多“兄弟”。其中一个兄弟跟地球好像“孪生兄弟”一样,它就是火星。那为什么说它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在视频资料、图片、导语的多重作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本。这时,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呢?它们哪些地方是相似的?人类可以去火星上生活吗?为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会带着问题完成自主阅读,进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凸显教学重点,冲破教学难点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他教材内容,而非被动接受知识讲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严重,现阶段下仍然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沿用了传统的“说教”“面面俱到”教学方式,总是害怕考试时会出现课堂知识,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对当前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都进行分析讲解,可是由于时间较为有限,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成了“灌输”过程,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却一无所知,更别说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对当前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深化学生对文章的认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比如,在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教学过程中,该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①熟读课文,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结合,真正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②感受“我”与姥姥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我”对姥姥深深的思念;③分析文章写作方式,感受表达效果。为了突破以上三个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剪纸,在激起学生对剪纸的好奇后,又展示了课文中的“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姥姥可以剪得这么像?”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明白“熟能生巧”;而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从“手把手地教导”“怕被工具伤到”等多个细节中感受字里行间“姥姥”对“我”的爱,以及“我”对姥姥深深的思念。在突破文章重难点后,再让学生感悟“我”的思念之情就显得容易多了。
(三)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语言学习、知识积累、知识感悟、知识理解与应用作为教学重点,加大阅读、写作、口语等基础技能训练力度,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但是在夯实基础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前面提到,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一些理解难度较高的抽象事物,学生很难理解、分析事物背后蕴含的真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外,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实际作用,将课本上枯燥无味的文字知识制作成有趣形象的教学课件,利用图片、文字、音频等多种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剖析文章背后蕴含的理性知识,启发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比如在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过程中,即便教师再怎么详细地讲解称象过程,二年级的学生都没办法完全理解。因此,在本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将称象的几个步骤按顺序列出来。而后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课件,将整个称象过程进行再次演示,让学生感受曹冲称象办法的奇妙之处。观看完成后,让学生自由结组,讨论曹冲称象的这个办法好不好?好在哪儿?通过观看教学课件和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不仅理解了教材内容,感受到了称象方式的巧妙,而且还通过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受到了启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总之,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时刻紧跟时代潮流,创新自身教学方式,以客观、科学的角度看待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而更好地推进小学语文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谢荣清.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64.
[2]王东艳.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技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26.
[3]代晓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9,(02):5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