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意识形态维度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

时间:2024-04-24

刘希刚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46)

从意识形态维度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

刘希刚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46)

从意识形态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中国妇女解放和发展的核心意识形态。从意识形态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启示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为中国妇女解放和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马克思主义中还有专门的妇女解放和发展理论,成为中国妇女解放和发展的最直接、最根本、最权威的意识形态。其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分析和概括。当前,妇女发展呈现出层次化、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征,从意识形态视角出发对细化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社会分化的过程中,原来整体上归属于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阵营的妇女,开始日益分化为不同阶层的妇女群体,她们之间的利益追求出现了分化,意识形态上也出现了差异。维护不同阶层妇女的利益,指导不同群体妇女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细化、分类研究,以提供更为具体的指导。第二,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城乡、区域、行业、职业之间的妇女流动日益频繁,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妇女,思想意识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才能增强现实指导性。第三,面对分化和流动的妇女,原来的政治号召和集体召唤的大一统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日益失灵。增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感召力,首要的理论任务就是通过科学的层次化和细化,逐步增强它对于现实妇女发展问题的解释力和指导力。“从意识形态的概念看,作为思想观念体系的意识形态,一般至少都由三个层面的基本要素构成,即‘认知-解释’层面、‘价值-信仰’层面和‘目标-策略’层面等。”[1]本文从意识形态的认知-解释、价值-信仰和目标-策略三个层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妇女理论内容进行挖掘、总结和概括,分析其对于当代妇女发展的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认知-解释”层面的观点与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妇女解放发展的意识形态理论,在“认知-解释”层面上,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妇女受剥削压迫历史进程和根源、受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女性社会地位与社会进步关系等的分析。

1.揭示了妇女受剥削压迫的历史进程和根源。批判了女性和男性工人所共同遭受的资本主义剥削、压迫、迫害和镇压,明确提出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马克思在致路德维希·库格曼中提到:“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2]

2.分析妇女和男子同样遭受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的情况。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指出,“手的操作所要求的技巧和气力愈少,换句话说,现代工业越发达,男工也就越受到女工和童工的排挤。对工人阶级来说,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再没有什么社会意义了。他们都只是劳动工具,不过因为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费用罢了。”[3]279由于阶级压迫的存在,“无产者是没有财产的;他们和妻子儿女的关系同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再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了”,[3]283“现代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立在资本上面,建立在私人发财上面的。这种家庭只是在资产阶级那里才以充分发展的形式存在着,而无产者的被迫独居和公开的卖淫则是它的补充。”[3]283“无产者的一切家庭联系越是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他们的子女越是由于这种发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3]290

3.分析了在镇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刻,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不分男女的残害。他们指出,“要想找到可以同梯也尔和他那些嗜血豺狼的行为相比拟的东西,必须回到苏拉和罗马前后三头执政的时代去。同样是冷酷无情地大批杀人;同样是不分男女老幼地屠杀;同样是拷打俘虏;同样是发布公敌名单,不过这一次被列为公敌的是整个一个阶级;同样是野蛮地追捕躲藏起来的领袖,使他们无一幸免;同样是纷纷告发政治仇敌和私敌;同样是不惜杀戮根本和斗争无关的人们。”[4]74

4.特别关注了无产阶级女性遭受的资产阶级的肉体剥削。恩格斯在“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中指出:“卖淫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最明显的直接肉体剥削,它使得‘产生行动的心中痛苦’及其淡而无味的道德杂碎汤遭到破产,它燃起了复仇的火焰,激起了阶级仇恨。”[4]664

5.指明了男女平等实现的社会条件。恩格斯在致盖尔特鲁黛·吉约姆—沙克中指出:“我深信,只有在废除了资本对男女双方的剥削并把私人的家务劳动变成一种公共的行业以后,男女的真正平等才能实现。”[5]672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认知-解释”层面的思想内容,主要强调了妇女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妇女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妇女受剥削受压迫、发展不充分的根源是陈旧、落后社会制度。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男女平等是基本的原则和鲜明的特征。由此,对我们今天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妇女发展的重要启示在于:首先,我国仍然存在男女不平等现象和妇女发展的分化,既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属性,更应该从社会原因入手来寻根究底,如不平等的性别制度的遗留和复苏,现实政策制度设计中缺乏性别视角,缺少对于妇女弱势地位的特有关注等等。其次,男女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和优越性的重要指标,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理应在男女平等方面超越资本主义。再次,当前妇女发展不足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社会矛盾深化、社会不和谐的表征之一。从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角度来说,理应把促进男女平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整个世界体系中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逐步实现,中国强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方面也需要作出表率。

二、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价值-信仰”层面的观点与启示

在“价值—信仰”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主要涉及到妇女在革命和劳动中的英勇精神、无产阶级运动与社会主义对妇女解放的推动作用以及男女平等作为工人运动精神原则和特征的强调。其基本思想有:

1.赞颂妇女在革命和劳动中表现出的与男子同样的英勇精神。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讴歌了妇女英勇进行斗争和战斗的精神。“现在又由真正的巴黎妇女出现在最前列,她们和古典时代的妇女一样英勇、高尚和奋不顾身。努力劳动、用心思索,艰苦奋斗,流血牺牲而又精神奋发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创造使命的巴黎,几乎忘记了站在它城墙外面的食人者,满腔热忱地一心致力于新社会的建设!”“巴黎全体人民——男人,妇女和儿童——在凡尔赛人攻进城内以后还战斗了一个星期的那种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他们事业的伟大,……”“巴黎妇女在街垒里和刑场上都是视死如归。”[6]

2.对底层妇女的同情和对于妇女解放自主性的赞赏。恩格斯揭露了妓女遭受剥削的社会制度因素,表达了对于社会制度牺牲品的妓女的同情。他在致奥古斯特·倍倍尔中指出:“在卖淫现象不能完全消灭以前,我认为我们最首要的义务是使妓女摆脱一切特殊法律的束缚。这种相对的不受警察侮辱性束缚的自由,使妓女大体上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和自尊心,……她们一旦有机会抛弃这个行业,她们就会竭力利用这个机会,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成功的。……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作为现存社会制度牺牲品的妓女本身的利益,并尽可能地使她们不致遭受贫困,……应该为妓女们举办有关性病的免费讲习班,这样,她们大部分人就会自己注意起来。”[7]550-551在其他一些著作里,马克思、恩格斯还由衷赞美妇女真正觉醒而毅然行动起来进行的自主性解放运动。

3.把男女平等作为工人运动的重要特征。恩格斯在致盖尔特鲁黛·吉约姆—沙克中指出:“就我所知,在工资还没有废除以前,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始终是所有社会主义者的要求。劳动妇女,由于她们的特殊生理机能,需要特别的保护,来对付资本主义的剥削,我认为这是很明显的。英国那些女斗士们争取妇女的形式上的权利,让妇女和男子受资本家同样厉害的剥削,她们自己多半同资本主义对男女劳动者的剥削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我承认,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最后的年代里,我关心下一代人的健康更甚于关心两性在形式上的绝对平等。”[5]452-4531891年恩格斯在致奥古斯特·倍倍尔中指出:“她们还处在沙克的强烈影响下,希望有一种特殊的妇女运动,而不希望妇女运动只是成为工人运动的一个方面。而维也纳的这家报纸大力传播的,正是这后一种观点;如果我们的妇女像你所说的那样,毅然行动起来,那末,所谓争取妇女权利的特殊的运动——纯粹是资产阶级的把戏——就会很快退居次要地位。”[7]161

马克思关于妇女理论“价值-信仰”层面的思想,对于今天中国的妇女发展的启示价值在于:首先,妇女的解放要顺应人类解放的方向,妇女的发展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实现发展,因此,在当前,妇女的发展要在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得到实现。其次,妇女的发展要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政治前提,始终保持与党的路线方针一致。再次,党领导妇女事业发展,妇女组织凝聚妇女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贡献,其基本的立足点是要关注妇女群体的利益,不断满足妇女群众的发展需求。

三、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目标-策略”层面的观点与启示

在关于妇女解放发展的目标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主要展望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两性关系,确立了女工运动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妇女运动的奋斗目标。在妇女解放和发展的策略层面,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集中关注的是如何为妇女解放和发展提供制度基础、经济条件、政治前提和社会环境,其共同的核心思想是想方设法扩大妇女的社会参与。

1.目标层面。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热情展望了未来社会人的自由发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294其中的每个人,当然包括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其次,恩格斯展望了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两性关系。他认为共产主义消灭了由私有制所产生的现代婚姻的两种基础,使两性间的关系成为仅仅和当事人有关而社会无须干涉的私事。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将使两性关系成为仅仅和当事人有关而社会无须干预的纯粹私人关系。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点,是由于这种社会制度将废除私有制并将由社会教育儿童,从而将消灭现代婚姻的两种基础,即私有制所产生的妻子依赖丈夫、孩子依赖父母。……共产主义组织并不实行公妻制,正好相反,它要消灭公妻制。”[3]244

2.策略层面。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设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公共经济具有节约劳动力的优越性,对于解放妇女具有重要意义。恩格斯在爱北斐特的演说中指出:“但是共产主义的组织因利用目前被浪费的劳动力而表现出的优越性还不是最重要的。把个别的力量联合成社会的集体力量,以从前彼此对立的力量的这种集中为基础来安排一切,才是劳动力的最大的节省。……要是深入地看一下家务琐事,那末公共经济的优越性就表现得特别明显。”[8]二是认为关注妇女儿童的劳动权益是新政权性质的基本体现。恩格斯在致卡尔·考茨基中,对于纲领处理实际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了意见,认为取得政权以后,应该实施某些革新的措施,如:对十八岁以下的童工实行六小时工作日一项,无疑是应当写进去的,——正如禁止妇女做夜工,孕妇产前至少休息四个星期、产后休息六个星期等项那样。[7]234三是肯定妇女在新政权中的积极表现,(倡议支持妇女参政议政,参与新政权建设。恩格斯在致伊达·鲍利中指出:“当我们取得政权时,一定要使妇女不仅参加选举,而且被选为代表,发表演说;这里的教育部门已在这样做。去年11月,我把自己的七票全都投给一个妇女,这个妇女所得的票数比七个候选人中的任何一个都多。其实,在这里的教育部门里,妇女的特点是:说得非常少,做得非常多,平均每一个妇女的工作等于三个男人。可以说:‘新扫帚扫得干净’。但是,这些‘扫帚’大多数都是相当老的。”[9]四是建议在工人阶级当中成立妇女支部。1871年国际工人协会的共同章程和组织条例在对于地方性团体、支部和小组的第六条意见中提出,“建议在工人阶级当中成立妇女支部。但是,不言而喻,这项决议绝不应妨碍由男女工人混合组成的旧支部的存在和新支部的建立。”[1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妇女理论“目标-策略”层面的内容,深刻体现出他们对于妇女解放美好前景的深情展望,对于妇女发展的博大胸怀,对于妇女事业发展的热情期盼,以及对于帮助妇女解决现实困难的竭诚奉公。这样一种洋溢着革命同志般的阶级感情是当前推动妇女发展、妇女事业进步所必须的思想境界。它对当今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的启示在于:首先,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具有终极性质,最终实现的是男女除了自然性别的差异之外的一切领域的社会平等。推进男女平等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历史和现实中的不平等问题,逐步缩小男女之间的发展不平等。其次,男女平等和社会发展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平等,还是事实上的平等,因此,促进妇女发展,要在具备法律、政策、制度等方面形式要素的基础上,努力增强规定性内容的实现程度。最后,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具有全局性。因此,在推进男女平等的策略设计上,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切实有效的行动。

[1]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1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人民出版社,1998:57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384-385、392-394.

[7]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8卷)[M].人民出版社,197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5:61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人民出版社,2008:234.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人民出版社,1963:483.

A81

A

1002-7408(2011)08-0049-0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研究”(10BKS052);江苏高校社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在江苏实践研究”(2010ED IX M 038);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刘希刚(1973-),男,山东莒县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江苏省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妇女理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责任编辑:宇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