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的创新与整合

时间:2024-05-07

张金萍

摘要:语文不是单纯地利用课本和在课堂上就能学习的,语文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的学习规律是小学语文教学和学习的基础。鉴于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进行分析,就语文与实践的创新、整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创新整合

一、在语文教学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在语文教学中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能力的应用和发展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因为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能力水平的高低和知识的正确性,在实践检验过后,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对自身能力进行评估并加以发展。语文学习和教学便是如此,因为语文与我们的日产生活息息相关,书面表达和报告离不开语文,人员交流离不开语文,社会发展离不开语文。利用实践,我们可以很好地整合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实践是语文教学和学习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而语文学习又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与人交流,融入社会,所以,语文与实践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尊重和应用语文和实践的关系并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和学习中。

2.在语文教学中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课文延伸拓展

课本是死的,课本中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如何让课本内容延伸与发展是当前所有学科教学的研究课题,而语文课本内容的延伸无疑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以语文课本为基础,但又发展与延伸语文课本。一些实践科学类的课文就体现出了综合实践与语文的良好结合,它在传授学生实践知识的同时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温室里的花朵是无法在社会的风雨中存活下来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也早已过去,现代化的语文教学要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如此才能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检验。所以,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当然,这种实践活动的第一原则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要在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自己同意的前提下进行。

3.在语文教学中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走进大自然

前文已经说过,人们的正常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们的综合实践就是走出课本,走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检验自己的语文能力,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观察力以及培养自主意识。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要认识到这种综合实践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要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课本中掌握知识,从综合实践中积累经验并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可以在日常教学任务中增加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设计活动方案参与活动中,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些交流、评选的环节,以此保证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会用心、用脑、用手进行自主学习、观察、总结与表述,活动结束后可以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欲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些活动必须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老师在这个活动中起到了监督者、引导者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的创新与整合措施

1.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的选择,极大地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接受效果,在网络媒体极为发达的今天,我们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只专注于黑板、粉笔、课本等教学工具,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媒体,丰富教学手段,保证教学质量。网络媒体在语文课堂的使用能够使字面上的文字趣味化、生动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而且,这种教学手段的使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意识,避免将他们培养成思维固化的学习机器,将静止、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媒体动画,对于小生而言,无疑具备极大的吸引力。

如《林海》一课,描绘的是大兴安岭的独特景色,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老舍一同到“林海”,感受岭的温柔多情,林的安谧精美,花的适当点缀,时而赞叹,时而陶醉。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那北方的原始森林,使他们看到从没有看到过的景色,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任务式教学和小组式学习方式是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方式的落实贯彻,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老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要扮演的是引导者、解惑者,要时刻注意学生任务的完成状况,及时地给予学生建议和解答其疑惑。任务的完成以小组形式完成,所以需要学生相互合作,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任务,这种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老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合作。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影响极大,所以,老师要控制好课堂氛围,学生的参与、任务的完成等环节都要把握好一个度,避免学生过度活跃而导致教学过程偏离主题。教学主题是整个课堂学习的重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

3.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激励学生创新实践

动手又动脑,可以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明显特点。小学生天真活泼,他们乐于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又勤于动脑,因此有目的地让学生开展“办手抄报”“制作名片”“诗朗诵”“演讲”“故事会”“演出课本剧”等语文实践活动,不但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有利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要求学生搜集鲁迅先生富有哲理的名言,为了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笔者上了一节“制作名人名言卡”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准备好硬卡纸、彩笔和装饰丝线等物;课上教给学生制作“名人名言卡”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制作,要求图文并茂,独具匠心;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介绍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在班里展示。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在听、说、读、写、画的语文实践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切实实现了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

三、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课堂预设的主体是老师,是老师根据学生状态对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手段、教学进程等进行的预设,也可以称之为老师对课堂的预期目标。而生成,则指的是课堂正常开展过程中自然出现的情况,预设是老师希望课堂有序开展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而生成则是在老师预设下自然进行的情况,预设与生成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在进行预设时必须考虑到生成,要将课堂生成纳入预设范围内。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效率的提高必须是在有效把握预设和生成的前提下进行的,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混乱的,而没有生成的课堂则是僵化的,必须把握好两者的关系。

总而言之,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课本和实践,两者的有机整合才能使小学生获得最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才能使语文教学更加高效化,才能取得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用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这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能力,这无疑是当前小于语文教学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李艳红.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7).

[2]李红敏.表演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