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5-07

汪圭

摘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还能为国家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阐述创造性思维内涵的基础上,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给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目前,由于高中数学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多数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将学生成绩的提升作为教学的硬性指标,在教学中实施题海战术,授课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尽管新课改对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做出了要求,但是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不免又陷入传统教学的窠臼。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受到影响,普遍学生表现出跟着教师的教学步伐走,形成依赖的学习模式,没有自主性,更谈不上在学习中的创新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才能在实际运用中不断的进行创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指带有创造、创新和创见的思维。若是将这种思维方式导入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则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善于分析和独立思考教学内容,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能够仔细认真地进行研究,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探索和创新,这样的思维因素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数学中抽象的学习内容,还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成效。

二、探索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数学现象背后的问题是否能灵敏察觉,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摒弃代替学生进行思考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在思考中习得数学知识和学习策略,并能自主的进行探索和创新,实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授新授课《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的“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内容中,教师给学生讲解空间中两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他们认为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学生基于空间点与线、线与面之间关系知识的基础上对面面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则会得出如下结果:“平行”“相交”两种关系,教师并不急于给出补充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继续思考:“除了这两种还有没有其它的面面关系?”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思维模式,有的学生则激动的回答出:“还有重合”。从而体会敏锐观察力带给学生自身的愉悦感。最后教师再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对新授课内容充分掌握,明确在面面关系的研究中通常是在不考虑重合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

2.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巧妙设问的方式来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切入性的设问,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效。例如,教师在讲授《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内容时,当教师让学生独自观察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理后,没有直接对定理中的内容进行解释,而是通过题目的练习来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关键点。如“直线a⊥平面α,b∥α,则a与b的关系为?”通过设问考察学生对定理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问题进行解答,有的学生认为a与b是相交的不能确定是不是垂直,而有的学生则通过图示的方法证明了两者是垂直的,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对定理的理解得出的结果。此时教师就需要在学生争论的基础上对定理进行细化的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则会将自己的思考方式进行整合,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思维基础。

3.借助多媒体实施教学,改变师生互动关系,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创新教学手段和改变教学理念同样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效果。学生会从教师的创新与出奇中获得经验,并能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中。很多的教师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改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教授《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内容中,由于空间几何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凭空想象,教师就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的功能来实现教学,尤其是在讲授“三视图”知识点时,动画的视频能够清晰的标识出立体几何图形的空间位置关系,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了学习自信心。之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解三视图的画图规则,学生就很容易接受,能够快速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习得运用多媒体视频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这也给了学生一些启示。因此,很多的学生也能自主的通过互联网资源去解决自己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学习成效。

4.基于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设问,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质疑是学生产生探索求知欲望的起点,也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教学中运用巧妙的提问不仅能激起学生探索的激情,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沃土。例如,教师在教授《统计》中的“从普查到抽样”内容中,教师通过列举:“人口普查”的例子来引入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普查与抽样调查之间的区别。从而使得学生认识到学习“统计”知识的实用价值。又如,“全国高中生身高和体重的调查”“全国中小学生视力的调查”等,这些调查选择普查会遇到诸多不便的情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来进行。当教师讲到这里时,就巧妙地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人口调查数量的统计要用普查而不用抽样调查呢?”学生便由此展开思考,基于统计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人口普查的意义,从中发现选用调查方法的根源。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中的回答,从而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以及深度增加的特点,沿用初中时的学习策略很显然不能应对高中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取知识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成为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最终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亚楠,孟祥欣.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6,(22):172.

[2]李媛媛.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J].科教文化,2012,(04):164.

[3]李晓洁.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4]张丽,付庆龙.如何有效实施高中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7):107.

[5]应之宁.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数学,2005,(12):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