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皮克溪
一位多年来把崔健当作精神导师甚至精神教主的朋友说,他讨厌崔健导演的第一部大电影《蓝色骨头》,因为他觉得这是在复述崔健2005年的专辑《给你一点颜色》。2005年,他就觉得他的精神导师“已经完全抓不住时代的脉搏了”。现在,他更不能接受“崔健不仅没出新歌,还试图用电影这种他并不擅长的方式重复那张专辑”。
应对脱离时代的办法很多,比如可以压根不搭理时代,着重讲自己熟悉的那些东西,讲好了自有其意义。这部双线讲述两代人的电影,明显是远离现代的父母辈的故事更受好评——大美人被军队领导的儿子选妃选中,可她拒绝了领导儿子,开始喜欢禁忌的摇滚乐;男同性恋舞者被大美人爱上,可他只爱自己的室友;特工研发出能拍照能射击的枪支,私藏一把,却被大美人妻子发现,争吵中妻子不小心一枪打掉特工一个睾丸……
你可以从中看见通俗意义上的传奇故事。看起来总是高冷的崔健其实接受媚俗和通俗,他在采访中甚至说“人通俗的权利是跟崇高信仰一样伟大的,就像人有选举权一样”。他还顺口交待了自己当年写《一无所有》,那激励过无数人心的歌词“脚下的地在走,身边的水在流”,不过是为了押韵而已。
欢迎通俗的同时,崔健显然也欢迎从中解读升华出各种意义。电影里最重要的两个角色,母亲叫施堰萍——试验品,儿子叫钟华——中华。摆明了彰示故事里有许多隐喻。
如果止步于这样的“文革”父母故事,不涉及儿子在现代社会中的故事,也许崔健会收获更多赞扬、更少批评。但崔健是写完《一无所有》也不爱再重复的人,他不愿意不搭理新时代,他要追赶看看。
他在2005年的专辑里写农民工进城,写网络恋爱,同时,开始酝酿电影,电影里的男主角兼职编写电脑病毒,也编写杀毒软件,还为彰显自己的品格控诉着:编写了杀毒软件就不能再编写病毒。9年后,男主角真的出现在大银幕上时,曾经频上新闻的电脑病毒已经很少见到了,杀毒软件也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为了追赶时代而做的人物设定,迅速成了落后于时代的最明显见证。好像重复着1989年崔健在《新长征路上的摇滚》里唱的:“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但这句只是适合于变化骤起时的感叹。变化已生数十年,单单感叹便远远不够了。
崔健已经强调了快十年,他的骨头是蓝色的。蓝色在他那代表智慧和理性,对应于红色代表人心,黄色代表身体。他还在电影里完整地唱了歌里絮叨的三角架理论,强调生活要有三大要素才幸福,一是事业能有话就说且能养活自己,二是身体健康,三是有爱情。大白话,通俗易懂,却似乎说不上多么智慧。
无论如何,我依然觉得崔健是这拨外行转来拍电影的导演中最有诚意、也最愿意学习使用电影语言的。他用无数插叙的镜头讲故事,这是很容易陷入琐碎混乱的方式,但他做得不错。三人弹、唱、舞合作演出《迷失的季节》那场,现代舞在排练场、浴室、审查室三地漂亮转换,是迷人的惊喜。
导演:艾伦·帕克
关于Pink Floyd乐队经典专辑《The Wall》的经典影片。一场90分钟的MV,一部自传体长故事,关于反战、童年创伤、教育、毒品、爱情、性、家庭……讲述得混乱、深邃而迷人。
导演:迈克尔·沃德利
197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连助理导演都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马丁·斯科塞斯。纪录了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从前期准备到演出,到现场清理,甚至包括裸奔、现场失控等场面。那场50万人的摇滚大会,后来成为不断被凭吊、再也无法复制的传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