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聂姆佐娃《外祖母》与捷克现实主义文学

时间:2024-05-07

张九晖

内容摘要:鲍日娜·聂姆佐娃是捷克19世纪文学史重要的女作家、捷克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其作品真实地描绘了捷克农村的风貌与贫苦农民的生活,长篇小说《外祖母》更是以捷克农村风貌为描绘对象的翘楚之作。因此,本文尝试以聂姆佐娃的长篇小说《外祖母》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具体文本展现出的捷克民族特征与民族意识表达手段,以期能够完整概括女作家笔下真实的捷克文学样貌。

关键词:聂姆佐娃 《外祖母》 捷克民族特质 本土意识表达

鲍日娜·聂姆佐娃出生于维也纳,是一位庄园马车夫与女仆的女儿。父亲曾在拉赫博斯采的佐哈斯卡城堡里为公爵夫人工作,因此,聂姆佐娃也幸运地在拉赫博斯采的庄园里度过了她无忧的童年时光,这在客观上给予了聂姆佐娃在同一时空内,对上层与底层双重生活维度地直接了解。聂姆佐娃10岁时一个偶然的契机来到赫瓦科维采,并与当地的行政长官奥古斯汀一家共同生活,对于一个来自乡下的孩子而言,这实在是一段妙不可言的经历,未来的女作家在这里开始接触真正的文学,如饥似渴的阅读使得聂姆佐娃心里逐渐有了对文字更为深层次的理解。

17岁时,聂姆佐娃嫁给了比她大15岁的海关税务官约瑟夫·聂麦茨,事实上聂麦茨是一位捷克民族主义者,他经常用化名鲍什沃伊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让聂麦茨的上级感到很不舒服,因此他经常被调动,一家人也跟着他“颠沛流离”。然而,无论是聂姆佐娃现存的信件亦或其众多作品,我们从未在字里行间读到由此引发的只言片语的埋怨,反而是更多捷克乡间别样风土人情的精彩呈现。我们或可以此为依据,做一个大胆猜测,聂姆佐娃丈夫的观点和态度对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多次搬迁使女作家广泛接触到各阶层人民,深入了解城乡人民的生活,这些客观要素都在女作家的生活中,向其逐渐成熟的自我意识系统中注入民族意识的点滴要素。民族意识的逐渐形成、对社会认识的逐渐深入,使得女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渐进有了现实主义倾向,直至成为捷克现实主义文学先锋代表,正如20世纪著名捷克文学评论家尤利乌斯·伏契克称其为“捷克现代散文的开创者”[1]。

一.《外祖母》界定

聂姆佐娃一生随丈夫辗转南北,这给了她认识了解社会各阶层、吸收丰富创作素材的机会,也给了她深入了解并体验捷克农村生活,感受到捷克人民淳朴民风的机会。1842至1845年在布拉格居住期间,她积极参加爱国活动,同爱国主义的文化团体频繁接触,更加坚定了她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的决心[2]。1848年革命失败后,作为捷克民族权利、人民利益、劳动妇女权益的捍卫者和代言人,聂姆佐娃一方面更英勇地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另一方面发表了许多“控诉和呐喊”式的作品。民族复兴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进一步激发了聂姆佐娃强烈的民族意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她在文学作品中批评、抗议社会的丑恶,而且力图通过文字改变它们。同时,乡村生活经历充实了她的创作内容,在她的作品中生动地描绘了捷克乡村图景,记述了动人的捷克民间传说、故事和歌谣,刻画了捷克农村劳动人民的高尚形象,这些带有强烈民族印记的片段在女作家长篇小说《外祖母》的字里行间获得了充足的展示空间,童年与外祖母同住的5年点滴既提供了聶姆佐娃生命初长时所需善良、温暖以及对人世间一切的关爱态度,同时这些点滴也成为女作家文学创作中的泉涌文思。

写作进程中,聂姆佐娃注重描写客观事实,注重观察生活、研究社会,展示广阔的民族生活的新面貌和城市贫民和农村的景况。她在作品中真实地描绘了捷克农村风貌,真实的乡间生活以及附着在捷克人民生活中的闪光人性,由此,《外祖母》被认为是捷克文学史上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获得了中外作家的高度赞誉,捷克作家雅乐米拉·格拉扎罗瓦将《外祖母》描述为“我们新文学的基石”,认为它象征着捷克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矢志不渝的热爱。作品的中文译者吴琦称之为捷克文学的瑰宝,是捷克人民在民族灾难深重的漫长黑暗时代的一盏明灯,给了捷克人民以希望和力量[3]。

二.《外祖母》与捷克现实主义

1.创作背景

18、19世纪以来,捷克社会日耳曼化程度日渐加深,捷克人民遭到政治、文化上的压迫。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捷克民族开展了争取独立的民族复兴运动。19世纪40、50年代,捷克民族复兴运动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掀起了高潮。与民族复兴热浪相对,却是女作家聂姆佐娃凄苦困顿的人生后半程,1853年,大儿子希内克在 15岁时死于肺结核,同年,丈夫聂麦茨被免职,这使得整个家庭很快陷入财务困境,不休的争吵由此开启。与此同时,由于聂姆佐娃积极参加民族解放斗争,这也势必使其遭到反动势力的恶毒攻击。穷困潦倒的处境、婚姻的无望、丧子的切肤之痛都在一点点蚕食女作家的精神世界,逼迫她回到内心深处最为安全的童年回忆中,以此寻求精神温暖,与外祖母共同生活的五年时光记忆也由此成为精神世界的热泉。

《外祖母》是聂姆佐娃晚期的作品,于1855年首次出版,小说一方面是作者对自己外婆的缅怀与纪念,同时也是对作者青春时期在拉笛博日采山谷生活景象的回忆。该书以外祖母的日常活动为主线,以不同的人与外祖母的对话交谈为主要形式,讲述了一篇篇平凡而特殊的小故事,将乡村生活、民俗、传说娓娓道来,节奏流畅而舒缓。文本包含大量的方言表达、谚语和过时的单词,但同时,作品中使用了许多口语元素,这使得文字变得活泼起来。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它们也相对易于理解,便于读者真切体会19世纪波西米亚人平淡乡村生活中的趣味与喜悦。

2.“外祖母”与捷克人民

小说中“外祖母”这一人物原型来自于聂姆佐娃的外婆玛丽耶·诺沃特娜,她一生含辛茹苦、颠沛流离;但聂姆佐娃对人物的塑造并没有局限于此。她笔下的“外祖母”善良睿智,真诚又热情地对待一起住在老漂白场(外祖母的女儿卜萝西柯娃太太的住宅)的每一位邻居。她是村庄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大家都乐于和她交谈:她是大家的倾听者,帮大家保守秘密;又会在大家面临困难时贴心地提出建议。不论是外祖母的外孙儿女们,还是猎人、铁匠,甚至连公爵夫人都对外祖母充满敬佩。

小说第七章中写道,外祖母的丈夫易瑞在1794年波兰人民起义的战场上丧生,外祖母在万分悲痛之余,仍坚持要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回家,回到她魂牵梦萦的捷克祖国的土地上。丈夫去世后,她曾在丈夫战友的帮助下,带着孩子在波兰西南部城市尼斯生活过一段时间,但此地大家都说德国话,失去丈夫的外祖母常常感到像田野里的一颗梨树那样孤单、寂寞[4]。她对回家的渴望、对本民族语言的执着成为她跋山涉水返回捷克乡村的动力,一路上不计千难万险、不顾饥饿疲惫,最终回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故土。外祖母悲惨的命运没有使她丧失对生活的希望,相反,她是村庄里最积极乐观的人。外祖母每天像蜜蜂一样忙碌,勤劳地忙农活、做家务,在传统节日根据习俗为孩子们变出美味的食物。她给孩子们讲述古老的捷克传说,教会他们捷克山河的名字,坚持孩子们的捷克语教育。这都表现出她对生活、对人民、对捷克民族的爱。

外祖母原本生活在西里西亚边境的一个小山村,和好友贝朗卡共同生活在一个小木房中。在这里的生活十分惬意,人民朴实热情,邻里互帮互助。有一天,外祖母收到女儿卜萝西柯娃太太的来信,她在城堡里担任钥匙管理员的工作,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她亲爱的孩子们的教育中。因此,她请求她年迈的母亲搬到拉赫博斯采山谷的老漂白场(公爵夫人借给卜萝西柯娃太太一家的住宅),在孙子孙女身边安度晚年。外祖母舍不得离开自己在小山村里的小木房和好朋友,但抑制不住想见儿女和外孙的心情,最终决定搬入新居,来到拉赫博斯采山谷。外婆很快就赢得了外孙们的心,也同左邻右舍和睦相处。老猎人、爱说俏皮话的磨坊老爷和他的老伴、酒店主人的女儿克瑞斯特娜以及高贵的公爵夫人和她的养女荷尔丹斯叶小姐路过时,都喜欢到老漂白场里来坐上一会,听外婆那充满智慧的诚挚的谈话。有时外婆带外孙们到大自然里去散步,给他们讲各种有趣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捷克的风土人情以及大自然的知识[5]。

由此可见,“外祖母”这一形象实质上是捷克劳动人民的代表,外祖母的高尚品德与智慧也正是捷克劳动人民优良品德的集中体现:勤劳勇敢,朴素真诚,坚强不屈,对生活永远充满着希望与热情。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与家乡,坚持着本民族优美的语言和代代相传的民俗。这不仅是聂姆佐娃为自己外婆所描摹的充满爱意的动人素描,也是她为捷克民族刻画的精妙绝伦的雕像。作者两次借公爵夫人之口赞美外祖母:“这女人真幸福啊!”更是说明了她对自己外婆的怀念、对捷克劳动人民的讴歌、以及对捷克民族意识觉醒与民族独立的渴求,希望捷克民族早日获得独立,以延续这种朴素的幸福。

3.“外祖母”与民族特质

假设《外祖母》只是一个美丽人物的肖像,那它可能不会成为捷克家喻户晓的名著、获得如此之高的文学成就。这本书在讲述外祖母的生活之余,描绘了她周围的世界,以及这片景色、这种生活对祖母和村庄中捷克人民的意义。小说勾勒出一幅田园诗般的“捷克农村生活的图画”,使其在成功塑造外祖母这一和蔼可亲的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成为民族和文化惟妙惟肖的肖像。小说是从外婆搬到女儿家度晚年开始的,除第六章魏克杜儿卡的故事外,其余各章都是通过外婆的日常活动来介绍劳动人民之间的纯朴友爱的关系、拉笛博日采山谷四季美景的变化、民间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它展現出许多秀美的自然之景:村庄里生意盎然的花草树木,流经村庄最终汇入易北河的涓涓细流,人们如何采摘各种水果、浆果和蘑菇,并将它们视为自然的馈赠。小说不仅记录了随着季节变化的不同传统习俗:圣诞节、复活节、四旬期和收获季节,而且也是人生中各个季节的写照:村庄中的童年、青年、婚姻和老年生活。作者通过这些丰富细腻的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了19世纪捷克农村人民方方面面的生活。

除却外祖母自身的见多识广,作者在主人公的叙事过程中,通过在文本中嵌入俚语、谚语等方式,用于对捷克农村民俗、传统节日、民族信仰等方面的描述,更加生动地展现出众多生机勃勃、栩栩如生的捷克农村生活图景。尤其是小说第六章,通过猎人之口讲述了魏克杜儿卡的爱情悲剧,她原本平静的生活遭到了大兵的破坏,由此变得疯疯癫癫的了。作者通过魏克杜儿卡的悲惨命运,向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了有力的控诉。相比以外婆日常生活为主题平铺直叙的其他章节,这一段是小说中情节最为跌宕起伏的篇章,使人不由得想起捷克作家爱尔本同时期创作的同样凄美、读来又有阴森可怖之感的捷克童话,这也是捷克文学艺术特有的美学。同时,通过外祖母与孩子们的对话,聂姆佐娃也记录下了许多捷克古老传说,如圣瓦茨拉夫、布拉尼特山等等。但是与《花束集》作者爱尔本不同的是,聂姆佐娃并未寻求文本的神话起源,而是旨在使之成为捷克民族运动的根源与信念来丰富和改造它们[6]。聂姆佐娃通过塑造外祖母这样一个善良、温柔、包容、高尚的人物形象,阐述了捷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对脚下的土地、对民族与人民深厚的热爱。这篇小说在人物性格塑造、作品语言、主题思想上,都将捷克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捷克现代散文、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捷克早期文学整体样态被认为是马哈浪漫主义文学的遗产,而十九世纪捷克文学正是从浪漫主义逐渐向现实主义过渡阶段,因此,捷克早期现实主义文学不免在浪漫主义理想化与现实主义散文的模糊边界内不断摇晃,这种摇晃实质上是一种对文学内涵表述的不断尝试,于是,如《外祖母》这般,既带有民间狂欢属性又直接对现实状态加以描述的民族志文学,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捷克现实主义文学阵地最为鲜亮的旗帜。

与欧洲现实主义以整个社会为观察对象不同的是,捷克现实主义文学主要聚焦于一个州、一个小镇、一座村落等相对围观的世界,如聂姆佐娃的作品,即更倾向表现捷克村庄景象、风土人情和村民的生活方式,这其中既包含了理想化的部分,同时也夹杂了浪漫元素。拉赫博斯采山谷的日子平淡又不失热闹,年复一年,外孙一个个长大,像小燕子似的飞出了屋檐,外婆总是发自内心地鼓励他们。而当他们回到她身边时,看到这些年轻人正在为美好的理想拼搏奋斗,她更是欣慰万分。在此之后,资产阶级的日渐兴起,实用主义在捷克广泛传播,而1848革命的失败挫败了浪漫主义者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至此,捷克文学开始从外埠吸取养分,尝试立足社会现实,在追求文学变革的路途上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FUK,Julius.Bo ena Němcová bojující.[J].8..vyd.Praha:Odeon, 1973.78 s.S.23

[2]GLAZAROV,Jarmila.Drahocenn dar národu. [J].Literární noviny (II).1955,ro.4,ís.25,s.2.

[3]HRDINA,Martin.Realismus veské Literatue19.Stoleti:Pohledy Souasník,Historické Interpretace a Badatelské Perspektivy.[J].eská Literatura,vol.62,no.3,2014,pp.372–394.

[4]JANKOV,Jaroslava.Boena Němcová a Sestry Rottovy (Ve Světle Novch Pramena Souvislostí).”[J].eská Literatura,vol.53,no.4,2005,pp.493–517.

[5]OTENEK, Jaroslav. Pohádky a pověsti Boeny Němcové - Adaptace lidovch podání.[J]. Praha:eskLid,2012,99(3),299-306

[6]TPNOV,Irena.Slovenské obrazy Boeny Němcové.[J].Praha:eskLid,2012,99(3),281-298.

[7]鲍日娜·聂姆佐娃著.吴琦译.外祖母[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8]蒋承俊.捷克文学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9]李梅,杨春.捷克文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0]尤利乌斯·伏契克著.蒋承俊译.战斗的鲍日娜·聂姆佐娃[J].刊《被忘却的歌》,百花出版社,2000.

注 释

[1]FUK,Julius.Boena Němcová bojující.8.vyd.Praha:Odeon,1973.78 s.S.23.

[2]蒋承俊.捷克文学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鲍日娜·聂姆佐娃著.吴琦译.外祖母[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鲍日娜·聂姆佐娃著.吴琦译.外祖母[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5]蒋承俊.捷克文学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OTENEK, Jaroslav. Pohádky a pověsti Boeny Němcové - Adaptace lidovch podání.[J]. Praha:eskLid,2012,99(3),299-306

課题:2020年度西安外国语大学校级青年项目“试论聂姆佐娃《外祖母》中的捷克民族样貌”(编号:20XWC07)阶段性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