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郭祥峰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已经成为教育中的重点,尤其是对于中职语文教育来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树立起文化自信。因此在语文教育中需要结合学情特点,做好统筹规划与设计工作,探索出适合的文化融入方法,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中职语文教育需要从真实语境出发,给学生提供言语实践机会,强化语言文字能力,在积累文化底蕴的同时树立起文化自信。语文课程作为中职教育中各专业学生必修要学习的公共基础课程,就需要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思想认识,为我国文化传承奠定基础。
一.传统文化与学生专业素养的联系
1.知识要素
专业知识中包含基础知识、专门知识,其中基础知识属于学生在学习专业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语文作为中职学校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学生只有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与掌握专业知识。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育中的重点组成部分,能够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支持,不论是哪一个专业,都有对应的传统文化,所以在教育中就需要做好挖掘工作,整合知识要素,选择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而产生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保持学习动力,提升教学效果[1]。
2.专业要素
专业要素属于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在社会经济体制下中职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提升实践与应用能力。现如今专业能力中还需要做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将专业知识与工作融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合理运用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后续学习与发展提供支持。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内涵方面也是比较丰富的,是通过实践不断发展的,经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能够在、展现中华民族智慧。所以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就需要做好传统文化知识引入工作,给学生提供实践与运用机会,提升能力水平。如设计专业中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传统服饰文化内容,延伸学生知识层次,启发思维,提升审美品味。
3.能力要素
创新对民族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也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只有不断提升民族创新能力,才能占据有利地位,提升竞争能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讲,创新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基础,通过从一般思维能力、人文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出发,在满足职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获取稳固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知识、观察力与想象力,才能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就需要做好教材内容挖掘工作,让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最新科技文化。
二.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提升理解认知能力
传统文化具有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就需要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活动,保持学习积极性,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学生只有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产生真实体验,提升思想层次。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成语故事竞赛等,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活動,营造浓郁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2.延伸语文教育空间
在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如春联、剪纸等,其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同时也隐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林黛玉进贾府》等,通过挖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在找出与语文教学结合点的基础上丰富教学空间,将学生带入到生活中,转变传统教学局限性。此外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与课外实践结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参与包粽子等活动,让学生产生真实体验,在深入理解与感悟中获取知识,延伸知识层次,实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2]。
3.强化学生文化自信
国家、民族的发展是建立在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能够为文化传承提供支持。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化的认识,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活动中。所以在语文教育中需要做好学生引导工作,在感悟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做好民族意识、爱国情感等培养工作,产生文化自信,自觉抵御不良文化,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支持。
三.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挖掘本文背景
1.挖掘教材
语文教学中需要从实际教学活动出发,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选择优质文章开展教学活动。在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许多文笔悠扬、蕴含真实情感与哲理的素材,所以教师需要以教材为基础,结合自身知识与能力,选择文章中的精髓,做好教育创新工作。通过对文章的内在含义等进行分析,在提升文章思想意识的基础上做好学生语文思维、思想意识教育。教师也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组织学生针对文章意义等进行探索,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讲述《故都的秋》时在就可以从词语、句子探索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思想情感,在提炼思想意识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创新,达到思想延伸效果。或是在讲述《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就可以从马克思生平出发,组织学生阅读相关著作,了解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与信念。爱讲述《寡人之于国也》时需要组织学生针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探究,培养家国情怀等,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借助科学的教育手段,在做好教材内容挖掘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创新,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传统文化进课堂提供支持[3]。
2.挖掘作者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文章都是由专业人员不断筛选与分析后获取的,通过教材中的内容能够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由于文章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做好传统文化知识探索工作,利用词语、句子等,结合时代特点,组织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在不断体验与学习中领悟思想内涵。如在讲述《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收集蔡元培先生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中做好讲述,确保学生能够了解当时的年代背景、生活环境中,进而加深对中心思考的理解与认识。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作者的写作思想与想法,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思想情感,才能加深对生活的感悟。由于教材选文比较严格,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能够丰富教育意义,展现不同风格作品的特点。所以教师需要从作者角度出发,针对隐藏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分析,在传承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收集优美的句子与词语,强化学生文化鉴赏能力,感受其中隐藏的文化价值,逐渐提升文化品味。如在讲述《拿来主义》时可以从加深文本理解角度出发,针对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境遇等进行教育,在阐述理解与看法的基础上联系其他作品,提炼民族精神。
3.挖掘背景
在文本创作阶段中很容易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历史发展、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针对文本创作背景进行挖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针对文本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将学生带入到文本中,了解作者人生经历,在体会情感价值观等的基础上找准文本学习角度,提升理解能力。如在讲述《声声慢》时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文本悲戚、哀愁等情感,在体现作者愁绪的基础上通过意象进行分析,加深对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理解。借助作者的生平经历与本文创作背景,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情感,达到共情效果。在鉴赏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作者不同阶段中的作品进行对比,感受情感表达的特点,产生情感体验。或是在讲述《将进酒》时可以针对情感变化、思想表现等进行分析,在学习其心理品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营造教学情境
在语文学习中想要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意蕴与内涵,就需要确保方法的合理性,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在研究中发现,许多中职学生存在理解深度不足、难以感受传统文化等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文化基础不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做好情境创设工作,积极开展文化教育,转变传统口头讲授等模式,给学生提供体验文化的契机,强化学生主体性,培养感悟与理解能力。教学活动中还需要掌握学生兴趣点,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在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近距离感悟传统文化。如在组织学生阅读《鸿门宴》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加深对历史故事的理解,从历史背景出发了解人物个性特点,找准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向。通过观察鸿门宴中人物的座次等,在探究隐藏文化的基础上了解宴席座次的要求、人物地位、等级等。通过组织学生针对座次等进行探究,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座次礼仪知识,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最后还可以要求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剧本创编任务,通过再现情境等方式,以此来实现知识内化目标,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三)诵读经典作品
想要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就需要做好经典诵读教育工作,让学生在参与诵读活动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引导者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感受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加深对文化的认识。语言的魅力主要是通过音形意等来体现的,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可以从读音出发,帮助学生掌握经典诵读技巧与方法,在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基础上及时换地不同思想。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能力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在阅读中能够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与感受。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差异情况,在指导经典诵读中制定多元化教育方案,如组织学生参与分角色朗读、默读等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机会,形成个性化阅读环境。如在组织学生阅读《将进酒》时,因诗歌能够展现作者豪迈豁达的个性,在语言节奏上比较特殊,情感变化复杂,所以在教学中不仅需要进行反复诵读,同时也要引入真实情感,在展现作者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增加语文特色。通过诵读学生不仅可以感受诗歌节奏变化特点,也可以理解诗歌的韵律美,进而掌握作者的人生态度。在诗歌中隐藏着丰富的思想与情感,针对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分析,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深入分析中理解文章情感基调,体会作者豪情壮志。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就需要从文化视角出发,做好文本解读与分析工作,给学生提供诵读诗歌机会,加深思想认识,了解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4]。
(四)培养职业素养
中职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始终坚持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出合理化教育目标。在渗透传统文化时还需要结合学生特点,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发展为基础,将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在一起,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如在讲述《兰亭集序》时其中还涉及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书法艺术、诗歌艺术等,所以在教学中需要从文化教育主题出发,借助分类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文化能力,掌握诵读技巧,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所以在语文教育中需要从基本技能入手,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发展情况,整合教育内容,保障语文教育高效开展。或是在讲述《西安这座城》时就可以从建筑文化出发,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意识。因西安属于我国历史悠久的城市,存在大量古建筑,且在建筑中还存在丰富的雕刻,而这些也是开展工匠精神教育的素材。通过展示雕刻视频资料,在加强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联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思想认识,让学生在了解工匠精神的基础上主动联系专业学习,进而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与思想认识,保持学习热情,为自身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五)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属于一种新型教育活动,具有开放性、多元化等特点,能够转变传统语文课程教育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文化教育效果。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挖掘适合的素材,确保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凸显语文实践课程教育特色,给学生提供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如需要及时补充教育内容,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机会,树立起学习好语文知识自信心,如借助诗歌朗诵活动、书法竞赛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文化知识,受到氛围感染,逐渐提升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借助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提升传统文化渗透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形成良性化竞争范围,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登高》就可以针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探究,了解我国过去与九月初九相关的故事、节日活动等。在节日习俗、文化等的展示下,可以充实语文课堂内容,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在分组合作与学习中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为了延伸学生知识层次,还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春节、端午节等进行探究,自行制作课件等,在课堂中展示学习成果,并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选择最佳小组。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能够展现学生主体性,给学生提供合作机会,在深入了解与领悟中掌握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与生活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保持学习热情。或是在讲述《林黛玉进贾府》时需要组织学生针对传统文化礼仪进行探究,结合创作背景,在掌握礼仪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文化认识。如可以组织学生使用分组调查法、总结方法等汇报学习成果,借助不同渠道收集我国不同朝代的礼仪知识,做好异同点等分析。在成果展示阶段中可以借助情景剧、题目竞猜等活动,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加深对悠久历史文化的认识,主动参与到传承与发扬中去,在提升爱国情感的基础上展现传统文化教育作用[5]。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學中引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强化学生个人素养,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支持。所以在教育中就需要从挖掘本文内容出发,营造有效的教育情境,组织学生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提升对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视度,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明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进展:科学视界, 2021,(07):27-27.
[2]廖映新.试析"互联网+"如何助推中职语文课堂传统文化的传承[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26-26.
[3]卢义林.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刍议[J].成才之路,2020,(30):21-21.
[4]董勋.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策略分析[J].明日,2021,(10):15-15.
[5]李彦军.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科技资讯.2020,(07):29-29.
[6]孙阿梅.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读与写上旬,2021,(10):12-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