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吴永旭
内容摘要: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统编本”在编写体例上做了较大变动,把以往版本的“精读”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构成了“教读”“自读”“课外导读”三位一体的编写体系。而“教读”的地位举足轻重,需要把握好几个教读课文的策略,其一,抓住双线结构,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其二,依据选文体裁,把握课文重点难点;其三,运用助读材料,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其四,选择阅读方法,提高文章理解能力。
关键词:“统编本” 教读课文 教学策略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多数老师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忽略了语文的基本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难上加难。语文教科书对教师“教”和学生“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科书是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使用的课本。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凭借教科书;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技能也要凭借教科书。”[1]2016年9月起,教育部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统编本”)开始逐步向全国推广使用,精心打磨的“统编本”凝结了编者的心血,认真研究“统编本”,对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读顾名思义,是教师教学生阅读或教会学生阅读。‘教读不仅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和运用,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阅读方法。”[2]“教读”的关键是“教”,即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思考,由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教读课文是“统编本”核心部分,教师要对教读课文有准确的定位,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统编本”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一.抓住双线结构,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温儒敏教授说过,“统编本”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是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予以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课文导引或练习题设计中。教读课文在教材结构、内容编排等方面进行了改进,遵循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统编本”重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教师要重视教读课文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七~九年级语文教材一般分为“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等板块,既有人文知识,又有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师要把握好每个版块的内容,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找出双线的相交点,由点及面,让学生既了解了人文知识,又掌握了语文知识。
“在教材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但总得让一线教师使用这套教材时有‘干货可以把握,最好能做到一课一得。”[3]教师在讲解教读课文时,不仅要抓好“点”,抓好单元目标和课后思考题、拓展题,更要抓好“干货”,抓好每篇课后的语文知识补白,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法修辞等知识。教师要抓住双线结构,两线结合,不要顾此失彼,保证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知识体系。
二.依据选文体裁,把握课文重点难点
“教读”侧重以教师“教”为主,这里,教师的“教”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由以往的“师本”课堂转为“生本”课堂。教读课文有着不同的体裁,不同体裁有着各自的特点,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首先深入了解教材和学生,不能按照过去的介绍背景、认识字词、掌握文章感情、分析重点句子的程序来教课,要以教读课文不同体裁的特点和阅读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案。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选取的都是议论性文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教师在教读这一单元时,不仅要教透文章内容,更要穿插介紹议论文的特点。如在《敬业与乐业》中不仅要让学生理清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更要让学生了解“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读”不要求教师讲课面面俱到,七~九年级语文教材每单元开头都提出了教学要求和学习重点,教师在准备教案时要结合教学目标,突出每一篇教读课文的特点和重点,避免出现内容无针对性、重点不突出的现象。教师在全面深入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后把握学生要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有所选择地确定教学重点。课文的难点应从重点去发现,为突出重点服务,因此,教师结合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情况,由浅入深去引导学生理解难点。在教读课文中教师根据“思考探究”“积累拓展”板块的内容,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和点拨,运用“一课多篇”的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运用助读材料,引导学生研读文本
以往教师和学生不太重视助读系统的价值,“统编本”的助读系统做了很大的改变,七~九年级语文教材“统编本”教读课文助读系统主要包括预习、注释、 插图及语文知识补白等。
教读课文的预习,是在课文开头针对文章内容或结构提出问题,并且多为学习文章服务的引导性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科书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 教读课文的“预习问题”,符合课文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教师应重视教读课文的“预习问题”,启发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发现问题、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全文、掌握必要的知识。设置预习的作用是提示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疑问进行新课的学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
从排版上看,教读课文页下注由以往人教版从头到尾横向排开改为分栏排列,这更有益于学生的阅读,避免串行,一目了然,也更加美观。从内容上看,教读课文的注释根据学情进行了一些改变,以九年级上册《故乡》为例,生字词新增了“阿”“希奇”“伶仃”“出惊”“障壁”“廿”“松松爽爽”“折了本”“装”“一气”,把一些难懂的字词解释透彻;删去了“心绪”“聚族而居”“易主”“寓所”“愕然”“西施”“嗤笑”“八抬的大轿”“惘然”“高底”“隔膜”,因为这些字词九年级学生能理解,所以可以删除;一些字词解释得更清楚明了,更易学生理解,如将“萧索”由“荒凉,冷落”改为“缺乏生机,不热闹”。
相比以往人教版简笔画的插图,“统编本”的插图更丰富,多用水墨画的方式,富有艺术气息,颜色多为灰调,极具淡雅和文艺,使“统编本”整体更有质感。在九年级上册教读课文《敬业与乐业》中,以往人教版并未安排插图,在“统编本”中插入了作者梁启超的画像,使学生视觉上更具有立体感,不再是单一的文字,这样更易于学生了解作者,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我的叔叔于勒》中除了加入作者莫泊桑的画像,也增加了“叔叔于勒”的图片,以第三视角绘画出于勒卖牡蛎的场景,大轮船下身穿华丽衣服的妇人与衣衫褴褛的于勒形成强烈的对比,插图把于勒满脸愁容、苍老狼狈的样子描画的十分到位,更容易让学生通过插图直达文章描述的场景中,引起共鸣,感受作者的情感。高质量的图文结合,有助于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投入语文学习中,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统编本”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语文知识补白,语文知识补白与与课文联系更加紧密,例如九上教读课文增加了复句的类型、作者的生平、文化知识等,强调了“随文学习”,加深了学生对选文的深刻了解,构建了学生的语文知识系统,充实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统编本”精心设计的助读系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選择阅读方法,提高文章理解能力
“教读”不等于“精读”,是“统编本”对课本体例的重新划分,统率着“自读”和“课外导读”,学生通过对教读课文的学习,获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培养基本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能力,从而在“自读”和“课外导读”中融会贯通,起到巩固、反思的作用。
以往教材关注于“精读”,老师带领学生细嚼慢咽,“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多,反复操练多,学生读书少。”[2]这种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不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培养良好读书习惯。学生要掌握通读、默读、浏览、写读、跳读、猜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在学习课文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而不是像以往逐段逐字分析。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范本中反思归纳,总结出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师通过教读课文教会学生自主思考,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例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篇教读课文,教师要教会学生理清文本思路,品味有想象力的语言,学会反语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论证方法,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要结合语文知识补白,在学习文章句子时让学生掌握转折复句和因果复句;这也要求教师有大局意识,有的放矢,不必对全篇文章进行精讲。
在教读课文中,“教师教的意识和行为要更为突出,教就要看到教的应然结果,就要产生教的必然作用。”[5]通过教读课文的学习,学生逐渐掌握阅读的方式和技巧,经过不断的内化,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在以后的自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中教师只需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行阅读,自行领悟课文,让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针对“统编本”的教读课文,教师要学习和借鉴以往教材编写和教学经验,根据新课改精神调整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依据教读课文的单元结构、文章体裁、助读系统,构建“以人为本”的有效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5.
[2]傅登顺.部编教材“教读”课型的定位与教学策略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3):46-48.
[3]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3.
[5]何捷.部编本教材“教读”课型的理解与定位[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11):26-29.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