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肖舒敏 申雨欣 王春辉
汉文化是汉族人民创造的物质精神文化总和。①作为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建立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优秀的传统文化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研究范围不够全面,将汉文化与跨文化交流联系起来进行的研究也很少,汉文化受到的注意和重视还不够。为此,我们进行调查研究以促进汉文化传承和发展。
汉,即华夏民族的现代称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体人民族群。汉文化一般指汉族人民创造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的总和,又称为华夏文化,具有鲜明的汉民族特色。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等诸多领域。然而,几千年来汉文化发展屡经波折,尤其近代以来汉文化的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如今,人们的民族文化意识薄弱,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同时,人们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能力在逐步衰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人才在逐渐减少。
鉴于中医药、汉字、汉服在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选择三者为研究对象,从汉文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展开研究,以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中医是以哲学观、宇宙观、生命观为基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从约一百万年前的远古时代起,人们为了抗争疾病,在自然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并辨别到一些植物根茎、叶子及果实的治疗效果。春秋战国时生产力极大发展,其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最早可参考《神农百草经》。
近年来,随着国家《振兴中医药事业》战略布局的逐步贯彻落实,我国中医药的国内外市场规模持续并稳定地高速增长:在2017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7500亿元。2015年屠哟哟成功研制创新型抗疟疾药物获诺贝尔奖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轰动。这使国内外的医学研究者掀起一股中医药文化热潮,大大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然而我们欣喜之余还有诸多忧虑:据调查,在近现代社会,近四分之三的人接触过中医药,将中草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去运用,并没有视其为一种传统文化去深度了解与学习其背后的文化理论和意义,这也是导致当今社会作为传承和延续中医药文化精髓媒介的中医药人才正在逐渐减少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桎梏的重要原因;正是这种文化意识的淡薄,导致了中医药文化逐渐流失、医药利用效率十分低下;中医药的国内外市场仍然不足,受西药市场挤占;而经济发展对于中医药进军国外市场的推动力和扩大其文化影响的推动力明显不足。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中医药的文化软实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针对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大众的中医药文化意识尤为重要,因此应深入挖掘古典中医药书籍中的文化精髓,借鉴并总结前人经验,加大中医药文化科普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当今民众的社区养生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推动民族特色文化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振新中医药事业战略布局,从教育抓起,从孩子抓起,大力扶持和发展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文化保护意识和传承发扬文化的民族责任感;加大中药开发力度,提高利用效率,形成相应的中医药文化产业,推动辐射发展;加大中医药文化在国外的宣传力度,加强国际间的医药经济与文化交流与合作,破除贸易壁垒,构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体系,促使文化创新融合发展。
古文字,不是抽象概括的普通线条,而是彰显艺术之美的化身。而在当代,思想的西化,经济的资本化和各种科技产品的研发使我们越来越忽视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此背景下,笔者在古文字发展现状方面展开研究。
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起源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甲骨文、金文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美的因素。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一波三折”的绘画美,“狂放不羁”的自然美,“气韵生动”的建筑美,“疏密得体”的相融美,就如林语堂所言:“中国书法的美是动的,不是静止的,它表现生动的美,它具有生气,同时也千变万化无止境。”②
此次调研以问卷形式面向在校大学生,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知识人才最为集中的群体,读懂汉字,写好汉字,热爱汉字不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新形势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体现。问卷从汉字书写兴趣、书写频率和汉字书写水平自我评定等方面入手。大多数人对于书法并不是很感兴趣,书写水平也很一般,对汉字的了解程度更是一知半解。在是否愿意让学校开设书法课和学习繁体字的调查中,50%的人愿意让学校开设书法课,并且表示自己会积极踊跃报名,但也存在10%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开设书法课。而对于学习繁体字,91%认为可以适度了解。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并不高。但大部分大学生都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有学习汉字、提高汉字书写水平的热忱。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应当满足主体的需求,因此需要将书法教育引入到学校课程中。由于仍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书法无关紧要,所以要明确书法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能力,培养学生写好中国字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汉服,指的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发源于黄帝时期,至明末清初渐趋衰落。它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承载着整个中华传统文化。
目前“汉服热”已在国内兴起,走入民众视野,然而,汉服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复兴与发展不能盲目无章,必须要有理论的指导,因此对汉服的理论研究十分必要。
通过诸问卷调查和采访,笔者了解到:第一,汉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但人们对它的了解程度还不够,这具体体现在:对汉服的概念不清楚;对汉服的形制不了解;对汉服背后的文化关注程度不够等。第二,很多人并非不愿意去了解汉服文化,而是缺少了解汉服文化的渠道。第三,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人们对汉服大多都是接受的态度,不喜欢它的人占极少数。第四,在调查问卷的最后一项中,七成以上的人认识到了汉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说明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了汉服及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汉服的复兴与发展前途比较光明。
目前不少人对汉服不够了解或对存在了解误区,因此要利用网络等平台积极宣传汉服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汉服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呼吁权威人士加大汉服文化的宣传与普及,并纠正人们的错误认识。
人们缺乏了解汉服的渠道,因此可以利用社团等形式,组织汉服爱好者举办多种多样的汉服活动,为大众提供更多的接触汉服、了解汉服和喜欢汉服的渠道和机会。
只有通过所有人不懈的努力,才能推动汉服的复兴与发展,才能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医药、汉字、汉服作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三大先进代表,始终引领着中国先进传统文化不断前面和发展。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汉文化更加全方位、多领域地继承和发扬光大下去。汉文化发展壮大之路仍需后人们砥砺前行,携手并进,不懈努力,将理论付诸实践,推动汉文化在世界各地繁荣发展。
注 释
①百度百科“汉文化”
②林语堂.论中国书法[J].江苏教育,2017(13):28-3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