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胡 刚
荔波县位于贵州西南部,多个民族长久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方式形成了荔波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聚居于荔波县的民族主要包括布依族、苗族、瑶族、水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祖先运用其智慧和勤劳在各自的生产生活场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聚居于荔波县西南部拉片村的白裤瑶陀螺文化尤为特别。
白裤瑶的陀螺起诞生于白裤瑶独特的游猎生产社会。有学者认为白裤瑶的陀螺起源于白裤瑶的游猎。古时的白裤瑶社会十分缺乏捕猎工具,为了增加仅有的捕猎工具的使用寿命和锻炼族人的捕猎技术,白裤瑶的瑶王发明了陀螺。因此白裤瑶族人通过制作陀螺、打陀螺的方式以达到提升制作捕猎工具的技术和磨炼捕猎技巧的目的。另外也有学者认为白裤瑶打陀螺是为了泄愤,他们把陀螺比作敌人,族人用抽打陀螺的方式发泄。如今白裤瑶打陀螺的目的以无从考证,这里关于白裤瑶陀螺的起源不再赘述。然而,白裤瑶的传统社会中打陀螺的习俗却是真实存在。每逢过年期间白裤瑶男子几乎都会加入打陀螺的活动,老人教小孩做陀螺、大人较小孩打陀螺、青年人之间相互进行精彩的陀螺比赛。在白裤瑶传统的社会里男子打陀螺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帮助其赢得青年女子的青睐。所以,白裤瑶男子都会做陀螺、打陀螺,每逢农闲时节他们也都热衷于做陀螺、打陀螺的游戏。
然而,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和思想观念的改变拉片白裤瑶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变,白裤瑶很多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狩猎文化和陀螺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下拉片白裤瑶男子也慢慢放弃了陀螺转而热衷于打篮球、看电视等现代的娱乐方式,如今的拉片打陀螺的白裤瑶男子已越来越少,小孩子也不愿学习制作陀螺,这些都给拉片陀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伴随拉片白裤瑶社会的开放,外来文化的进入给白裤瑶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造成了许多白裤瑶传统文化事项逐渐消失,陀螺文化就是其中之一。针对白裤瑶传统陀螺文化的消失问题,政府带头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深挖拉片白裤瑶陀螺的文化价值并充分利用之,以白裤瑶陀螺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等方式拯救拉片白裤瑶传统陀螺文化。这两年来经过相关政府人员、专家、拉片白裤瑶精英、白裤瑶族众等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拉片白裤瑶传统陀螺的成功转型。
拉片竞技陀螺从诞生之初就在中国少数民族陀螺体育项目中刮起来一阵大风。拉片白裤瑶精湛的陀螺技术使他们在大大小小的陀螺竞赛中所向霹雳、勇夺桂冠。2018年11月5日至11日,第九届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贵阳隆重举行,拉片白裤瑶陀螺队在竞赛中又一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分别获第一名、第二名,陆东衡和谢金城分别获男子个人竞技陀螺第一名、第二名;莫从女和何贵影分别获女子个人竞技陀螺第一名、第三名。拉片白裤瑶陀螺队的傲人成绩绝不是偶然,是拉片白裤瑶陀螺队队员努力的结果,更是是白裤瑶传统陀螺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的结果。
拉片白裤瑶在1995年第一次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时,由于不熟悉国家陀螺比赛的规则遗憾而归。回到拉片以后,经过仔细研究陀螺比赛规则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当拉片白裤瑶陀螺队再次来到全国民族运动会的陀螺赛场时,他们以绝对的优势连夺两届陀螺比赛的冠军。从此拉片白裤瑶的陀螺队一举成名,给世人展示了拉片白裤瑶传统陀螺文化的魅力。现在拉片陀螺队已经远近闻名,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传承祖辈的陀螺技术造就了拉片白裤瑶陀螺队辉煌的成就。如今拉片陀螺现已被荔波县政府列入推动民族文化进课堂的项目,拉片著名的“陀螺王”专门负责向学生们教授陀螺技术,拉片陀螺成功进入了校园,并为拉片陀螺队培养一批又一批运动员,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白裤瑶陀螺传统文化。
拉片陀螺队的成功是深挖传统文化价值,并在吸收外来文化积极因子下充分发挥白裤瑶传统文化的价值的结果。当然不可否认,拉片陀螺队的迅速成功与拉片白裤瑶独特的传统陀螺技术密不可分。在传统的白裤瑶陀螺文化中打陀螺的要点是“快、准、狠”,这与竞技陀螺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竞技陀螺中陀螺手取胜的关键也在于对力度、精度的把握,这里从竞技陀螺的规则可以推出一二。如下图:
荔波县体育馆竞技陀螺场
竞技陀螺实行回合制,设三轮,每一轮相换攻守并分别计分,最终三轮得分最高者获胜。如上图所示,①是放陀区,选手将陀螺旋转于橡胶垫上等待攻陀手进攻,②比赛场区是双方陀螺旋转的有效区,③是攻陀区即攻陀手出陀有效区。竞技陀螺的计分规则是打停计4分,旋胜计3分,旋平计2分和旋负计1分,这里的打停指攻陀手直接打停守方陀螺或是把守方陀螺撞出比赛场地,旋胜即双方陀螺都在比赛场区以旋转时间的长短判别胜、平、负。
从竞技陀螺的比赛规则我们不难得出,在竞技陀螺比赛中陀螺选手的力度、精度是比赛的关键,而且赛场上攻陀手只有5秒的攻击调整时间,这也对选手的出陀速度有严格地规定,因此竞技陀螺比赛的胜负在于选手的力度、精度和速度,这无论是在放陀或是攻陀都一样。放陀手欲放陀于放陀区的左、右前方,或是左、右后方(攻击目标小、不利于攻陀手瞄准)就必须精确掌握放陀的力度,否则将放陀为例或是在旋转时间比拼中落败而丢分;相反攻陀手要拿高分必须击中守方陀螺要害,直接打停守方陀螺。
总而言之,在陀螺比赛中选手的力度、精度和速度对陀螺比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白裤瑶传统陀螺的要点“快、准、狠”不谋而合。拉片白裤瑶充分应用传统陀螺的技术并结合现代竞技陀螺比赛规则造就了拉片白裤瑶竞技陀螺的辉煌,也弘扬和传承了白裤瑶传统的陀螺文化,同时也实现了拉片白裤瑶陀螺文化的振兴。
花样陀螺是拉片白裤瑶对传统陀螺文化的又一次创新,其成就不亚于白裤瑶竞技陀螺的成功。2016年9 月中国代表团应意大利多卡蒂国际传统街头游戏艺术节的盛情邀请前往意大利出访,荔波瑶族“陀螺王”谢友明作为白裤瑶花样陀螺的代表随团出访。在维罗纳的广场,谢友明和谢勐倾情表演了白裤瑶花样陀螺,只见红色陀螺换着花样在左右手掌上、指尖上甚至额头上飞速旋转、跳跃,一招一式无使人目不暇接。拉片白裤瑶花样陀螺表演主的花陀竞放、竞速放陀、空中接陀、太极运陀、指尖玩陀、顶天立地等花式,民族色彩浓郁、技巧难度高超赢得了孩子们一阵阵掌声。花样陀螺在意大利多卡蒂国际传统街头游戏艺术节向外国友人们展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也让世人认识了拉片白裤瑶神秘的传统文化和饱满的精神气质,再一次证明了拉片白裤瑶花样陀螺的成功。
拉片白裤瑶花样陀螺的创新和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也与荔波瑶族“陀螺王”谢友明息息相关。谢友明在全国民运会上连续获得两次冠军,是陀螺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推动拉片白裤瑶传统陀螺文化的振兴意义重大。
谢友明作为一名普通的拉片白裤瑶农民,家住拉片村,从小跟从父辈打陀螺,技艺超群,早在十几岁就是瑶山陀螺一霸,在拉片白裤瑶“油锅”兄弟之间的陀螺竞赛中,他带领的拉片白裤瑶陀螺队打遍瑶山无敌手,1995 年,谢友明首次代表贵州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由于不适应新规则,器材也没有统一,他并未取得好成绩;回来后他努力学习全国民族运动会陀螺竞赛规则,并进行相应的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连摘两届全运会的陀螺竞赛的金牌。谢老师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拉片陀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然而,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游戏娱乐方式多样化、陀螺场地也相对较少等等因素都导致了拉片白裤瑶陀螺文化的传承出现了重大危机。作为传承人的谢老师感受颇深,尤其在一次领导视察中领导请谢老师在舞台上表演陀螺,因为场地限制而取消的事情发生以后,谢老师深受打击,他决定改变拉片白裤瑶打陀螺受场地限制的困境,他要让拉片白裤瑶的陀螺既能在竞技场所向霹雳,也能在舞台上绽放拉片白裤瑶陀螺的风采。经过多次的尝试后,他带领着拉片白裤瑶小伙子们创造了拉片白裤瑶花样陀螺。
谢老师多次练习花样陀螺的表演后,他十分激动地找到了相关领导并表演了花样陀螺。拉片花样陀螺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表现形式震惊全场,瞬间征服了观看表演的领导。领导当场盛情称赞了谢老师的花样陀螺,并支持他组织拉片白裤瑶的花样陀螺表演队,继续开发花样陀螺的表演,丰富花样陀螺的内容。此后不久拉片花样陀螺表演登上了瑶山古寨演绎场的舞台,并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花样陀螺的成功看似一帆风顺,然而其过程却极其艰难,这只要对白裤瑶竞技陀螺和花样陀螺稍加比较就会一目了然。
荔波县竞技陀螺训练场
拉片白裤瑶花样陀螺训练场
拉片瑶山古寨演绎场
从上图中竞技陀螺和花样陀螺的训练和表演场地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两者的差异。竞技陀螺需要标准的场地,场地对占地面积和场地的质地都有严格的要求,而花样陀螺对场地几乎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操场、小舞台等一般平地即可。花样陀螺场地的限制被完美解决,然场地限制困境的解决过程一定相当困难,关于这一点谢老师也十分坦诚,他说:“自己创造拉片白裤瑶花样陀螺初期也是一筹莫展。他试过很多种方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有一天他偶然回忆小时后玩陀螺的场景才得到启发。”
拉片村处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地势崎岖不平,谢老师小时候打陀螺因受到地形的影响只能在路边或是找一块平坦的硬地放陀。窄小的平地使得旋转的陀螺很容易被撞到草地里,被撞击的陀螺在草地里依然会继续旋转却受草丛的影响很大,为了延长陀螺的旋转时间他们通常会用手接起草地里旋转的陀螺并将其放回平地的平地继续旋转。这就与拉片白裤瑶花样陀螺中空中接陀、指尖放陀、太极陀螺等手中旋陀的方式一模一样。谢老师从儿时手接陀螺的白裤瑶传统陀螺技术中深受启发,开发了拉片白裤瑶花样陀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技术精湛的妥妥表演,也成功地将竞技场的陀螺转到了舞台上表演的拉片白裤瑶花样陀螺。
如今陀螺文化已经成了拉片白裤瑶的标志,贵州省民宗局、体育局、教育厅授予荔波县的瑶山民族中学为“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训练基地”、白裤瑶陀螺文化也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样陀螺走出国门等,拉片白裤瑶花样陀螺的成功对拉片白裤瑶陀螺文化的弘扬、传承和创新有重大意义,同时为拉片白裤瑶传统文化的振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拉片白裤瑶陀螺文化的振兴离不开白裤瑶陀螺文化的传统技术,这无论是竞技陀螺的成功,还是花样陀螺的创新都受到拉片白裤瑶传统陀螺文化的启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拉片白裤瑶传统陀螺文化的新生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拉片文化振兴的可行之路即深挖拉片白裤瑶传统文化的价值,充分发挥拉片白裤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虚心学习外来文化,合理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因子实现拉片传统文化的振兴,进而推动拉片白裤瑶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振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