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周蕾蕾
“部编本”语文教材又称“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是由教育部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6年起在全国中小学推行的新教材。练习系统是教材的四大系统之一,其作用是通过计划地进行语文训练提示课文的重点,帮助教材使用者掌握课文知识,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从数量方面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文篇目共44篇,课后习题总量为102题,单篇课文的习题数量集中在3-4题;“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文篇目共37篇,课后习题总量为143题,单篇课文的习题数量集中在5-6题。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数量总体下降的情况下古文练习数量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可见“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文地位的上升及对古文阅读的理解和训练的注重。
从编排方面看,人教版的练习系统只有“研讨与练习”,“部编本”则由“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部分组成。不仅课后练习的板块和名称发生改变,课后练习的内涵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人教版教材的“研讨与练习”强调研究性学习,“部编本”教材的“思考探究”强调学生的思辨性阅读,“积累拓展”强调基础知识的夯实和知识面的拓展。人教版教材的练习系统注重通过古文学习落实学生的思维训练,“部编本”教材则注重通过古文学习夯实学生的古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古文素养,兼顾古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此外,练习系统的编排还注重与单元导读、课前导读相呼应,紧扣单元目标和课文目标。
本文根据顾黄初、顾振彪先生《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书中的观点,将练习系统中的题目按作用分为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和应用性作业。记忆性作业的特点在于强化知识的记忆、保持和重现;理解性作业的特点在于促进思考、强化思考;应用性作业的特点在于促进技能技巧的形成,提高动手操作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三种类型的作业相互补充、相互渗透。①
经统计,“部编本”课后练习集中分布在理解性作业,除自读课文外,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都涵盖三种类型的作用。人教版与“部编本”重合的30篇课文中,课后习题集中在记忆性作业和理解性作业,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课文没有应用性作业。在三种类型的作业中,“部编本”教材的理解性作业和应用性作业增加量大,记忆性作业更强调课文的熟读和背诵、古文词句的掌握。相比于人教版教材,“部编本”教材古文练习系统的题量多,类型分布更均衡。
“部编本”教材古文练习系统中记忆性作业和理解性作业题量的增加不仅增加了课后习题的训练数量,更提升了课后习题的训练质量,使整个练习系统呈现出鲜明的序列性和递进性以促进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这一特点见于《孙权劝学》、《礼记》二则、《孟子》二章、《愚公移山》等诸多课文中,本文将以八年级(下)《桃花源记》作说明:《桃》“思考与探究”中的三道习题,从概述文章内容到细读、涵咏课文前两段再到赏析文章简洁而内涵丰富的笔法,理解文章的角度由大到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鉴赏古文。
“部编本”教材古文练习系统重视古文语法修辞和知识的训练,所有的课文都有一到两题的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能力点设计的练习题。如《醉翁亭记》“也”字的用法、《短文两篇》“之”字的用法、《马说》翻译重点句子、《世说新语》二则、《愚公移山》解释重点词等。练习系统中古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是注重与课文语境相结合,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促进学生融会贯通。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读、背,更离不开对语句的揣摩。“部编本”教材的古文近三分之二的篇目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所有的篇目均要求熟读成诵。此外,练习系统中多次要求学生揣摩文章语句的语气、赏析精彩词句的含义,这些旨在提升学生古文语感。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文篇目选文类型从“例文”转为“定篇”,学习古文篇目本身就是教学目标。古文篇目的教学要兼顾古文的“一体四面”(即古文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的内涵),就要切实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因此,“部编本”教材古文练习系统增加了大量的评价鉴赏类习题。古文练习系统不仅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更要求学生赏析课文“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及挖掘文章中的文化意蕴和内涵。
“部编本”教材古文练习系统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讨论交流、创设情境、提供抓手等多种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小石潭记》通过创设情境拉近小石潭与学生的距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陋室铭》让学生结合当前“物欲横流”的生活谈应该如何看待“惟吾德馨”、《诫子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等。此外,练习系统设计的习题有很强的时代性,注重让学生将课文与生活相联系进行思考。如在《孙权劝学》由吕蒙的变化联系个人的学习生活、学习《孟子》二章后为自己选座右铭等。
“部编本”古文练习系统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注重学生思维训练。部编本”古文课后练习题的设计从呈现结果寻找证据到引导学生寻找证据去发现结果,从单一的标准答案到开放多元的结果,从表面滑行的问答到深度的探究思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部编本”练习系统中有较多的读写结合,如改写文章和针对文章主题发表见解;有较多的探究性题目,如学习《周亚夫军细柳营》后阅读《史记》从而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这些都为提供了更开放的思考空间,提供训练学生思维的抓手。
“部编本”古文练习系统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夯实古文基础知识和传授古文学习方法的同时注重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推荐与课文联系密切的课文阅读篇目。如《与朱元思书》推荐阅读“吴均三书”、《周亚夫军细柳营》推荐阅读《史记》,《小石潭记》推荐阅读“永州八记”和其他作家的山水游记等。这些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是对课内学习的拓展和深化,这些篇目或是有利于学生系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或是有助于学生深入领会某种题材的古文的特色,或者旨在提高学生对某种写作手法的认识。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外篇目以达到古文学习“立体”的懂。
“部编本”教材对古文选文的类型定位有了更清晰的指向——“定篇”,“定篇”类型的选文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解构文本本身。古文练习系统的设计涉及文言、文章、文学、文四个层面,这就在提醒教师在教学时应“立体”地教,不应仅落实古文的文言,更应引导学生挖掘古文的文章、文学、文化内涵。如在《短文两篇》的课后习题第一、第二、第三题围绕文章、文学层面进行设计,第四题围绕文言层面进行设计,第二、第三题主要围绕文化层面进行设计。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课后习题的提示进行深度挖掘,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落实古文的“一体四面”。
“部编本”教材要求教师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从“教内容”转向“教方法”,但就古文教学而言,既要“教教材”又要“用教材教”,既要“教内容”又要“教方法”。通过对古文练习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引导学生深挖古文内涵,还应交给学生学习、赏析古文的方法;在教学中不仅应该夯实古文基础知识,更应该通过质疑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部编本”教材古文练习系统的习题类型涵盖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和应用性作业,习题的设计又涉及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每道习题对应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情灵活使用练习系统,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题;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拓展相关的练习题等。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文练习系统的变化也引起各城市古文考核方式的变化,如广州中考的古文阅读就从单纯考核课内学习的篇目转为课内外的对比阅读。因此,教师应关注到新教材中古文篇目练习系统的变化和特点,抓住其背后的教学导向,转变教学方式,制定教学策略。
注 释
①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84 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