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彭 敏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特点,也是我们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在高校英语教学方面,高校院校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仍旧不容乐观,高校院校应当结合英语教学自身特点,立足工学结合模式,以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为主要手段,推进更具创新性和探索性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推动英语教学朝着更具科学、规范化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别,人才培养是一种为了实现某种既定的培养目标而实行的教育实践,在工学结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将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进行有机融合,推动人才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共同发展的一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推动工作实践的顺利发展,并取得一定的职业成果,同时学生在工作实践中也要对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和提炼,升华为理性感悟和认识,最终获得理论成果[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更能将学校教育和人才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提前预热,从而获得更大的职业竞争优势。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英语专业教学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相较其他专业定位不够清晰,人们普遍认为英语教学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关联性不大。在这种理念指引下,大部分高校院校的英语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侧重于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实践中侧重于英语基础技能提升,教学评价中侧重纸面考试成绩,并没有真正将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一定程度上造成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相脱节。
由于对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大部分高校院校的英语实践教学环境并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学生英语学习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多元需求,即,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无法将学到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理论知识更无法和企业需求进行无缝衔接,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形成就业障碍[2]。而高校英语实践教学的不足是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进的,因此高校院校的英语实践教学长期处在保守落后的地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对师资力量要求较高,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具备相当程度的专业课程知识,如,电子商务、外贸、行政秘书实务等。但是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英语教学水平尚可,但缺乏专业的课程知识,更缺乏专业的企业工作实践经验,这导致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相脱节的现象,英语知识和专业课程知识无法进行衔接和融合。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应当朝着专业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将基础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同专业英语、行业英语结合起来,形成互相助力、互相推动的作用,基础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英语或行业英语,而专业英语或行业英语又反过来推动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即,将专业和基础教学相结合,形成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相互融合的交叉学科,增强英语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当然英语教学改革应当以英语为本位,坚持职业性、专业性双向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方向,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设计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英语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是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创新。当前大部分高校院校除了开设有公共英语课程之外,还开设有多门专业英语课,如,电子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涉外秘书等。因此在英语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当结合当前的英语课程特点进行,融合英语教学和行业岗位设置,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要一定程度上凸显职业能力或技能的培养[3]。英语课程体系可以分为:
英语基础能力培养:即,英语的听说读写等综合基础应用能力,另外还包括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如,商务英语口语、涉外秘书英语写作等。
基本职业素养,该课程主要包括学生的英语语境、文化学习,了解和掌握英语学习的背景文化知识和思维方式,同时培养职业道德素养。
将两种课程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以推动就业为方向,坚持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人才培养计划,为高校英语教学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构建三个层面的教学层次:以职业素养为基石,以理论教学为体系,以实践教学为方向。通过三个层次的有机结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为一体,并将课程设置和行业岗位需求结合,辅助以专业证书和等级考试,最终实现以英语基础教学为基础,以专业特色为特征的英语课程,即,基础英语知识(听说读写)+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旅游、商务和秘书等专业英语)+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实训)。
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具体的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改革的第二步。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那么专业的英语技能就是重中之重,同时要注意行业发展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第一步,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让企业单位参与到高校学校的教学指导活动中,共同制定或探讨人才培养计划,并据此展开教学计划或教学模式,即,形成英语教学中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此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人才市场需求和企业单位的用人标准为教学依据,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校承担理论和基础英语知识培养,企业承担专业英语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可直接进入企业从事相关行业的实践操作流程,从而在工作实践中提高专业英语技能。
第二步是开启工学结合下的组织教学。该种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工作实践情境模拟,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任务实操,同时结合顶岗实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学习—工作—学习—工作的多环节交替学习。学生从课堂情境模拟中对职业岗位建立初步认知,在岗位实操中培养基础行业英语技能,在顶岗实习中进一步提升行业英语技能,并培养相关的职业素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朝着实践性和应用性方向发展的基础。高校院校可以参照工学结合模式对英语教师进行适当培训和提升,如,组织部分教师参与到行业企业工作岗位中,根据英语能力和职业能力进行挂职锻炼,如,旅游商务英语参与到旅游公司,实地参与英语导游、地接工作中,电子商务英语教师参与到电商集团、外贸进行电子商务、外贸交易。通过这种模式教师可以之间参与到企业的工作实践中,亲眼看到并参与企业运作,学习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总结实践经验,并对自身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进行系统性的优化和改革,进而将工作实践经验升华为实践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传授为学生。另外,学校也可以鼓励英语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了解职业发展中对各项能力、技能的要求,进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展开针对性教学。当然,高校院校也可以聘请企业的优秀职工到校兼职,以丰富的职业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教学。
高校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综合性应用技能,提高校业应用能力为最大特色。因此高校英语教学中也应当遵循并进一步发展这一特色,在当前的英语公共基础课的发展现状下,积极优化并发展实践教学环节,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互相推动的发展格局[5]。
首先,增加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在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增加以英语交流、专业英语听说写作为主的教学环节,夯实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基本功,并通过模拟让学生对行业工作环境建立初步认识。
其次,增设校内实训环节。和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英语教学的顶岗实习比较分散,很难结合专业教学特点进行集中性的现场教学,因此高校院校可以针对英语实践教学开设校内实训基地。
如,不同专业可以根据对英语教学的需求情况开设一定比例的英语实训项目,完善专业英语理论知识、专业英语技能和岗位实训三个环节的教学。
最后,增加校外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增加校外顶岗实习机会,开展校外实训工作,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个人能力和岗位需求相结合,安排不同水平的学生到不同岗位上进行实训,并明确实训内容和目标,让校内教师和企业职工、师傅共同参与指导。
当前工学结合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还不够完善,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因此当前高校院校在英语教学方面首先要转变理念和认识,增强对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度,并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等多个途径循序渐进地加以完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