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感受鲁迅小说语言的魅力

时间:2024-05-07

植金桂

内容摘要:鲁迅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多篇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学者王富仁认为鲁迅的小说中充满着人性的语言。[1]确实鲁迅小说的魅力不止于思想的深刻性和写作手法的丰富性,就其作品独特的语言的也令众多读者意犹未尽。本文以《孔乙己》这篇小说中所运用的关联词、副词、重叠词等视角来细细分析,感受鲁迅小说散发出独特的语言魅力,便于读者深刻理解小说传达的深厚情感。

关键词:鲁迅小说 语言魅力 孔乙己

《孔乙己》则是鲁迅先生早期的代表作,正值五四运动前夕即1919年4月发表于《新青年》,而且被小说集《呐喊》收录其中。而鲁迅最喜欢的是《孔乙己》,他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2]《孔乙己》仅仅三页纸多,但却将人物悲剧的命运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小说情感的体现往往通过文本内容来传达,恰巧文本内容又是借助语言这个载体来传递,故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运用的关联词、副词、重叠词,以此彰显鲁迅小说语言的魅力,深刻体会小说传达的情感。

一.关联词的准确运用

关联词即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聚合在一起的词语。[3]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关联词运用恰当准确,使小说主体思想更集中,人物个性更鲜明,也为小说的人物出场作了很多铺设与埋伏。

首先,小说两次写到“只有……才”这对关联词。第一次是在小说在第一自然段末尾描述酒店里的顾客身份的时。而对长衫主顾就用了一对关联词即“只有穿长衫的顾客,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间里[4]。”“只有”与“才”就构成条件关联词。“只有”就明确了进店的条件就是穿长衫的主顾,满足这个条件后才有资格到店里房间慢慢享受喝酒吃菜,这里就进一步说明了短衣帮群体根本没有资格进店内的房间,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富裕,对于短衣帮的喝酒方式即是站在酒店外头热乎乎地喝完碗酒,更多的是为了消除劳作后的疲惫感,而长衫主顾则是为了享受生活。通过这一对关联词就间接点出了在酒店里喝酒的人有两种身份,一类是穿短衣的寒酸的劳动群体;另一类是穿长衫的读书当官的群体。就这一对关联词运用铺垫,为下文写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埋下伏笔。第二次是在描写小伙计因为年纪尚小不够圆润而被安排专管温酒的职务,由于温酒工作机械重复,必然显得无趣。小说中写道“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5]在这里的“只有”说明了唯独孔乙己到店,小伙计枯燥的生活才有点趣味。这段话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说明了小伙计在酒馆里的日子的确单调乏味,毕竟日复一日干着温酒工作,而孔乙己的出场给小伙计的生活的增添乐趣;二是反衬出掌柜凶巴巴,小伙计平时压根不敢随便出声,更别提笑声了;三是说明了孔乙己俨然成为了看客们无趣生活中的笑料,连小伙计这种没身份和没地位的童工,且资质和辈分都比孔乙己等级低的人都能笑几声,更别提短衣帮、长衫主顾、掌柜等人群对孔乙己的嘲笑更加肆无忌惮。这句话折射了民众麻木不仁、冷酷无情,也为后面孔乙己悲惨命运埋下伏笔。

其次,在小说中也有两处运用了“虽然……可/但是”等关联词,表示转折关系。在小说第四自然段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也恰当运用了一对关联词,对于孔乙己的穿着是这样描述的“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6]“虽然”与“可是”构成转折关系。这里指出了孔乙己穿的是长衫,在前文也提到“长衫”是有钱人的标配,准许进店要酒要菜慢慢坐喝的群体,是典型的读书人的身份标志。“可是”这个词语却突然转折了,给人一种出乎意料之感,因为孔乙己的衣服又肮脏又破烂,这分明跟读书人身份极其不匹配,按理说读书人应该穿的是整齐又干净的长衫,绝不容出现衣服肮脏和破烂的窘况。通过这一对关联词把句子内容的准确地衔接起来,点出了孔乙己身份地位的特殊性,跟首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7]这句话相呼应,显然孔乙己的身份特殊性在于他既不属于短衣帮群体,也不归属于长衫主顾群体。因为孔乙己始终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势,想通过一件破烂的长衫来维持读书人的身份。正是这特殊的身份也决定了孔乙己是注定融入不了这个社会,必然被众人排斥与取笑。在小说的第五自然段描述孔乙己走投无路的时候,写到“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的品行却比别人都好。”[8]这里也用了一对转折关联词“虽然……但……”,虽然孔乙己偶尔会做些偷窃的之事,但品行倒是比其他人好,在一个月内定会还清。这对关联词具有转折关系。且这句话读起来让人对孔乙己既可恨又可怜,给读者一种极其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孔乙己是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儿,有手有脚,可以靠着双手混口饭吃的,但他居然还做偷窃的事儿,这不得不让读者对孔乙己产生可恨的心理;另一方面,孔乙己已是穷途末路了,因为他既爬不到上层社会做官,又不屑于干底层的耗体力的活儿,故他不得不去做偷窃之事,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问题,但令读者再次愕然的是他偷都不是世俗的金银财宝,而是文人专用的笔和纸砚,生活上的穷困潦倒尚未改变孔乙己的价值观,依然坚守着孔子“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吴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的精神。[9]最重要的是孔乙己品行好,会按时还清酒钱,又让人觉得孔乙己并非喜欢做偷鸡摸狗的劣根性子,只是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教育理念所毒蚀,这又不得不又让人产生怜悯之心。

就这几对常见的关联词,在鲁迅小说中却联结着如此多深重的含义,为人物的出场以及人物的独到分析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依据,可见鲁迅先生用词之精心呐!

二.副词恰当运用

在这篇小说当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副词,特别是“又”这个词在小说中出现频率高达20次以上。下面主要谈谈文中虚词“又”字的妙处。

“又”字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主要有以下两种用法。一是表示动作的继续和重复。比如“你脸上又添加了新伤疤”、“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10]这里连续的几个“又”字都是针对孔乙己偷东西,被人打后众人后所说的。说话的地点都集中在酒店,嘲讽的对象主要是短衣帮、长衫主顾、掌柜等群体,他们只要撞见了孔乙己,都要说孔乙己偷东西,接着取笑他的伤疤而不是同情他。在他们眼里倘若孔乙己来喝酒的时没有新添一块伤疤是件不寻常的事情,反而有新伤疤才是预料之中。这里的“又”字所隐含的意思也很显然,就是不断重复的嘲讽,但往更深一步思考,他们之所以这样不停地嘲讽,有两大原因:一是在短衣帮看来孔乙己的每一文酒钱都是靠偷而得来的,而他们则是通过劳动辛苦赚来的,这些钱财自然是干净的,而孔乙己的钱则是肮脏的,因此他们打从心底瞧不起孔乙己,只有通过不断重复的嘲笑与讥讽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二是在短衣帮眼里认为,孔乙己原本是可以加入他们的队伍参加劳动的,起码得到最基本的尊重而不至于被毫无顾忌的嘲讽。偏偏孔乙己却自以为是地认为他是比短衣帮群体更加高贵,更加有文化素养,孔乙己一直穿长衫就是想区别于短衣帮群体。因为短衣帮群体是一群没有知识与文化的粗鄙之人,孔乙己自然不愿意与他们一起劳作,否则会降低他的身份与地位。而短衣帮原本是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本来就比较粗鄙,更加激化了他们嘲讽孔乙己,这已经成为了他们辛苦劳作后的乐趣。作者反反复复的用“又”字,表面上是对短衣帮这种麻木冷酷进行批判和对孔乙己这类人读书人迂腐无能的人揭露,实际上是对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有力抨击。二是表示意思更上一层楼,表递进关系。如“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又不会营生”[11]。这两个“又”都有递进含义。就单从这次舀酒的这一生活细节便可以看出。掌柜想法设法要潺水,没料到短衣帮既要亲自看壶底到底是否有水,又要亲自看放酒的一瞬间动作都要严格监督。这两类群体的人连几滴酒水都得互相提防,可见人与人毫无信任感,也为下文写小伙计职位一降再降,掌柜认為他无能力干这事,而只能专管温酒的职务埋下伏笔。第二句虽与第一句有相似的意思,但描述的对象有差异,这次针对的是孔乙己科考败落,自然不可能走升官发财之路,让人更揪心的是,孔乙己连基本营生能力也丧失了,这里的“又”字具有递进关系,表达的程度更深了,实则进一步加剧了孔乙己的悲剧性。其实从更纵深的角度来看,不是孔乙己不会营生,而是他骨子的思想乙己彻底被扭曲了,最终导致他不愿意营生也不会谋生,这里的“又”字再次有力控诉科举制度,蕴含着作者沉重的感叹!

看似普普通通的“又”字,但在鲁迅的小说中却蕴含着如此深的嘲讽含义,所以文字的运用背后却集聚着鲁迅先生文学功底之深,用词方面之用心。

三.重叠词的巧妙运用

鲁迅先生写文章喜欢一气呵成,但每个字词却用得极其巧妙,一个普通的重叠词,在鲁迅先生的笔下,信手拈来,饱含深沉的意蕴。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所用到的重叠词虽然不算多,但是每个重叠词运到十分到位,笔者大致梳理的结构形式主要以AA式、ABB式、ABAC式,本文着重探讨以AA式的构词形式,如“略略”、“懒懒”“慢慢”等。

首先,在小说的第五自然段提到孔乙己意识到自己与同龄人聊天不但没有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地位,反而被旁人羞辱一番,后来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酒店里的小伙计身上。因此文中写到“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12]“略略”即微微的意思,然而小伙计却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孔乙己仍旧不死心,还要继续考小伙计“茴”字写法的时,小伙计愈加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13]“懒懒”二字的运用,明显看出小伙计极度不耐烦,他心理还暗想像孔乙己这样讨饭的人根本没有资格考他的,孔乙己在大人面前已经毫无尊严了,本想通过教小孩子识字挽回读书人仅有的一丝尊严,却万万预料不到小孩子也如此不屑与傲慢,无论是从神态还是语言看,都十分不愿意理睬孔乙己,而且还极其鄙视孔乙己这样落魄的读书人,试想大人们嘲笑孔乙己也就作罢了,没想到小孩也亦是如此,此时此刻孔乙己的精神必然受到巨大的侮辱,鲁迅单通过“略略”与“懒懒”这两个重叠词,巧妙传达了孔乙己连在小孩面前,读书人的价值与地位却没有得到一丝的体现,尊严也被践踏得体无完肤,这是作者在写孔乙己在精神方面已经渐渐受到摧残,这也为孔乙己的悲惨的命运作铺垫。

其次,出现频率最高的重叠词是“慢慢”,但每个“慢慢”在不同的语境中都蕴含不一样的意蕴。第一处在第一自然段末尾谈到“只有穿长衫的顾客才有机会进店面要酒菜,慢慢坐喝。”[14]在这里的“慢慢”指的是长衫主顾悠哉进店享受酒店一流的服务,这里的“慢慢”一方面说明他们很悠闲,不需要为生计而奔波劳碌;另一方面则说明他们故意慢慢进店,显示一种有钱有势人的高贵身份,故意给旁人一种傲慢的个性,从而衬托出了短衣帮群体因为不够阔绰而只能在外头站着喝酒,揭示了当时社会阶级分明。第二处是在第十自然段里也有两处写“慢慢”,在首句写到“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15]这里的“慢慢”说明掌柜在悠闲地算账,本来是记不起孔乙己这样的小人物,但当他取下粉板的那一刻,看到粉板的姓名才想起孔乙己的酒钱尚未还清,掌柜能想起孔乙己这样的小人物完全是因为孔乙己的酒钱未还。在这个自然段的末尾处也提到“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16]这是掌柜听完众人说孔乙己因为偷东西腿被打断了,二且被打得惨不忍睹,此时孔乙己处于生死未卜,但掌柜对孔乙己的生死只字未提,内心毫无波澜。仍旧“慢慢”算账,这里的“慢慢”更加凸显出掌柜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把钱财视为第一位的市侩商人,同时也映射出了孔乙己就是大家眼中的一块笑料。作者本试图想证明这人物存在是有一丝丝的价值,以为大家离开孔乙己之后,生活会变得乏味单调些,但预想不到孔乙己虽然是这样使人开心与快乐,但没有他的存在,别人依旧过得好好的,故孔乙己在众人心目中是可无可有的落魄的穷酸书生。在最后一处写道“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17]这里的“慢慢”指的是孔乙己双腿伤势严重,独靠着双手支撑步行,这里透露一种凄凉,也揭露了未出场的丁举人的手段之狠毒,同时也暗示了孔乙己的生命即将要走到终结。这个被封建社会教育制度毁灭了一生的读书人,就是这样“慢慢”地离开,默默地在从世间逝去,这个“谩骂”入木三分,加快了孔乙己的走向死亡的终点。而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深沉感情溢于言表。作者频繁运用“慢慢”这几个重叠词语,不止于在刻画当时社会人心冷漠,更在于说明他们也是一群无意识集体,没有意识到自身是一群无形的杀手,将孔乙己一步步推向死亡的深渊。所以孔乙己无论是生理上还是精神上都被一群社会上无意识群体无形地折磨死了。

四.结语

纵观全文对《孔乙己》这篇小说的词语的细致分析,我们得知鲁迅先生对词语的精心挑选,既不显露浮夸做作,也不生硬僵化,反而更加展现了鲁迅小说独有的语言的魅力,他用文字的利刃揭露了人性的黑暗面,把孔乙己这个人物命运的悲剧不着痕迹的显露出来。对于鲁迅小说的学习,除了体悟小说散发出语言的独特魅力之外,更多的是体会文字背后所涵盖的深厚情感。

参考文献

[1]马德茂.感悟鲁迅小说语言魅力[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3):82-83.

[2]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3]肖玉娟.关联词在文本研读中的作用[J].江西教育,2018(36):28-29.

[4]章震.善良的“暗无天日”——对孔乙己悲剧性的深层次探究[J].名作欣赏,2020,(18):109-110.

注 释

[1]马德茂.感悟鲁迅小说语言魅力[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3):82-83.

[2]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3]肖玉娟.关联词在文本研读中的作用[J].江西教育,2018(36):28-29.

[4]引进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孔乙己》一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第16页.

[5]同上,第17页.

[6]同上,第17页.

[7]同上,第17页.

[8]同上,第17页.

[9]章震.善良的“暗无天日”——对孔乙己悲剧性的深层次探究[J].名作欣赏,2020,(18):109-110.

[10]引进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孔乙己》一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第17-19页.

[11]同上,第16-18页.

[12]同上,第18页.

[13]同上,第18页.

[14]同上,第16页.

[15]同上,第18页.

[16]同上,第19页.

[17]同上,第19页.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