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时间:2024-05-07

陈艳霞

一.什么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1】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专家们认为,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必须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最终促进儿童良好品质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即使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

如何实现《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一直是教师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二.《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策略途径研究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但由于在某些程度上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很多品德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课堂教学缺少生气,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了品德课的有效教学。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体会。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条件。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了人的思想、道德、情操、做人准则、爱党爱国、安全等诸多方面;历史知识则涉及了中外古今的文化、人物、历史事件;地理知识也十分广泛,它涉及中外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多元情景,设计多样的活动形式,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等方式,以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与其他学科相联。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曾指出:“本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教师应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以及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从中捕捉、挖掘鲜活的素材,调动学生在课外学习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充实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同时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其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2】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型课程,教材里面到处可见到似曾相识的其他学科的影子——语文、数学、音乐、科学、美术等。如果能用心整合相关主题,可以让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效倍增。例如:

美术绘画进课堂:教师可从美术绘画的角度入手让学生“用手描绘家乡”等。

音乐鉴赏触心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因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一些歌曲引入课堂,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沿着江河走下来”一节中可用《黄水谣》《长江之歌》《我们同有一个家》可用《爱我中华》《七子之歌》《我的中国心》等歌曲来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情感等。

与班队会融合: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推进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本课程主要是以兼职教师为主,而这一支兼职教师队伍中不乏班主任。其中,我就担任着本班这一学科的教学、本班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语文老师等几职。我发现这一学科教材中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的地方真的是比比皆是,教师可针对品德课本相关内容,可以适时选择机会,结合班队会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开展“我爱我的班集体”中队主题活动;“我能行”班干竞选活动等;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开展《校园安全你我他》主题班会,《珍爱生命 健康成长》主题队会;在《品格的试金石》一课教学时,我开展了《咱们从小讲“诚信”》主题班会等。

科学探讨长知识:让孩子们在科学学学科学习中已有接触和铺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查阅文本中提到的相关的科学知识。

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展示集体的智慧”一处让学生设计班级网页标识等。

与语文活动相益彰: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要上中学了》,可以与六年级语文科最后一个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难忘的小学生活》联系起来。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教学“人类的家园”这一单元时,就可以把它和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结合起来;在教学“炎黄子孙的心愿”这些内容时,开展了“我爱自己的祖国”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注意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变为一个整体,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网络,那么学生的发展会更加全面、更加和谐。事实证明,教师若能善于开发利用资源,打破学科教学单兵作战方式,与其他学科相勾连的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3.在活动中体验。

活动是学生参与自我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老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的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在课堂中,我们应注重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明理、践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过去的游戏真有趣》一课中,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玩滚铁环、跳飞机等游戏。一边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游戏,有什么规则,一边介绍怎样玩,亲身示范后,让学生也来体验体验该游戏的乐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较快调动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因此,给学生一个活动的机会,就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表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只有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才能更形象、更具体地感知新鲜事物,引发情感萌动,震憾幼小心灵,从而在内心深处悟出一定的道理,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4.立足本土文化,挖掘地方资源,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

《课标》中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提到:“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课程资源的利用应为教学服务,力求切合实际。”我校地处流溪河湖畔,所处的也是历史悠久的小镇,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如有远近驰名的广州市江丰实业有限公司、水沥红葱、欧派企业、大田马蹄粉厂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家乡的特有资源,通过梳理,结合课程内容,确立为一个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课程编排和实施。如:“家乡的变化”“我爱我校”“感恩父母”“走进江村市场”“走进水沥红葱种植基地”“我们家乡的名人”等活动,让学生走进江丰黄鸡养殖场,了解其养殖过程;参观水马蹄种植基地,与农民伯伯一起收水马蹄,体验劳动的乐趣;参观大田马蹄粉厂,了解马蹄粉的生产过程和马蹄糕的制作过程;走访水沥红葱种植基地,了解红葱的种植、销售、食用价值以及经济效益;到江高公园为烈士扫墓,缅怀烈士,追寻英雄足迹……“教师要根据实际条件,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媒体已有的资源,以及购物、旅游、访友等机会,引导学生适时地开展体验、考察、调查、制作、游戏等活动,通过学生熟悉的材料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针对品德课本相关内容,开展一个个相关学习活动让学生突破了书本与课堂的局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5.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和运用,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与一身,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将教学内容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能迅速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制作一些精美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能有效地激情、启思、明理、导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有效教学是教育界永恒的话题。有人曾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正是在这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我想,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我们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创新,找到更多、更好的有效教学方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

1.余文森.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思考.中小学教育[J]2006.11

2.《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