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内容摘要:《简·爱》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各国读者的广泛喜爱和关注,虽历经百年却终成经典。该作品以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生活经历为原型,成功塑造了一个在男权社会中渴望独立、自由和平等,勇于抗争、追求精神独立的新女性形象,本文从简所具有的抗争意识,追求经济独立和平等爱情角度对作品进行女性主义解读。
关键词:女性主义 抗争精神 独立平等
“女性主义”来源于西方的女权运动,它主张性别平等,男女平权。女性主义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女性主义文学、文学批评也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衍生物。关于女性主义的内涵,说法不一。西蒙·波伏娃认为女性主义是专为女性问题奋斗的主义;吉尔曼认为女性主义是世界范围内女性的一种社会觉醒;凯特认为女性主义是为对阻碍了女性享有应有自由和平等的法律或者风俗习惯等障碍的一种反抗。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女性主义的流派和分支数量也是蔚为壮观的,但是它们的目的是一致或者是相似的,即是批判和进一步改造既存的男权、父权文化。
自《简·爱》问世以来,夏洛蒂·勃朗特便被誉为“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与“引领未来的作家”。《简·爱》成为伟大的文学作品的原因在于它饱含对女性命运的探求和思考,小说创造性地塑造了一位敢于反抗强权压迫、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女性形象,开启了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的新时代。
一.抗争意识强烈
简自幼父母双亡,在舅舅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舅舅去世后,舅母的虐待,表兄妹的欺凌和仆人的歧视,使她受尽了苦难,过着孤苦无依的生活。但是悲惨的生活并没有打倒她,年幼的她自尊自爱,敢于反抗。表哥约翰里德打骂她时,她勇于回击,不顾一切地跟他对打起来;当舅母叫自己的孩子孤立她时,她大喊“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当她被关在黑暗的空房中时,从内心发出“不公正”的呐喊。由此可见,孩时的简已经萌发了独立、反抗强权、崇尚自我的种子。当她被容不下她的舅妈送到劳握德孤儿院时,简从一个地狱走向了另一个地狱。在孤儿院,不仅生活条件恶劣,而且学生经常被教师以莫须有的罪名体罚。对于这一切压迫和不公正,简同样没有委曲求全,仍然坚强不屈和顽强抗争。最为难能可贵的是,简甚至对当时的宗教教义说不,和她的朋友海伦形成鲜明的对比。海伦在宗教的麻痹下信奉苦行主义,对一切压迫势力逆来顺受,认为一切苦难都是上帝的安排,需要忍受苦难,顺从上帝。海伦是当时社会中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忏悔,忍受苦难才能得到上帝的救赎。相反,年幼的简却不认同宗教的教义,她认为这种苦行主义只能让强权者更加疯狂地残暴,受压迫的人不应该向命运妥协,应该进行反抗,为自己争取自尊和自由平等。校长和老师们的恶行令她痛恨至极,她愤怒地对海伦说:“假如她用那根条子打我,我要从她手里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如果大家老是对残酷、不公道的人百依百顺,那么那些坏家伙就更要胡来了,他们会什么也不惧怕,这样也就永远也不会改好,反而越来越坏,当我们无缘无故挨了打,我们一定要狠狠地回击”简的这种反抗精神,在当时十九世纪上半叶的维多利亚时期,无疑是石破天惊和难能可贵的,自然在当时引起了整个文学界甚至是社会的关注和极大反响。虽然当时整个社会仍然笼罩在父权社会的浓重阴霾中,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各种清规戒律,压迫得女性难有喘息之机,更是不能奢谈自由、平等和社会地位。但社会毕竟在进步,资本主义的曙光在天边初现,经过资本主义启蒙运动的发展,女性在觉醒,她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在呐喊,在抗争,在争取平等的人权。简就是应运而生的一个代表性的文学形象。
夏洛蒂·勃朗特塑造的简的形象,直接反映了她自己的生活经历。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生活和简一样不幸,自幼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微薄的收人只能使她们姐妹生活在寄宿学校。学校里教学条件恶劣,校规严厉无情,夏洛蒂的两个姐姐因在学校感染风寒而去世,小说中海伦就是以她的姐姐为原型撰写的。夏洛蒂和妹妹后来跟着父亲在家中读书写字,成年后去做家庭教师补贴家用。但是上层社会对家庭教师的歧视使得他们无法忍受,试图自己开办学校,也没有成功。困苦的童年生活和成年后工作生活上的种种磨难,引发了夏洛蒂的种种思考,为什么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妇女会有这样的命运,为什么女性只能沦为男性的附庸,女性怎样才能争取到自己应得的生活、地位和权利?她把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的期望都融汇到《简爱》这部作品中,赋予简不同寻常的性格特征,使其成为新女性的代表。
二.经济独立
夏洛蒂表达的女性观中包含独立的经济观和职业观,要保持经济独立就离不开一个合适的职业,作品以约克郡为背景,多处提及没有独立财产的女子地位低下,只好依附他人。作者感叹妇女应该努力争取自己的地位,不要过度依附依赖他人。在作品中,女性主义有丰富的内涵,女性不仅要有女性解放精神和拥有独立人格的意识,更要有独立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这样,人格才得以独立。简在这方面无疑是出色的女性代表。最初接触到经济的概念应追溯到寄人篱下时,表哥约翰里德看到她在清闲看书而感到愤怒:“你没有权利动我们的书。妈妈说你是靠别人养活的,你没有钱,你爸什么都没留给你,你该去讨飯的,不能在这里跟我们绅士的子女一起生活。”自此,简·爱意识到她自己没钱,得靠别人养活,导致在家里没地位。她努力安分守己,甚至讨好他人,可依然受到歧视、虐待。随着年龄的增长,简·爱觉察到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高,而自己只能仰仗他们,依赖他们生存。通过悲惨的童年经历,她明白了只有自食其力,获得经济的独立,才能论及人格尊严的独立平等。在桑非尔德庄园里,因经济地位低下,简自卑敏感,每当罗彻斯特给她财物以示爱意时,她总是觉得他是在施舍,她要的是彼此平等的真爱,她看重的是感情,而不是物质。同时,罗彻斯特让她放弃做家庭教师,她拒绝了并让罗彻斯特给她尊重,这在维多里亚时代的英国,是罕见的。她渴望爱,需要关怀,更想获得自由,但又不想通过他人甚至是自己所爱的人的施舍和给予。她渴望的爱情是两个独立的平等的男女之间的爱情,而不是俯视和施舍的爱情。这一观念,在当时社会无疑是少有且需要极大勇气的。为了追求经济独立,简拒绝了罗切斯特要其辞职并做其情妇的要求,拒绝了其多次的馈赠,甚至不惜离开自己所爱的人。从简.爱强烈追求经济上的独立也可以看出她的自爱,自尊,自强,自立 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她最终以拥有叔叔的大笔遗产的独立身份嫁给了罗彻斯特。简·爱最后说:“我是一个自由的女人,我是一个独立的女人”。
三.爱情平等
从亚里士多德之后,就一直存在着对女性的偏见,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是主体,而女人则是男人的附属品。而在长期的欧洲的中世纪社会中,甚至在作品当时的时代,整个社会对两性的定位和观念也一直都是这样。所谓爱情,也只是男性对女性的挑选,女性追求爱情方面是没有自由的。爱情也只存在于传说和童话里。在《简·爱》当中,虽然简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家庭教师,但她却大胆地坦白自己对主人的真挚强烈的爱情,捍卫自己追求爱情的权利,因为她坚信“人人生而平等”。但是,当她知道罗切斯特是一个已经结过婚的人,虽然他也深爱简,但他只能将简·爱当成自己的情妇时,她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种不平等的安排。对于简来说,做情妇就意味着要丧失女性的自尊,与其作为男人的附属品,依附于男人,不如早日分开。于是,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离开了自己深爱的罗切斯特。离开了桑非尔德庄园,来到一所小学教书,与一群穷孩子们生活在一起,虽然生活十分简朴,但是她感受到了人格和尊严的存在。后来,当桑非尔德庄园遭遇大火,罗切斯特的妻子堕楼身亡,罗切斯特双目失明、一无所有时,简并没有抛弃他,受爱情的召唤,回归她的爱人。由此来看,简一直在坚守着自己的真爱,始终追求自己主宰的爱情和生活。但这种爱情的前提是双方人格和地位的平等。
四.结语
《简爱》的意义就在于其塑造了一个与以往女性形象完全不同的新女性的形象。在此以前,男性文學是西方文学的主流模式和方向。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主要是男性,女性只是点缀和附属。更重要的是整个文学作品的审美视角完全是男性视角,在这样的男性文学中,女性的形象是美丽、善良、温顺和善解人意,至于自由、平等、尊严这些东西好像与女性无关,其内心的感受更是无需考量。而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简·爱》改变了这一切。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出身贫穷,长相普通,经历曲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平凡女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不屈从于命运的不公,不仅勇于同命运抗争,而且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在爱情遭受考验和磨砺的状况下,坚持了自己平等、自尊的信念,并最终赢得了真正平等的爱情。历经磨难,终成正果,简通过自己的坚强意志和信念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把控了自己的人生。这是一部真正的女性主义的作品,作品的唯一主角是一个女性——简,任何一个男性,哪怕是罗切斯特都是不折不扣的配角,而且完全被简的光芒掩盖。自从《简·爱》问世以来,虽历经时代变迁,一直都是人们常读常新的经典之作,而简这一形象也一直成为广大女性抗争命运,追求平等自由和爱情的榜样,永远闪烁着女性主义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陈畅.浅析《简·爱》的女性主义意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5).
[2]王强春.女权主义视角下简·爱的独立人格分析[J].文学教育,2011(5):131.
[3]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黄源深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8.
[4]余宁.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分析[J].前沿,2010(06).
(作者介绍:刘明霞,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应用语言学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