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丁 孟
从社会保障的层面看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原则
丁 孟
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来说,已经成为了教育保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体现了高校中教育的公正性。为了保证贫困生可以顺利的完成学业,高校贫困生资助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社会保障 层面分析 高校 贫困生资助 原则分析
对于这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性,所以通过进行贫困生资助,不仅可以确保学生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才。
1.无偿救助。对于无偿救助来说,就是学生在达到某一程度经济困难时,就要及时进行无条件的资助。如在发放困难补助时,就要从学生的困难程度上出发,但是对学生自身的实际付出上来说,却是相对较少的。由于不能强制要求其付出义务,所以使得这一原则受到了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限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无偿救助已经成为了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的基本,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也要避免出现随意扩大的现象。因此,在利用这一原则的过程中就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来进行,避免出现次生问题,如依赖等现象。
2.权利与义务。对于这一原则来说,就是学生在获取资助资源的过程中要付出相应的义务。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学生所拥有的资助权利要大于应尽的义务,且这种获取的条件就是要让学生付出相应的劳动。与无偿救助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这种原则的运作资助资金是双向的。从其优势上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参与与付出,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避免学生出现了消极的心理。
3.竞争原则。在竞争原则的影响下,学生想要获取这一资助,就要超越对手,所以也就决定了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这种资助。对于奖学金以及助学奖学金来说,就是要坚持在竞争原则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其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个人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获取这种奖学金属于一种奖励的方式,其次才是经济上的资助。所以针对这种竞争原则来说,只可以对部分的贫困生产生出资助的作用。学生在争取奖学金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贫困生的竞争与进取意识,同时也可以借助奖学金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从而促进学生实现健康的发展。
1.现实基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分类资助已经成为了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基本思路之一。通过调查可以将高校中的贫困生氛围生存型、生活型以及发展型贫困。生存型贫困生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生存,主要是因为难以从家庭上获取的经济支持相对较少,所以在衣食上也难以得到保障。生活型贫困生所面对的文本提主要是生活上的问题,就是说学习生活上的保障问题。且对于这一部分的学生来说,可以从家庭中获取基本的衣食问题,但是却难以满足学习上的需求。发展型贫困则主要是针对虽然解决了生存与生活上的问题,但是却需要面临由于经济上的拮据而对身体、心理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所以也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不同的。
2.耦合的方式。从贫困生所面对的问题上来说,想要解决好生存问题就要在这一体系中建立出优先的地位,需要保证对生存问题的救助是无偿的,这样才能体现出社会的公益。针对生活问题来说,就可以借助权利与义务上的相关原则来进行资助。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资金是可以实现可循环发展的,并达到理想的资助效果。所以在权利与义务原则的影响下,也就可以运作好庞大的资金,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主导作用。如借助助学贷款来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业,或是也可以借助勤工俭学来解决学习上的支出等。针对发展问题来说,就要适当的引入竞争机制,帮助学生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资金,从而缓解好经济上的压力,实现全面的发展。竞争原则只能让少数学生得到资助,解决好发展问题,但是对全体贫困生的发展却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而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大学中去。
3.耦合的效应。在耦合后的影响下,可以凸显出资助资金在资助体系中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解决好相应的问题,从而实现最终的目标,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努力,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与长远的发展。其次,是可以借助无偿救助、权利与义务以及竞争原则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努力,缓解资助资源稀缺与贫困生群体不断增加的矛盾,避免贫困生出现消极与依赖的心理,提高学生的自立精神,实现助人自助的资助理念。最后,在耦合的影响下,还可以应对好资助实践中的问题,整合好资助项目,明确具体的群体目标以及程度目标。资助项目的分化可以减少申请随意性等问题,减少了认定上的压力,避免出现资源挤占等现象,保证了资助资源的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想要促进贫困生实现更好的发展,就要坚持从社会保障的层面出发,正确的认识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原则。同时还要做好分析工作,及时对贫困生进行资助,保证其学业上的顺利,从而促使学生长远的发展。
[1]高玉玲.从社会保障的视角看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原则 [J].青年探索,2007,(02):65-67
[2]高玉玲.吴成霞.杨小玉等.高校贫困生资助效益研究 [J].当代青年研究,2009,(12):57-60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