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丁昊文
浅析《一个女人的史诗》的另类史诗性书写
丁昊文
《一个女人的史诗》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传统史诗性书写不同,严歌苓将“史诗”的关注焦点放在了女性的成长和情感生活上,脱离了宏大叙事和对历史的直接描写,转而从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入手。严歌苓这种另类的叙事手法给中国文坛的史诗性书写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史诗性 另类 日常 感情 成长
“史诗性”一直中国现当代作家写作时的一种追求,作家心中的史诗情结也催生出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史诗”的概念最初来自于西方,原意是描写重大历史事件和塑造著名英雄形象的长篇叙事诗歌。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和理论中的史诗意识其实是从世界文学遗产中的引进,用于形容和把握某一类长篇小说的文学范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洪子诚给出了关于“史诗性”的定义,即“揭示‘历史本质’的目标,在结构上的宏观时空跨服与规模,重大历史事实对艺术虚构的加入,以及英雄形象的创造和英雄主义的基调”。然而与传统意义的“史诗性”作品不同,严歌苓通过对在特定历史时期女性形象的塑造,试图给我们展现出属于女性的、关乎世俗生活的另类感情史诗。《一个女人的史诗》在开篇的一句话便是“一个女人的感情史就是她的史诗,国家的命运反而是在陪衬她的史诗。”可以说,作者对史诗的独特理解是整本书的关键所在。现就对严歌苓这种脱离了英雄性、民族性的另类史诗性作品书写之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给小说命名为《一个女人的史诗》,顾名思义是关于女性展开的史诗叙述,所以小说的中心放在田苏菲作为女性的成长过程和她的“红色浪漫”上。与传统史诗作品在着眼的角度有所不同,传统史诗性作品的主人公大都是选取在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关键人物,并把其放在重大历史事件中进行正面刻画,而严歌苓在叙述时并没有塑造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光辉形象的突出正面人物,而在感情和生活琐事中展现女性的坚韧与伟大。这两种方式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追溯核心,都是意在刻画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的人格光辉。
田苏菲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小镇女孩,由于被人“拍花子”而弄丢了一件毛衣,虽然年纪尚小的她并不十分清楚什么是革命,但出于对母亲的惧怕和对小镇的厌恶,她决定跟女伴伍善贞一起去投身“革命”的队伍。真正让她心理成长起来的是她单方面追求调来的宣传干部欧阳萸之后,并且随着他和欧阳萸的感情发展这种变化越来越深刻,这种近乎疯狂的爱使她开始自省、开始改变、开始比较。他在反思中成长,反思中成熟,她对欧阳萸的感情也在反思中不断升华。田苏菲的伟大和坚持根源于爱,也是向情感和现实妥协的结果,或者说,这种妥协也是出于田苏菲作为女人的爱情本能。三年饥荒、文革时期以及作为丈夫的欧阳萸不得志时内心的自我流放,都是田苏菲主动经历的一次又一次铭心刻骨的磨练,她经历了残酷的革命和政治斗争,经历了家庭生活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经历了世态炎凉,也经历了嫉妒的痛苦熬煎。她变得成熟变得强大,也变得市侩。女性的光芒也就在此时发散出来,她骨子里继承她母亲的品性,在一次次生活的磨练和爱情的无悔献身中愈加坚韧顽强,一直在为家庭和爱情默默奉献。
她的伟大是社会现实和爱情的双重结果,无法脱离身后的历史社会原因而单独考虑。作者对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塑造也在感情生活和社会现实两个维度同时进行刻画,对人性光辉的描写更加真实丰满,塑造了一个个身边的“平民英雄”形象。
作为一部反应女性成长的小说,关于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推动是放在一个又一个冲突上的,而冲突的主要方面则是侧重于情感冲突。这些生活化的冲突的描写意在揭示当下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这种描写不同于其他史诗性作品,这些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往往正面宏观描写较多而对普通人民在生活中的挣扎描写较少。《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的这些冲突根植于时代的大背景之下,而又立足日常生活,贯穿于整个叙事过程之中。在这些日常矛盾冲突的制造中,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宏观与深刻的把握。
作者围绕变革的一代人的日常生活展开描写,善于在普通生活中找寻切入点,巧妙地插入田苏菲与其他人在感情、生活以及政治上的冲突。而这一次次冲突的原因却是与社会时代的大背景分不开的,一次次小说中人物的个人矛盾,都是在时代背景下普遍存在的社会矛盾的真实映照。具有代表性的是女主人公的女伴武善贞的遭遇。她势利、自私、虚伪但是又有仗义、善良的一面;她怂恿小菲一起参加革命,却又对革命一知半解;当她融入了红色的集体中,表现出正直坚定,却又在私下做一些灰色交易。关于伍善贞这条叙述支线的高潮便是当她得知父亲昧着良心,用解放军战士的生命捞取利益时怒不可遏,带着公安局去当着父母的面抄了自己的家,与父母划清了关系。再后来的一次政治事件中,她又与她的丈夫划清了界限。然而,在文革中当她失去了一切后,他又回到了那个又爱又恨的家,跪在了母亲面前……我们无法苛责伍善贞做出的种种选择,可以说,她一生的种种冲突和矛盾抉择是时代的必然,是那一动荡年代无数年轻人的选择,她的矛盾便是当时中国千千万万革命者都会经历的矛盾。正是这种关于日常生活的矛盾刻画所映照的社会现实,使严歌苓作品的史诗性得以表现。
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把人物冲突生活化的描写和对社会矛盾的宏观把握结合起来,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挣扎深刻的展现了大的历史图景下普遍存在的社会矛盾。
史诗性作品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关于历史和时代的宏大叙事,反映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变革与发展。而严歌苓脱离了正面描写历史的传统模式,她把关于历史的正面叙述隐藏起来,反而从女主人公田苏菲个人的经历出发,侧面表现历史。她把国共内战、土改、三年大饥荒、文革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与时代的变迁消解在田苏菲个人和家庭的经历中,以小见大,表现历史的进程。
小说以田苏菲和小伍一起去“革命”为开始,后来田苏菲进了部队被分进了文工团,这边奠定了整部小说红色基调,以后的叙事的展开也都与政治历史息息相关。作者把关于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描写穿插在田苏菲成长过程中,比如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开始时田苏菲跟随文工团下乡宣传,尖锐的矛盾和阶级冲突反而在小菲和男主人公欧阳萸感情的发展中居于次要,男女主人公在革命中展现出来的人文关怀也使历史叙事温和起来。再比如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已经成为小菲丈夫的欧阳萸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划为右派,关于政治斗争和欧阳萸被定罪被批判的场景却很少有正面描写,作者写作的重点却在于小菲作为一个未曾经历过生活的女性在一件件意外发生时心理的成长和生活技能的成熟,刻意淡化历史叙事并把其融入到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琐事上,这种侧面描写却凸显出了文革的真实面貌和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知识分子及其家庭的普遍现实。
从整体上看,作者一直试图把时代的重大变迁这一史诗性作品的要素转化到构成历史的一个个小人物身上。通过对小人物的情感和生活的描写以及成长中的无力与无奈展现历史的前进过程。这种另类的“史诗性”书写较之于传统虽然欠缺少许严肃性,但更贴近生活,更有利于读者把握真实的历史。
《一个女人的史诗》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爱情、历史和政治的深入思考。本书的独特角度给了史诗性书写一个新的可能性,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也使严歌苓的女性书写走向了与历史结合的更广阔的世界。
[1]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M].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2012.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古耜.史诗意识与20世纪中国长篇小说[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4]李如春.论《一个女人的史诗》的女性叙事[J].文学教育,2012(07)
(作者介绍:丁昊文,武警警官学院2014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