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童戏》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4-05-07

袁志红

浅谈《童戏》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袁志红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离不开游戏,他们在游戏中欢笑、在游戏中放松心情、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在开展《童戏》的这次综合实践中,发现如今的孩子为什么不会玩,为什么不会游戏。那该如何解决?

游戏 问题 对策

1.问题

昔日的居住条件远远比不上现在,狭小的居室关不住孩子,孩子们都想办法往外面跑。那时的治安状况也比较好,家长们也很少担心孩子们的安全。现在,居住在空间宽敞的小区里,几十名小孩子却没有一个会玩自制的玩具。现在的孩子都变得懂事了,不会到处去玩,除了对着电脑,一般也就是家长带着踩踩滑轮、骑骑单车之类,顶多再拨弄一下玩具车、机器人。我觉得觉得孩子们没有以前“野”了,生活的圈子好像变得更窄了,似乎也少了以往的乐趣。

1.1 家长望子成龙。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不断“深化”,几乎使每个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和自身的三重压力,孩子的空闲时间就越来越少了,根本无暇去享受他们的年龄应有的欢乐。家长们认为让孩子玩不如让孩子多做些作业,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此外,父母们希望孩子多玩那些所谓的可以开发智商的游戏,怕孩子落后于其他小朋友,另一方面也怕孩子在花园里、高楼下、马路边玩游戏不安全,如:小孩在玩耍中难免被磕着碰着,甚至擦破点皮什么的。一些家长对此惊恐万分,以危险为由断然叫停。

1.2 学校以安全为重。现在的学校把安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因此连春游、参观等常规活动都被逐步取消了。由于现在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很多学校人满为患,导致学生活动空间不足,并且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不容有半点闪失,而游戏一般具有运动性特点,学校惟恐在游戏当中出现闪失而无法向家长交差,所以就不怎么提倡与组织了。另外现在许多学校的操场、空地都已水泥化或绿化了,孩子们由此失去了玩耍的大操场,这样学生们便失去游戏的空间与时间。

对照我国当前的竞争教育,压力与焦虑始终伴随未成年人成长的整个过程。教育者应该认识到,游戏不仅是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方式,更是儿童应享有的权利。我们是否应当有所反思?教育不该是千军万马逐鹿中原,而应当是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培养人格健全的人。

2.对策

一个时代的物质营养素决定一代人的体格状况,一代人的儿童游戏文化造就一代人的精神品质。儿童游戏绝对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精神营养素。然而,纵观现在城市孩子的状况,的确令人忧虑。他们几乎全是独生子女,相对封闭的单元楼房、冰冷的防盗门隔绝了以前开放式的居住环境;升学的压力让他们的闲暇时间少得可怜;电脑虚拟游戏代替了以前鲜活生动的游戏。当孩子们的娱乐形式苍白贫乏得只剩下电脑游戏的时候,我们下一代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面临多么大的危机!

2.1 要创造玩的条件。现在各种玩具的丰富,家长的溺爱,阻碍了孩子们想象力的发展。回忆起小时候动手做各种玩具的情景,现在我还觉得自豪,动手的快乐甚至还胜过玩乐。游戏是训练儿童大脑协调能力最好的手段,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独立性。家长可以先要带着孩子一起玩,孩子一旦掌握了玩的技能,并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美好的体验,就会自发地组织同龄人一起玩。学校可以在课间开展传统游戏活动或者利用体育课专门教授孩子玩传统游戏,提供原始材料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寓教于乐,这样既培养少年儿童的健康人格,又给孩子注入传统文化的血液和爱国主义精神。

2.2 多接触集体游戏。现在由于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孩子们交流的机会随之减少,他们的很多时间可能都是在看电视和电脑游戏中度过,这样的孩子增长的是个人技巧性能力;缺乏的是与别人合作和分享的机会。家长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孩子们与外界接触,让孩子们在与小伙伴玩的过程中,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分享快乐。

3.免费开放更多的公共游戏活动场所

学校在课间开展传统游戏活动或者利用体育课专门教授孩子玩游戏,提供原始材料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寓教于乐,这样既培养少年儿童的健康人格,又给孩子注入传统文化的血液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如今独生子女多,不仅学校要主动示范,家长也要鼓励和接纳儿童特别是同龄儿童串门访户共同游戏。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确保少年儿童开展健康快乐的游戏活动,并加大相关设备的投资。

童年,是对生活最美好的记录;游戏,是对童年最珍贵的回忆。童年如梦。童年的光阴,是游戏的天堂;童年的游戏,犹如梦中的鲜花。提倡有益的传统儿童游戏文化,给孩子们构筑一个健康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儿童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不仅事关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我们民族国家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思考与积极的行动去对待。

[1]周春红.游戏精神观照下的课堂教学互动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曹聪.游戏精神观照下课堂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鹤边镇泰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