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这既是弘扬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能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修养,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准。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知识的结晶,也是大学生应该继承并铭记于心的精神食粮。***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具有十分重要的紧迫性和现实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是指在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激发人奋发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是正能量的传播根基,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精华部分。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1.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集中反映了历史潮流,体现着时代精神,代表着人类文化的未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之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正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丢掉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先进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2.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潜在因素
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承担者,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大学生的努力。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以传统文化为前提,只有把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赋予现代化以民族特色,也只有这样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现实的、具体的、有活力的现代化。例如英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最早走向现代化发展的国家之一,也是西方保存传统最多的国家。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现代化教育中,应当加入传统文化教育,以增加教育的深度和力度。
3.中国传统文化是解決当代大学生问题的重要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现代大学教育重视专业知识,强调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侧重于大学生毕业后的生活和生存,而较少涉及引导大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的内容。知识和技能只能保证生存,但对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缺乏关注和思考,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我们冲击影响很大,但也有我们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和淡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充分挖掘和拓展传统文化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寓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充分发挥文化渗透性强、影响持续久的作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情感世界,使大学生在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的精华在几千年之后的今天,仍然保留着巨大的生命力和价值,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大的价值。
1.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进步的精神纽带,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思想就强调以治国平天下为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以大一统为理想的社会状态,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放在首位。几千年来,爱国主义被一代代传承下来,融入到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奋斗不息,甚至抛头颅洒热血。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无不体现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崇高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高校教育中,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让大学生真正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真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崇高的人格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儒家文化非常强调人格的完善,孔子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他更是主张把“圣贤”、“君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君子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追求崇高,追求正义,讲究道义。孔子强调,人生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无论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君子都应该保持气节和崇高的人格,做到不卑不亢、无所畏惧,正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宋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史记》中的“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都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人格精神和魅力。这些崇高的人格精神有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格修养和塑造。endprint
通过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透过文化的渗透与宣传,使大学生对内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对外能够保持自强不息、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意志力,帮助大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克服一切困难,锲而不舍、勇往直前。
3.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它强调和谐与协调,正所谓“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和”是一种理想境界和状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包容力。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崇尚和谐的思想彰显着追求的愿景以及肯定生命的意义。儒家基于“和而不同”的思想提倡人际关系交往的和谐状态,让人与人能够以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
目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矛盾凸显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问题和新矛盾。要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整合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就要大力提倡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中的和谐理念,让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在多元文化和利益的冲突碰撞中学会包容和体谅他人,学会用和谐理念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珍贵的财富和宝贵的遗产,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完善的人格,提高大学生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必须结合教学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將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1.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
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全面、系统地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最有效地教学方法。要在思政课程中安排专门课时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经典中选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内容,帮助大学生解决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陶冶情操,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鉴别能力。同时要注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精美的课件、微课和视频等各种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
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塑造人格、陶冶情操、启迪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物质环境中修建包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建筑,雕塑、橱窗、板报、横幅、标语、路牌,乃至草坪中的警示语,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场景、细节和角落中,让大学生时时刻刻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首先,可以定期举办传统文化学术讲座,邀请社会上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给大学生进行传统讲座,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内化于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其次,应该把握重要节日、纪念日和重大历史事件,举办相关的宣传活动,邀请道德模范、文化学者、专家教授作专题报告会,用榜样的力量号召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再次,可以举办读书和竞赛活动,例如经典阅读、诗歌朗诵、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经典格言比赛,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最后,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如祭孔大典和穿汉服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要将传统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现在,互联网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大学生走在时代前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世界、了解社会,因此网络也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高校应该建立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把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网络教学方式传授,让传统文化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中都得到有效传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高校有关部门要重视网络环境的建设、维护、监督和管理,净化上网环境,构建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网络文化,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其次,要积极通过网络宣传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适应网络的特点,利用QQ、微信、微博、博客、网站等各种新平台宣讲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常识、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中华诗词等,让大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高校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要创建有影响力的专门网站,即“红色网站”。通过“红色网站”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借助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各种形式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网络时代的到来,继承传统文化带来新的变化和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3,(14).
[2]帖伟芝.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2).
[3]刘吕高.田崇军.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作用[J].中华文化论坛,2014,(3).
[4]江海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功能作用与价值定位[J].理论月刊,2014,(6).
[5]张谨.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新论[J].理论月刊,2014(6).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及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7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高宏涛,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