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穿越雨林之弧》中的创伤与身份建构

时间:2024-05-07

彭钟哲

《穿越雨林之弧》中的创伤与身份建构

彭钟哲

《穿越雨林之弧》作为山下凯伦的处女作,以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讲述了许多人由于种种原因遭受苦难并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山下凯伦以众人的身份命运为线索,以创伤事件的逐一发生为脉络,揭示了创伤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与结束的方式,这为从创伤理论切入小说进行分析提供了可行性。本文从创伤者的身份建构出发,以创伤症状的集合者石丸一正为例,借助心理学中的创伤理论分析小说中创伤事件的发生,探讨如何规避与治愈创伤,从而使读者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正确面对创伤、接受创伤和积极寻求应对创伤的方法。

《穿越雨林之弧》山下凯伦创伤理论身份建构

山下凯伦出生于南加州,为第三代日裔移民后代,目前在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执教,主讲创造性写作和亚裔美国文学课程。山下凯伦的主要文学创作在小说与戏剧领域,小说尤重。迄今已出版五部反映文化交融背景下日裔移民在美洲生活的小说,即《穿越雨林之弧》(1990年)、《巴西-马鲁》 (1992年)、《橘子回归线》 (1997年)、《K圈循环》 (2001年)、与《I旅馆》(2010年),并于2010年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山下凯伦的作品多关注自然环境的破坏、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的变化、不同文化之间的杂糅碰撞。《穿越雨林之弧》作为山下凯伦的处女作也包括了这些特点,小说讲述了许多人由于种种原因遭受苦难并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Trauma(创伤)一词在小说中也出现多次。各人的创伤经历如:羽毛学专家马内·佩纳历经生活中的苦难后终于成名,妻子奥古斯提娅却无法忍受他每天演讲、出席各种会议采访的名人生活,带着孩子离家而去,他自己对于羽毛具有治愈功能的信仰也在病灾面前轰然倒塌;“三只手”怪人乔纳森·阙普在玛塔考经历了事业的大起大落,最终他的爱人米歇尔也因两人在自然与利益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异悲愤回法国;巴提斯塔·贾潘饱受对妻子塔利娅的相思之苦,在政府进行大肆的鸟类屠杀时无奈放走自己心爱的鸽子,却无法改变它们被毒杀的命运;生性善良的石丸一正做尽慈善却仍满足不了人们的贪婪欲望,被人胁迫与追杀,目睹了奇科·帕克因自己而被枪杀以及从小陪伴自己的球缓慢衰竭消失却无能为力。

山下凯伦对小说中每个人的创伤经历和感情变化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尤其是对主人公石丸一正的经历,可以说他经历的创伤中包含了其他所有人的创伤。而作为少数在天灾人祸中生存下来的小说人物之一,石丸一正在经历创伤后逐渐恢复的过程中完成了其身份的建构,也贴合了小说生态创伤与呼吁环境保护的主题。

一.创伤与回忆:谁的创伤?谁的回忆?

“创伤”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创伤理论”(TraumaTheory)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学者凯茜·卡鲁斯在《沉默的经验》中首次提出。卡鲁斯将创伤定义为某些人“对某一突发性或灾难性事件的一次极不寻常的经历”她认为,灾难将会在人们的内心留下创伤,但心理创伤不是出现在灾难发生之时,而是在灾难发生之后的某段时间,留在人们的灾难的回忆中。灾难在受害者的心里留下阴影和伤害,会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小说中主人公石丸一正在童年时被海边的不明冲击震晕,醒来后发现头的前方跟着一个小球。尽管作者没有讲述石丸一正在经历这一事件后心理上的变化,但是从他在日本独自做列车安全检查员的经历以及后来在巴西被GGG公司员工监视时的想法可以看出,石丸一正整个童年、甚至在成年之后都被同伴孤立、没有朋友,这也导致了他不太懂得与人沟通交际和难以信任他人——“过了一会儿,一正意识到他再次变成了这纷扰的世界里孤自的一人,除了他的球,没有人能够说话或信任。”

“心理创伤”是创伤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指某一事件或灾难给受害者的心灵留下的难以愈合的伤害,受害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因此“心理创伤”主要有两种形式:个人心理创伤和集体心理创伤。(薛玉凤5)一些学者强调后者的重要性:讲述有关创伤与生存的故事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一种集体行为,因此这需要人们彼此间相互合作,需要有听众、有人见证,这样有助于其他读者或听众间接体验创伤的经历。《穿越热带雨林之弧》的叙述者是石丸一正头上的球,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和上帝般的全知视角讲述各人经历的回忆,根据球的回忆读者可以发现,虽然石丸一正与小说中其他人物的经历和命运各不相同,但导致他们创伤的原因却有着不能分割的联系和共同点。小说结尾处球道出“现在所有的记忆已经完整,我要跟你们说再见了。你在问是谁的回忆?到底是谁的?”尽管球的叙述打破了与石丸一正在一起的时空限制,知晓许多他所不知道的事情,但球通晓石丸一正的内心,而这一般只有通过人物自己才能感受得到,因此笔者认为这段回忆可以被认为是石丸一正借球之口所叙述的自己的回忆,另外由于这段回忆包括了所有人的创伤经历,也可以被认为是所有经历了灾难与创伤的人们的集体回忆。

二、“他者”身份创伤下的身份建构

“他者”(TheOther)是相对于“自我”而形成的概念,指自我以外的一切人和事物。凡是外在于自我的存在,不管他是以什么形式出现,可看见还是不可看见,可感知还是不可感知,都可以被称为他者。(张剑118)他者对于自我的定义、建构和完善必不可少,自我的形成依赖于自我与他者的差异。他者的概念在西方文学批评中被广泛使用,暗示了边缘、属下、低级、被压迫的状况。《穿越雨林之弧》中的主要人物正是这样一群被正常人边缘化的“畸形人”他者:在巴西被当地人称为“带球的日本人”的一正、三只手的怪人阙普与其三只乳房的妻子米歇尔、无法生育的贾潘夫妇转而迷恋鸽子、坚持光足行走与信仰羽毛有治愈功能的佩纳、带同性恋情节的帕克与吉尔伯特。由于他们与正常人不同的特点,他们在一开始被人们排斥,渴望通过创造一番事业融入正常人、被人们认同甚至赞颂,然而他们的努力作为还是得不到人们的完全认可,逃脱不了自己“他者”身份的烙印,最终走向各自事业的失败。以主人公石丸一正为例,在日本,因为自己球的警报特性发现了列车车轨的潜在危险,救了许多可能的人的性命,一度受到了政府的奖励重视并当上列车安全检查员,但是不久政府想出了替代他的方法后马上将其解雇;到了巴西后石丸一正赢得博彩,把大部分的钱财用来施舍,人们却把他当傻子,重复地排队向其索取财物,甚至在失踪时人们把他当作获利的手段敲诈他的堂兄藤原浩;一正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帮助阙普寻找玛塔考的磁性塑料矿地,却被当成开矿的工具被软禁监视起来,与世隔绝。最后一正和罗德丝搬去农村隐居,至此可以说他所做的一切融入正常人的努力都宣告失败,强行挣脱“他者”身份的过程使他迷失、经历精神创伤。小说中提到“一正以为我是被我们行程里的压力或者被孤立的精神创伤和涉及到的危险所折磨” (Yamashita158),虽然球的衰竭是由于病菌的侵蚀,但可以推断出一正是因为自己有这些感觉才会联想到球的衰竭可能也是出于和他同样的原因。在球消失之后,石丸一正再次成为了一个人们所不认识的他者,而这种“匿名”生活反而使他重新找回自己:“在这近来萌生的匿名感中,一正从前对于巴西的爱和生活再次回来了”,山下凯伦对于这群人的细致描述表明了她对于被边缘化和孤立的少数人的认可与关怀,一正重新开始爱和生活的命运安排对于同样有着这种身份创伤的人群而言无疑是一种创伤的治疗和未来的希望。

三、雨林破坏生态创伤下的身份建构

当代科技给人类带来日新月异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灾难频现,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开始在作品中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在《穿越雨林之弧》对于几个人物的描述中也传达了山下凯伦的生态伦理意识。如把鸽子当成孩子一样爱护的贾潘和收养各种鸟类并给它们一一取名的鸟类专家米歇尔。当政府发现斑疹伤寒的病毒寄生在鸟类的羽毛上后采取喷洒DDT消灭所有鸟类的极端措施,结果导致“不仅是鸟类,还有那些小动物、家畜、昆虫甚至那些不知道情况迎接飞机的孩子们都死了”,这与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所描述的情节相仿。不仅是野生鸟类,家养的鸟类也难逃被屠杀的命运,贾潘在无法劝阻这一行动的情况下无奈打开所有鸟笼让鸽子逃走,Michelle带着所有的鸟逃离这片死亡之地回到法国,“玛塔考很快被毒死了的鸟类覆盖,堆积的尸体到了膝深”。同贾潘和米歇尔一样,一正也经历了由于生态破坏而看着自己的球衰竭消失的创伤。GGG公司对于玛塔考磁性塑料的大规模挖掘和开发对雨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因此遭到了自然的报复:一种未知的病菌开始侵蚀所有由这种磁性塑料造成的东西,汽车、建筑、信用卡、CPU、整形手术的填充物、人造器官等都被侵蚀消散,人类的生活陷入瘫痪和恐慌,本想着能够用这种新型材料帮助人类更好生活的一正不仅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还失去了从小陪伴自己的忠实伙伴——和磁性塑料同样材质的球。山下凯伦把经历生态创伤的石丸一正建构成了一个同雨林里生活的所有人一样的生态破坏的受害者身份,以此表达出她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警醒世人因人类私欲而破坏生态环境最终也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四、叙说创伤的普世意义

“没有创伤,就没有成熟;没有理解创伤的能力,就不会真正地长大成人”,成长的每一步都有创伤相伴相随,没有创伤就没有成长,因此,与成长相伴的心理创伤是不可避免的,《穿越雨林之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经历了不同的创伤,这些创伤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全世界人都会经历到的、集体的创伤——被边缘化和孤立的创伤、生态破坏的创伤、婚恋中的创伤都是我们普通人都能感受和经历过的。山下凯伦将石丸一正作为一个经历了各种创伤并走出创伤阴影的例子表明了尽管创伤不可避免,但是人们可以正确面对创伤,接受创伤、积极寻求应对创伤的良方,只有这样,经历的创伤才有意义,人才能因此成长。

[1]施琪嘉.创伤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2]薛玉凤.美国文学的精神创伤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张剑.他者[J].外国文学,2011 (1).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