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马婷婷
论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的协同教学
马婷婷
协同培养是目前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方法。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存在着教学资源匮乏、课程教学强理论弱实践、实践教学条件差、实践师资评价与监管不完善等问题。从学校不同院系之间的协同教学、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及学校与外部院校及各机构的协同合作三方面探讨了湖北文理学院改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实施协同教学的基本路径。
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协同实践
构建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体制机制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协同,已经成为系统推进工作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方法。”(李儒寿,2013)目前,国内关于协同培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站在教育管理者的角度从宏观层面研究协同培养机制的内容、实现路径(何郁冰,2012;杨路,2013;张兄武,2013;罗尧成等);分析当前校企合作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蔡新良,2012;李忠云,2012等)
(2)从微观的角度研究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实践内容的协同教学。其中以医学、工学专业的研究居多。
虽然国内关于协同培养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但仍存在一些缺憾,如:重视协同培养宏观理论的构建,缺少具体学科协同教学研究;医学、工学的协同培养研究较多,理学、文学专业相关研究较少。
而当前“落实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建立协同培养体制机制,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我校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总体思路。在此思想指导下,在医学、工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协同培养研究的带动下,对人文社会科学等具体类别课程教学资源的协同建设研究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是将“协同培养”落到实处的具体努力。本文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为例具体探讨“协同培养”在人文类学科的实施办法。
(一)教学资源匮乏
在我国,地方高校尤其是内陆地方高校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学习资源缺乏、专业发展缺乏特色等问题。而地方高校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这些问题更为突出。首先,教师需要通过学习交流的方式才能掌握国内外汉语教学的最新资源,而这些资源集中在北京少数高校中,虽然每年北京语言大学会组织汉语国际教育暑期培训班,但能够参与其中的教师还是少数,而真正能够运用到教学中的可共享教学资源仍然无法做到充分共享。其次,地方高校留学生生源不稳定,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实习基地较远,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
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地方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毫无优势可言,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与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实践内容,构建可操作性强、可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库是发展本专业的方向之一。
(二)课程教学强理论弱实践
地方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同其它教育学类别课程一样,强理论而弱实践。学校采用211教学模式,虽然大学四年最后一年都是教学实践时间,但是前三年的学习基本上以理论学习为主,少量的实践学习也是以发展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主的自主创新训练项目。因此,学生未进行汉语教学实践之前的理论学习,任课教师的教学犹如纸上谈兵,与学生之间无法建立直接的理论感受;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困难,教与学都味同嚼蜡,课堂互动较少。传统的理论讲授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问题亟待解决。
(三)实践教学条件较差
由于地处中部省区,本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国外的交流合作相对较少,学校的留学生生源不稳定,数量少,只能通过与外校合作的方式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但这种实践教学耗时长、学生管理不便且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导致外在实践教学条件难以保证维持。这种实习状况仅限于毕业实习,日常教学实习更是无法保证。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开展协同培养方式,就是要打破地域和资源壁垒,突破自身的这种缺陷,一做到资源共享,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四)缺乏对实践师资力量的评价与监管制度
学生在外实习基本上是散养的方式进行,没有固定、统一的指导老师,主要靠自己的力量摸索锻炼,与在本地进行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相比,还未形成成熟完善的实践师资力量,对实践指导教师也没有相应的监管与评价制度,无法保障教师与学生的权益,也无法保障教学实践的科学有效。
协同教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共同对同一学生群体的教学负责”的教学模式(王少非,2005)。这是一种综合教学模式,由学校协同教学、学生协同学习、社会协同合作的方式构成,能够将学生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各方力量互动协调起来,促使资源和平台的充分利用,使学生学习手段最优化。高校的协同教学主要分内部和外部两种模式。内部协同指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专业及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外部协同指不同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所之间、高校与企业、高校与地方政府或其它社会单位之间的协同合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的协同教学可通过这些方式实现。
(一)通过校内协同的方式整合汉语国际教育相关课程资源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种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汉语语言本体、教育学、第二语言习得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可以和本校内部的教育学、学前教育、外国语学院的相关课程协同合作,打破不同学科、专业和院系之间的壁垒,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分享教学资源。
通过校内协同的方式建设语言教学类课程群教学资源,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教学资源的浪费。比如:与学前教育专业协同教学儿童语言习得部分内容;与外国语学院协同合作共建《汉英语言对比》、《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跨文化交际》等课程;文学院内部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法》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可进行资源整合、改革,使校内外课程资源配置优化,避免资源浪费,也使整个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
(二)通过校企协同、高校与培训机构协同的方式开发新的教学实践点
学校与校外机构协作是协同培养的重要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采用与培训机构、中小学协同开发的方式能够保证教学资源的实践性和真实性。湖北文理学院地处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襄阳以其历史文化、汽车工业和中学教育闻名,其中汽车工业与法国、日本等国有密切的技术交往。据调查,近年来到襄阳进行长期技术交流的外国人员越来越多,工作之余学习汉语的意愿也比较强烈,学校可以通过为来襄外籍工作人员提供商务汉语培训的方式与二汽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而在本地寻求并建立一个小规模的实践教学点。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的建设,关于语言康复、儿童语言口吃等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创新的社会实践方式建立语言康复中心,为有语言障碍的特殊人群提供专业帮助,从而寻求一种新的语言实践方式。
(三)通过利用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的语料库整合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教学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很多教学资源,如中介语语料库、课堂教学示范课、教学软件等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等网站都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材料。教师可利用微信公众号或其它方式引导学生收集相应的学习资源,建立本课程群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各种教学案例资源库、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等。以教学案例作为协同开发的课程资源主体,保证实践课程教学资源真实有效的同时,使教师的教学能够有的放矢,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也能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为语言教学类课程群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做好储备工作,保障该课程群科学有序地建设。与此同时,资源库建立应以社会需求为指导思想,以汉语言教学的最新课程标准的符合度为原则,收集、整合教学案例,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
(四)通过创新机制鼓励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
通过各种奖励机制鼓励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创新学生协同学习方式。一、同一班级内部建立学习兴趣小组,进行分小组教学,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与互相帮助。在分组教学中,教师需要转换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充当活动的组织者或者资源库,在必要阶段对学生工作进行点评与提示,或在充分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答疑解惑。总而言之,淡化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此外,这种协同学习方式需要求小组内部分工精细,责任到人,人人参与。二、将高年级学生中的优秀学员挑选出来以助教的形式一对多辅导低年级学生的课程学习,甚至可以让高年级学生以教学实践的方式给低年级学生讲课。
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运用协同教学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各方的资源和力量,克服地方高校的一些条件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盘活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内外的学习中来。但是如何协调好各合作单位、个体的权责和利益仍需要我们去专门探讨。
[1]王少非.协同教学:模式与策略[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3).
[2]黄学锦,向敬松.谈高校课堂上的分组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8).
[3]练有扬.协同培养: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新路径[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4)
[4]袁久和.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四位一体”协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 [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1).
[5]杨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及其实现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3(1).
[6]潘光文.论普通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的实践转向与协同教学[J].教师教育研究,2010(5).
(作者介绍:马婷婷,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应用语言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