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说话交际能力的训练

时间:2024-05-07

朱沛沛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出了明确要求,而学生口语交际的实际水平让人担心。综观历史与现实等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说话交际能力都是迫切需要进行的。因此提出学生说话交际的训练必须做到两点:规范化和熟练化。并从说话训练与阅读教学、思维训练、写作教学和开展各种活动四方面结合来谈具体的措施。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训练,来达到基本却关键的“辞达”。

关键词:说话交际能力 训练方法 辞达

《论语·卫灵公》中有言:“子曰:‘辞达而已矣。”孔子说:“言语能表达意思就行了。”这个要求好像不高,言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达意,表达清楚就行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却是辞不达意、“言不由衷”,更有甚者,学生会直接说自己清楚意思,但是说不出来,“言不能达其心”。(汉·扬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叙述描绘,注意表达效果”,“直率而清晰地陈述个人的看法,敏捷而恰当地作出应对和辩驳”。因此,提高学生的说话交际能力是迫切需要进行的。

我国古代十分重视说话的艺术。《诗经》说:“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意思说,说话亲热,老百姓就和睦团结;说话动情悦耳,老百姓就安定。汉代刘向在《说苑·善说》中指出:“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把善于说话提到安身立命、安邦定国的高度。常说“一言杀身”“一言兴邦”“一言丧国”等,都是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得教训,说明说话的重要。

且不说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说话作为交流交际的重要工具,起到了推进文明的作用。当今社会,说话交际日益频繁。国际争端、外交谈判,说话可以平息祸端;商业贸易、市场经济,说话可以打通关节渠道;学术研究、阐经释义,思想碰撞带来创新和繁荣;至于日常生活中宣传鼓动、说服教育、交心谈心,哪里都少不了说话交际。因此,提高说话能力是时代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不进行说话训练,就是缺乏现代化的战略眼光。

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更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缺乏说话训练,会导致前面所说的那样,学生的口齿木讷,犹如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叶圣陶早在1924年就以《说话训练》为题,精辟地阐述了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他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学生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个“总枢纽”就能有效地带动语文教学的读、写、听的训练。

如此,说话交际能力训练这项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说话能力训练提出的明确要求,而且“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普遍的现代社会,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显得特别重要,其能力已成为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成分。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在共同所处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学生说话交际的训练必须做到两点:规范化、熟练化。

一.规范化。罗常培、吕叔湘在《现代汉语规范问题》中指出:“语言的规范指的是某一语言在语言、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而汉语的规范化参照此表现为:语音的规范化,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的规范化,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法的规范化,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而对学生说话训练规范化的要求也应是以此为准。日常学生多用方言进行说话交谈,课堂上一时也难以调整,时常会普通话与方言交错出现,自己说的别扭,听者也会忍俊不禁。如此反而会影响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因此多鼓励用规范化的语言表达,是必须进行的。

二熟练化。指说话交际能熟练应对生活的各种需要。应对是交流的关键,在需要的时候说恰当的话。不少学生认为说话用不着学和练,认为自己本来就会说话,而考试也不考说话,所以没有想过还要学习说话。甚至会对说话的同学怀有偏见,认为他们“耍嘴皮子”,华而不实,“嘴尖皮厚腹中空”。这些错误观念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说话的积极性。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使他们不愿说话,逐步将自己封闭起来。因此,要消除学生的顾虑和杂念,克服胆怯心理,增强自信。当然,在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情境,消除和减少学生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鼓励学生敢说;设置最佳的语言环境,使他们保持说话的心理优势,激励学生多说;要求学生做好说话的充分准备,增强他们说话的本领,训练他们会说。这样,学生就能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而积极进行说话训练了。

对学生的说话交际进行训练,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训练的方法也应该多样化、灵活化。如《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言:“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高中学生关心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可以通过这样几个方面来施行: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说话交际训练是一条重要途径。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也是学习说话的范本。教学中的古典诗文,吟之咏之;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读之诵之。这样结合阅读教学进行朗读、背诵的训练,在反复诵读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对语言运用准确性的感知,从而自然而然产生了语感,以读学说;进行口头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创造性复述(如改变人称、顺序、体裁、结构、语体等)的训练,以教材内容学说。这既给学生说话“开源”,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第二,思维训练与说话训练相结合。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围绕着对课文的学习、理解、运用、评价等进行多种联系和交际,把说话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结合教学内容,或者打开他们记忆的闸门,让他们产生联想;或者设疑问难,让他们能说会道,说出其所以然;或者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有“我不说谁能说”的感觉;或者激起学生想象,爆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等。指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说话训练,比如口头造句、描述说话、想象说话、抒情说话、回答问题、即兴说话、依文仿述、感想体会等等,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和想结合在一起,相互渗透,让说话和思维水乳交融。endprint

第三,说话训练与写作教学并行。我国许多古典文学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都是先由说书人口头流传,后经文人记述整理加工才写成巨著的。苏联作家高尔基写作前,也是先把写作内容讲给别人听,别人听后说好,他再写成作品。这说明说话和写作的天然联系,说话是口头写作,写作是将说话记载下来,殊途同归,实际上都是人的表达。《庄子·天道》中言:“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说话和写作的结合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先说后写,以说促写;二是写了再说,以写带说。

先说后写。这不仅让学生交流了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方面的体会,让他们集思广益,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能引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思维火花,扩展了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成效。

写了再说。这使说得到提高,使说更加严谨,语言生动,趋于规范,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写,发挥写得作用。所以,说写结合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四,展开各种活动进行说话交际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说话交际训练提供广阔天地。比如进行诗歌朗诵、演讲比赛、选拔校园活动主持人、辩论、话剧表演等各种综合训练,都能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各种形式的训练是应该综合运用的。比如话剧《雷雨》,在课堂教学中,既可以让学生分角色饰演里面的人物,朗读台词,加以表演,来领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也可以在分析人物时,采用辩论的方式,分析主要人物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是假。从而更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

此外,还可以适当利用早自习或语文课前三五分钟安排学生轮流演讲,内容主题自选,使说话交际训练经常化、生活化,真正落到实处。

清末翻译大师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曾言:“译事三难:信、达、雅”。我们撇开译文,其实可以发现这个要求也适用说话交际能力。信,要求说的话与心里想的一致;达,除了自己以外,听者一听便觉明白易晓,并且感受的内容与表达者心里想的一致;雅,追求表达的得体,简明优雅等,还可以指举止姿容等方面。对于中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训练要求,只有达到“信、达”,才能追求更高的“雅”,而“达”看似容易,却是基本而又关键的部分,能让学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理解感受,条理清晰、吐字清晰。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虽只是要“辞达而已矣”,但是做到言达其心、尽其意。

(作者单位:安徽宣城二中)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