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胡海燕
内容摘要:晚唐诗人杜荀鹤是继贾岛之后的又一位“苦吟”大师,他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贾岛的苦吟精神,但在风格与审美追求上又与贾岛不尽相同。贾岛的“苦吟”重在炼词、炼句,精炼意魄;杜荀鹤的“苦吟”时刻关注着社会现实,这无疑是对贾岛苦吟诗的一种超越。
关键词:杜荀鹤 贾岛 苦吟诗 异同
杜荀鹤,字彦之,池州石土隶人,自号九华山叟,早年隐居九华、庐山。咸通、乾符间先后游浙江、湖外、岭外。黄巢乱起,退隐山林,其间数次出山干谒,作江、浙之游。大顺二年及第,以世乱还九华山。晚年得官,以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天祐(904)初卒。他的生活和创作活动,主要在懿宗、僖宗及昭宗三朝。这段时期,政局混乱,政治腐败,兵连祸结,社会极度黑暗。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颠沛流离和逃难避乱中度过。为了求食、求衣和求仕,诗人常年四处漂泊,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也许正是缘于与贾岛相似的身世遭遇,使他在诗歌创作中向贾岛靠拢,一方面接受了贾岛的苦吟精神,另一方面在审美追求上又与贾岛不尽相同。下面就对二者的苦吟诗作以比较。
一.杜荀鹤与贾岛苦吟诗的相似点
(一)苦吟精神的一致性
闻一多先生曾在《唐诗杂论》中说:“由晚唐到五代,学贾岛的诗人不是数字可以计算的,除极少数鲜明的例外,是向着词的意境与辞藻移动的,其余一般的诗人大众,也就是大众的诗人,则全属于贾岛。从这观点看,我们不妨称晚唐五代为贾岛时代”[1]。
杜荀鹤作为晚唐诗人之一,也受到了贾岛的影响。他与贾岛的身世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在科举道路上极其不顺,处境十分贫寒,因而他与贾岛在心理和感情上容易产生共鸣。贾岛一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他用清冷的笔调书写着自己心中的孤寂哀怨、愤世嫉俗之情。他作诗酷爱苦吟,并以苦吟著名:“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默默空朝夕, 苦吟谁闻喜”(《秋暮》)、“风光别我苦吟身”(《赠刘评事》),他甚至到了“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的如痴如醉的地步。贾岛的这种苦吟,一方面为了提高诗歌的审美功能,另一方面,诗人通过这种推敲、琢磨,将内心的凄寒苦楚激发出来,他不是为了苦吟而苦吟。诗人曾云:“白须相并出,清泪两行分。默默空朝夕,苦吟谁闻喜。”(《秋暮》)不难看出,诗人的这种苦吟是内心情感自觉的释放,他的苦吟精神与内心感受是一脉相承的。杜荀鹤视诗歌为生命,苦吟精神酷似贾岛。他在诗歌中多次写到“苦吟”为诗的情景:“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鬓上知。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秋日闲居寄先达》)、“点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苦吟无暇日,华发有多时”(《投李大夫》)、“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苦吟》)。可见,杜荀鹤的这种苦吟精神正是继承了贾岛。
诗人之所以倾其全力去赋诗,是由于诗人对所处社会彻底失望,只能在艺术追寻中求得心灵安慰,把“苦吟”作为乐事,在穷困和落寞中找到自适的恬淡心态。因此,他在艺术追求上,自然也向贾岛靠拢。
(二)诗境的凄寒苦清
贾岛的一生正处于唐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时代和诗人自身生活的不幸, 使得他较多地选择凄冷、枯寂的物象,并把自己的情怀和身世感慨自然而然地外化于这些物象上面。如:“客愁何并起,暮送故人回。废馆秋萤出,空城寒雨来。夕阳飘白露,树影扫青苔。独坐离容惨,孤灯照不开。”(《泥阳馆》)此诗里不仅用了愁、废、空、寒、独、惨、孤如此衰败苦寒之词,还用了暮、秋、萤、雨、夕阳、露、苔几个凄冷的意象,在色彩上以白和青这样的冷色调为主,诗人借此以渲染出清幽枯寂的境界,以表达自己孤寂凄寒的心理感受。这几乎成为其诗歌最基本的审美取向与创作特色。杜荀鹤继承了贾岛创作内容中苦寒的一面,诗歌中也出现了许多清冷、荒僻、枯寂的物象,以此展现出凄清幽寂的意境。如写春天:“花开如落叶,莺语似蝉鸣”(《春日闲居即事》),写乡思:“人世鹤归双鬓上,客程蛇绕乱山中”(《途中春》),写苦吟的寒影:“烛共寒酸影,蛩添苦吟处”(《秋日怀九华旧居》),写荒坟的荒凉:“从见蓬蒿丛坏屋,长忧雨雪透荒愤”(《哭山友》)等,把他所经历和感受的种种人生苦痛一一熔铸在所选物象中,他笔下的物象也是孤寂清冷荒寒,如蝉,猿,蛇,月,败叶,废寺,蓬蒿等物象。描写心态用“穷”、“哭”、“寒”、“死”等凄寒之词营造清寒之境。这种情绪染化了的客观景物折射出诗人冷寞忧伤的心理。这些诗可谓清寒之至。这正如张淏所云:“解道寒苦羁穷之态,有孟郊、贾岛之风。[2]”的确。二人在审美取向,凄苦意境的营造方面如出一辙。
二.杜荀鹤诗与贾岛的不同
杜荀鹤在创作的某些方面继承了贾岛,他的审美追求又与贾岛不尽相同。
首先,他们二人在创作态度上都坚持“苦吟”的精神,但艺术追求和侧重点是不同的。杜荀鹤的苦吟,一方面说自己痴心作诗,并感到作诗之难,另一方面在诗歌中吟唱自己人生之苦。他在《秋夜苦吟》一诗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吟尽三更未著题,竹风松雨共凄凄。此时若有人来听,始觉巴猿不解啼。”吟诗到三更还未入眠,可见用时之久,吟尽三更尚未著题,可见作诗极其困难,是要耗费巨大的精力的,否则难以成诗。此诗是秋夜所作,秋夜本来就给人以阴冷寂寞的感觉,作者的吟诗声与“竹风松雨”相和,更觉凄苦,再加自己漂泊于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与这凄清的环境、诗人的“苦吟”之声融于一体,可以说此诗把作者作诗之苦和自己的旅途之苦一并吟唱出来。而贾岛的苦吟是追求艺术形式。关于贾岛的苦吟追求,尹占华直截指出“所谓苦吟,无非指作诗刻苦,求难求险求奇……贾岛作诗也竭力求奇,但多体现在形式上,将主要精力用于五言律的创作上,其刻苦冥搜、雕琢锤炼者皆是写景之对句”[3]。说明贾岛的苦吟重在炼字、炼句,而佳句的获得往往与好的意境及诗眼密不可分,巧运言词,精炼意魄。
其次,杜荀鹤苦吟创作不像贾岛那样冷僻奇峭。贾岛诗多呈现奇僻生新、艰涩奥晦,而杜荀鹤的苦吟诗,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极少生涩拗口的现象。纵观他的苦吟诗,无论是书写个人命运,还是写景寄情,都浅切自然,明白如话,少有雕琢粉饰之句,真正达到了诗歌语言上的通俗平易。如抒写个人远大志向的:“男儿出门志,不独为谋身”(《秋宿山馆》),或写落第失意愁绪的:“未得青云志,春同秋日情”(《春日闲居即事》),或写自己求名艰辛的:“年年名路漫辛勤,襟袖空多马上尘”(《感秋》)等,毫无修饰、发自肺腑、亲切感人。而贾岛诗则不然,如“空巢霜叶落,梳牖水萤穿”(《旅游》),“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题李凝幽居》),“炉烟上乔木,钟磬下危楼。”(《题岸上人郡内闲居》)这些诗句所表达的诗意不是一般读者所能体会到的,字里行间已超出了寻常人的语言形象世界,语言晦涩拗口难懂。
第三,杜荀鹤的苦吟诗除了对个人遭遇、不平心绪的抒发之外,还特别强调了诗歌的社会功能,认为“诗旨未能忘救物”,他用苦吟的方式也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而贾岛诗题材窄狭,缺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多为写景、送别、怀旧之作,他的苦吟更多地投向了自身及其身边的细物,甚至回归到自己的心灵。可以说,贾岛将苦吟的创作方式仅仅对准了诗人精神本体,到达了苦吟的极致。而杜荀鹤的诗作突破了仅仅抒写个人情感的局限,使苦吟现象又有了回归现实主义的倾向。他的诗浅清直白又流畅合律,他不事雕饰,不求奇险怪格,通俗易懂,正是他的这种苦吟精神使他的诗歌在千锤百炼之后形成质朴平淡自然的风格。他对苦吟这种诗歌创作现象都做出了贡献,充分发掘了苦吟的优点长处。总之,杜荀鹤在创作追求和审美取向上无疑对贾岛的苦吟是一种超越。
由此可见,杜荀鹤在学习前人创作经验时,并不囿于前人,而是大胆创新,正因为如此,使他的诗歌在艺术的百花园中独占一枝。
参考文献
[1]朱自清等编《闻一多全集》(三)《唐诗杂论》[M].上海开明书店,1948.
[2](宋)张淏《云谷杂记》,王大鹏等编选《中国历代诗话选》[M].岳麓出版社,1985.
[3]尹占华《论贾岛与姚贾》[J],《文学遗产》,1995年01期.
(作者单位:甘肃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文学艺术教研室)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