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大学语文的大语文功能

时间:2024-05-07

贾蕊

内容摘要:大学语文涵盖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具备多功能的文学优势,教学的可塑性较强。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功能进行整合、定位,阐释了大学语文“大语文”功能的内涵,并进一步探讨了实现“大语文”功能的根本途径,力求使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走出单一化、工具化的误区。

关键词:大学语文 大语文 教学功能

一.大学语文大语文功能的内涵

1.渗透历史知识

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处在大语文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更加强调其学科以外的拓展与延伸功能。从来文史不分家,“文以载史,史以文传。”《战国策》《史记》等著作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意义并重。学习这些古典乃至现当代的文学作品时,全面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与社会背景,即历史环境,是深入领会作品思想内容的必要前提。如讲解《燕昭王求士》《驳复仇议》等篇章,只有将故事还原回历史脉络里,才能把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机衔接起来,最大程度地真实再现人物与情节,进而准确把握故事传达的思想内容。如果没有历史知识的渗透,势必造成语焉不详,无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真知识得以提炼升华,最终事倍功半,甚至与作品真谛南辕北辙。

不止如此,不少大学语文的教材所选篇目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科普等知识题材,教学过程很自然就能发掘出语文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相关点、交融点,将语文知识面拓宽的同时使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化、立体性的特点。

2.发散哲学思维

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凝结了文人墨客对人生、社会、生命的最深刻、最精湛的思考,浓缩了事理、哲理的情思。如《先秦诸子语录》在知识论、人生观、宇宙论、道德观的一些具体论述中,使我们能够管窥孔子的中庸之道,老子的顺其自然,墨子的兼爱非攻,荀子的唯物主义等哲学思想,整体感知各学派博大精深而又丰富复杂的思想特色。同时,教材在节选各家言论片段的基础上,有意将其混编为一课,很自然地形成比较、对比,在对多家学术观点的探讨中,引领我们以科学的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理性甄别每家学派的历史进步性与现实局限性。而这些作品的价值还不仅于此,大学语文的哲学教育功能在于指引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来审视一切,不仅对于文学作品,更高的是审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培养一种发散的全面的哲学思维方式。凭借一种更清醒的意识、更高的角度跳出一切事件、事物的表象洞悉其理性的实质与内涵,使我们的思维更具整体性和全知的视角。如教材节选的《老子》的几则语录:“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曲则全,枉则直,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教给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揭示了矛盾互为依存、互相转化的奥妙。

3.启迪生活智慧

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她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培养我们学以致用的生活智慧。只有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才能真正释放出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文学即人学”,大学语文教材里的经典文学佳作,本质上是生活的载体,字里行间传达着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对人生与生活的深刻感悟,其中不乏源自生活的智慧启迪,写人叙事间教给我们认识人、认识自己与外在世界,并进而处理好一切关系的方法与技巧。如《燕昭王求士》《子产论尹何为邑》等篇章通过臣子向君王劝谏的对话,为我们今天处理“下”与“上”的人际关系作了生动的示范。《管晏列传》中的“知与之为取,执政之宝也”的论断也给今天生活在复杂人际关系网中现代人提供了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为人处世的启发。更有胡适的演讲《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可谓字字珠玑,浓缩着作者的人生心得,语重心长的告诫青年对待工作与学习的正确态度。梁实秋的《钱》描绘出世相百态,论及金钱与人的关系,寓庄于谐,幽默风趣中透出对人生的严肃思索与睿智取舍。

4.深化情感教育

文章的终极目的是表情达意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一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与生命。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至情至性的美文,或寓情于事,或寓情于景,或寓情于理。这就决定了阅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效应,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教育。如李白诗《将进酒》流露出“豪、逸、悲”的情感格调,于奔放飘逸,昂扬豪迈之外沉潜着一份深沉的悲怆感。这不是单纯的快乐,不是纯粹的悲伤,更不是消极的颓废,而是充满着令人奋进的力量。再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寄寓了一个远离大陆多年的游子对久别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切眷恋之情。巴金的《怀念萧珊》一文,字里行间蕴含着欲哭无泪的悲痛,无限深情的怀念,和发自肺腑的自责内疚,以及对“四人帮”罪行的谴责,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积淀。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是丰富多样的,只有走进文本,入情入境,才能领略情味、兴味、意味、语味,抵达鲜活的情感世界,获得多维的立体情感信息,受到感染或激励。

5.提升审美能力

大学语文教材的审美性是这一学科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独有特质。独特的意境、隽永的语言、超拔的风格、周详的逻辑、畅达的思路、透辟的说理、生动的叙事、传神的画人等,教材散发出的艺术魅力正是语文课审美特质的集中展示。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实际就是挖掘美-感知美-传递美的过程。从形式到内容,从静态到动态,从直觉到想象,从形、声、色的感官感觉到悲、喜、忧的内心情感,每一篇课文都具备等待我们去发现的美的内涵。如《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的结构特点共同构成了音乐美;李斯的《谏逐客书》采用正反对比和类比喻证,使利害对举、是非昭然。在逻辑关系上由轻到重,由古及今,步步推进,气势贯虹,文意饱满,形成鲜明的逻辑美和气势美。再如《山居秋暝》清新自然的意境美,李煜《虞美人》的感伤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哈姆雷特》的悲剧美,《陈情表》《拣麦穗》中的人性美等。几乎每一篇作品都传达了含蓄的美学概念。endprint

6.完善人格修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人格素养的完善,其内涵涉及品德和操守。大学语文教学是着眼学生人格建塑的重要媒介,教材中的《品格·胸怀》篇、《为政·爱国》篇、《社会·人生》篇、《怀古·咏史》篇等蕴含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特别是文本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浓厚的情感内涵,对学生的灵魂有强大的塑造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因势利导地健全学生知、情、意、行的人格结构。如以《论语》为代表的先古圣哲有关“自省”“克己”“忠恕”“慎独”“力行”等环节的道德修养理论,可有效指导我们树立做人的原则,领悟做人的道理。取法乎上,见贤思齐,确立是非、善恶的评判标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屈原的忠君爱国、文天祥的慷慨大义、杜甫的忧国忧民为爱国主义精神做了全方位的诠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傲气,苏轼达观超脱、处厄忘忧的人生态度,《李将军列传》《张中丞传后叙》《左忠毅公逸事》等文中的主人公表现出的刚勇磊落的浩然正气,无形中滋养了学生人格教育之根本,培养了学生自尊自强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品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为人作风以及他“鞠躬尽瘁,努力求完美”为文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今后为人处事的态度,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标明导向。

二.大学语文实现大语文功能的途径

1.教师要有大语文精神

叶圣陶先生最早倡导“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就是指语文知识不应是孤立的,语文学习也不应是微观的。语文教学应是开放性的,不再只是对字、词、句、段枯燥乏味的肢解,而是让语文真正走进人的情感,走进人的生活,走进人的心里,融进血液,成为一个拥有完善人格和积极精神的人健康生活所需的持续不断的新鲜源动力,甚至就让语文成为我们的生命。这一认识是保证教师教好大学语文的基本前提,也是指导教师“怎样教”的“定海神针”。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认识到,这六个方面的教学功能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牵涉的,而是彼此依存、互为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和谐互动关系。只有在渗透历史知识的教学背景下,结合生活与情感体验,融入理性的思考分析,才能提炼出智慧与哲理、升华出审美价值,从而增强人格力量、人文精神的培育,实现民族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语文精神。

2.教师要有大语文热情

上好大学语文课,需要教师付出全部的心智和辛苦,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个睿智的思想者。从事大学语文教育需要极大的热情,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严谨的理性思考,更需要饱满的情感投入。往往与教学内容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洞察真谛,通晓深意,进而完整地传达出来,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形成交流与碰撞,从而激活他们的感悟。也只有从心底里流淌出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才可能感染学生,启迪他们思想与情感的成长。

3.教师要有大语文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是具备一定语文基础和能力的大学生,他们是具有更强的独立意识和探究能力的人,固守常规的教学模式势必只会起到扼杀青年创造性的副作用。只有真正认识到大学语文的“大语文”功能,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课本教学思路,善于“跳出课本、跳出课堂、跳出教材”,才能培养出大语文人,而这首先要求教师是一个真正的“大语文人”,即富有教育的智慧,善于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探究,常教常新。

大学语文课要想上得有声有色,完全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和突破意识。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其“专”与“博”紧密结合的特点,实现多学科的交融、沟通、互补,收放自如,将知识点更新、充实、横向与纵向联系、重新排列组合,教学中才可能挖掘教学内容的丰富内涵,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对语文同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加深对各专业领域知识间联系的认识与把握,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向着均衡、合理化方向发展,进而达到知识素质的综合提高与完善——这一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建设工程分院)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