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实训方法初探

时间:2024-05-07

张凤燕

内容摘要:由于诸多原因,学生不读或少读作品成的现象普遍存在,更遑论细读,这已经成为现代文学教学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能力,进而提高其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促进、激发学生多读、细读作品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多读 细读 文学作品

围绕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除了让学生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三十年间的中国文学运动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文艺思想,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代表作家作品的精读,培养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能力,进而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学生不读或少读作品成的现象普遍存在,更遑论细读,这成为现代文学教学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何有效促进、激发学生多读、细读作品的主动性、积极性是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1至2012学年,笔者在任教的语文教育专业11级2班,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训方法,在如何促进学生多读、细读文学作品方面尝试了一些方法,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撰写读书报告,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文学专章涉及到的大家有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曹禺、沈从文等,每一位作家依据教学大纲都要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诗集,曹禺的《雷雨》、沈从文的《边城》,特别是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家》都是长篇巨著。要在有限的4到6个课时内既介绍作家生平与创作,又分析作品比较凑迫。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在备课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前预习这一教学环节,通过读书报告法,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作家生平与创作这部分内容。如鲁迅专章在教材中一般都是放在第二章,我会在讲绪论课时就给学生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两周时间内通过阅读一本《鲁迅传记》,结合教材,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做一份关于鲁迅人生道路转折变迁的读书报告,并提供参考书目。然后通过提交书面作业和课堂提问及互动交流的形式检查读书报告完成情况。在分析鲁迅精神极其具体作品时,会有机地结合作家本人的生平思想加以阐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作家传记对深入了解作家作品的重要作用。

鲁郭茅巴老曹沈这几大家的生平与创作教学内容我都是通过训练学生课下写读书报告的这种自学方式完成的。这种方法,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紧凑,重点难点突出,而且通过让学生阅读完整的作家传记,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理性地去看待评价作家,有效地避免了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作家生平介绍的以偏概全,如为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只对作家情感生活大讲特讲,对学生产生八卦娱乐的误导倾向。

二.巧妙设计问题,细读文本寻找答案

要激发学生细读文本的主动性、积极性,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最好还能成为福尔摩斯。这就需要教师巧妙设计能吸引学生进入文本的问题。

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能抛开一些惯常的问题,另辟蹊径,从文本的细节处出发,巧妙设计能吸引学生进入文本细读的问题。如《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创作的奠基之作,因为鲁迅先生“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对大一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作为现代文学课首篇精讲的篇目,它也非常考验教师的驾驭文本、掌控学生认知的水平与能力。经典的作品是要通过反复阅读,才能得其真味的。教师讲好,学生学好都建立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以往这篇文章经常提出的思考问题是“狂人是真疯还是假疯”,这个问题对学生把握这篇小说的主题很有帮助,但并不能带动学生进行文本的细读。细读的要求是要逐字逐句的来读的,尤其对鲁迅这种语言凝练,惯用象征手法的作家来说,细读更显必要。我设计的问题是让学生“笑”看《狂人日记》,具体的阅读要求是统计这篇小说一共写到了多少个笑字,都是什么人怎样地笑,这些笑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阅读思考的问题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进行随机检查,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围绕“笑”进一步设问,把问题层层推进,对小说的分析不断深化提升,使学生有拨开云雾、豁然开朗的感受。

三.结合文体特征,开展多样教学活动

现代文学教学大纲中,小说这一文体在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上占有绝对的比重,相比较而言,诗歌和戏剧次之,而散文所占课时少之又少。即使是诗歌和戏剧,也是同学们在初高中已经耳熟能详的作家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戴望舒的《雨巷》、曹禺的《雷雨》等。

如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诗歌、散文、戏剧作家作品,扩充阅读范围,我结合文体特征,引入活动法,开展“新诗文的华彩诵读会”。诵读会的内容通过教师推荐和学生自选两个途径,让学生广泛地去接触作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目,通过配乐诗文朗诵、经典台词对白、经典话剧片段表演等形式来完成。引入活动法,给学生一个舞台,满足他们自我表现的需求,可以极大地激励学生对所选篇目内容与形式反复推敲,甚至主动找老师进行辅导,已达到最佳演绎效果。这次活动,同学们拓展阅读的有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冰心、卞之琳、臧克家等人的诗歌选集、选择诵读的诗歌篇目大大超出了文学作品选的范围。

此外,在这次诵读会上,我还根据《华威先生》和《在其香居茶馆里》这两篇小说的艺术特征,鼓励学生进行戏剧改编,并组织创作表演团队,有编剧、导演、演员等分工。这样,每一个团队都有十几名学生组成,通过对文本的研读、讨论,共同完成对文本再创作以及表演。

除诵读会外,组织的活动还有“走近现代文学经典”演讲比赛。这次活动主要的目的是对一个学年以来的教学效果的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最终不仅仅是靠学生考试来反映,尤其是文学课,教师讲解、学生撰写读书报告、诗文诵读这些促进文本细读的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触及学生的灵魂,碰撞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有感受,有体悟,从而让他们的人生更富有光辉。演讲的内容是选择一位给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现代文学作家或一篇作品,写一篇演讲稿。演讲稿要求原创,必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最终,通过对四十多篇稿件的筛选,十名同学参加了演讲比赛,通过声情并茂的演讲,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他们在与大家名篇对话交流中的收获。endprint

四.改革考核方式,激励学生参与热情

这几年,我们一直采用平时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70%的考核方式。有的老师反映平时作业占30%太多了,因为大部分老师一个学期就留一次作业。现代文学以往的平时作业就是任选一部作品,写一篇一千五百字左右的读后感或小论文。这样的作业不认真的学生很好应付,认真的学生也发挥不出水平,教师看作业的工作量还很大。教学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应该是环环相扣。

读书报告法、设问法、活动法等等都是为了让学生多读、细读作品,如果这些方式方法和平时的考核挂钩,一定会刺激学生参与的热情。所以我大胆的改革了考核方式,在学期初,就把本学期的几项作业包括读书报告、诗文朗诵会、小说改编戏剧、演讲比赛等布置下去,让学生在一个学期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多选多得分,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甚至可以突破30%的限制,这样既有规定又有自由,还有适当的奖励,比较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五.做好调查问卷,教学相长助力教改

通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这些改革思路和效果在落实中得到了检验,外显的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听课质量高,各项活动完成情况较好。内显的就是学生最终收获了什么呢?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意见及建议是什么呢?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一届学生以后不教了,但是这些问题会帮助老师更好进行教学反思,更好探索教学改革。所以,做好调查问卷,教学相长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学期末做个一个调查问卷,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一年的现代文学课,你收获了什么?第二,你最欣赏老师的是什么?第三,你认为老师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谈到一年的现代文学课,让他们了解了很多的名家名作,丰富了文学知识,还有部分学生谈到收获了“作家的精神品格,作品的深度理解,文学的博大精深”等等。从这些反馈来看,通过撰写读书报告、巧妙设计问题、开展教学活动等一系列的教学实训方法,确实达到了让学生多读、细读文本的目的,并且还培养锻炼了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从而较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各种因素都决定了教学改革是没有止境的。在调查问卷中,一个学生的一番话给我很多触动:“我忽然想到了萧伯纳的苹果,苹果固然好吃,但我们真是一群贪吃的孩子。老师可否,将能种出美味苹果树的方法告诉我们?或者帮我练出这种本事呢?”学生迫切的需要我们老师给予的是一种技能一种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确实应该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