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4-05-07

张 超

中外经典名著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课标对名著阅读做出了明确要求,推荐了几十部中外名著供初中生阅读。但是通过笔者对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却发现,学生对名著的兴趣远没有对动漫、玄幻小说的兴趣浓厚。为什么备受语文老师推崇的经典名著却在学生那里遭到“冷遇”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由于科技迅猛发展,社会进入“视听时代”,声像技术以其鲜明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青少年。学生们觉得坐在“有声有色”的荧光屏前远比捧着“死气沉沉”的大部头名著轻松惬意。二、由于生活阅历和阅读经验的欠缺,某些名著与中学生的生活存在着距离,学生往往“敬而远之”。在调查中,许多学生对类似《安徒生童话》、《西游记》等名著比较感兴趣,读起来比较容易理解。而像《基督山伯爵》、《名人传》这类的文学名著,由于对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不了解,看起来很吃力,甚至有的学生“根本看不懂”。这样势必会使学生对名著阅读产生畏难情绪,丧失阅读的兴趣。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指导,激发阅读兴趣。

一、活用影视资源因势利导

荧屏上热播的由经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可以搭起学生与名著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学生乐于走进名著。我们应承认一部电视剧或电影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确实胜过一部厚厚的名著,它可以使学生轻松快捷的了解名著。许多学生说自己是在看过电视剧后才对原作产生兴趣的。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可以在和学生交流时提出电视剧与原作的一些有出入的地方与学生进行探讨,评价改编的成败得失。学生往往对这样的话题感兴趣,进而产生对名著一探究竟的想法。在看电视剧的过程中,学生的一些阅读障碍(如难记难认的地名人名)也被顺利扫除了。影视资源和名著阅读两者相得益彰,会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走进名著的阅读,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巧用课内资源设问激趣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名著的节选。这些课文可以当作是开启名著阅读的钥匙,使用得当就会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收获“四两拨千斤”的惊喜。

教学《荒岛余生》一课,我这样设计问题:鲁宾逊在荒岛生活的28年中都做了哪些令常人想象不到的事情?他始终是一个人在荒岛上吗?他最后是怎样回到自己的故乡的……学生在这样的问题驱使下对原著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的找到小说想要破解谜团。

教学《在烈士墓前》一课,我这样设计:你怎么看待保尔自杀的举动?他在烈士墓前的反思和他的经历有怎样的关系?围绕这些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争论的面红耳赤。在这个时候,我先不对他们的回答作出评价,而是布置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拓展性的作业,学生们完成的很积极,这部名著也为他们所熟悉了。

由于教学中注意贴近原著,将课内资源与名著阅读有机结合,学生的阅读热情高涨,对名著也不再抱着“神秘感”了。

三、善用生活素材开拓视野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听到这样的俗语:“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应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名著的各种信息,让生活的活水滋润名著阅读的田园。

另外,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着对名著的戏说,什么《水煮三国》、《水浒歪传》……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虽然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但这些作品仍然吸引了大批中学生,把它作为消除紧张情绪的法宝。如果引导得当,我们可以让这类作品带领学生走进名著的世界,学生也会在遇到疑难时找老师了解原著的真面目。靠着这种好奇心,学生会自觉阅读更多的名著。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著阅读也不例外,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