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歧 鑫
别林斯基曾经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艺术形象不仅是它的外在特征,而且是它的意蕴的显现形态。《周易·系辞上》指出:“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强调形象能够传达语言可说或说不尽的内容,尤其那些不具形态的感情、思维,以艺术表现赋予感性形象。刘熙载曾经描述:“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形象是画家传达思想感情和读者接受艺术作品的媒体,是内容层面上由画面向意境转化的桥梁。
艺术的本质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画家在生活中,主观审美意识因客体事物感发,激发想象,获得对社会人生的启迪感悟,并选择摄取和进行艺术加工而创造形象。苏珊·朗格说:“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这样一个形象,不管它是一场舞蹈,还是一件雕塑,或是一幅绘画,一部乐曲,一首诗,本质上都是内在生活的外部显现,都是主观现实的客观显现。”形象使艺术把握社会展示生活拥有一个极为开阔的世界,有了近乎无限可能的艺术表现力,从而“把一种本身发展完满的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性显现于丰富多彩的表现。”(《黑格尔》美学)例如蒙娜丽莎,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否定神性,高扬人文主义者形象,在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与“颠倒混乱”的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对人类命运与人性问题的深切关注和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他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人性异化,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画家在各个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历史社会时期,以社会生活的新感受,新思想,结合自己对现实人生的认识,通过不懈的审美追求与探索,创造了斑斓多彩而丰富的文学形象。
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那么,艺术形象不仅仅是来自客观世界的内容,而且还体现出画家个体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他们对人生、生命和人性有独到的理解和感悟,并有与众不同的感受方式和言说方式。这种主体性的艺术创造是艺术一种质的规定,揭示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的特殊性,艺术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就在于此。我国古代文论中称“形象”为“意象”,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的观点“意象”,指主观之“意”和客观之物“象”相结合,将那些不具形体、难以捕捉的感受、思绪、情感等心理活动转化为使人能够感知的艺术形象。西方文论注重意象中主观经验的显现,美国意象派庞德认为艺术形象:“是熔合在一起的连串思想或思想的漩涡,充满着活力,如果它不达这些规范,它就不是我所指的意象”。康德指出:“如果没有感性,则对象不会被给予;如果没有知性,则对象不能被思考。没有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目的。”所以,意象是凭借外在物象的感性把握,又为主体创作时知性的审美意识点染、浸润而孕育完成的。
因此,艺术形象创造,首要的是形象的直觉发现,“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钟嵘《诗品》)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感知,把握达到艺术顿悟而不断获得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直觉。”(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其实质就是充分调动激发画家的创造性,产生独特的感悟和艺术发现。其次认识到,主体在以感性把握外物时,这种感性积淀人生体验和认识。具体的个别的感性形态,蕴含着一般的、普遍的理性因素。隐藏在生活下的是对现实世界领悟与理解,是人生的底蕴,艺术就是借助形象展示人类生存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因此在构思和孕育新的形象中,把主体所观察积累的事物及人的本质特征加以艺术的概括,生动地深刻地表现对内部的生机与活力、精神与气魄,从而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建构,使艺术形象新鲜、饱满、充满生命力。
歧鑫,甘肃平凉师范学校讲师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