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书山路远 学海深恩

时间:2024-05-07

陈晏中

聚焦热点

近日,武汉工程大学2022年毕业生胡天池的一篇本科毕业论文的古文体《致谢》“火遍全网”。全文仅680字,文风复古,对仗工整。他细述了自己成长、求学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对亲人、师长和同学的感激之情,堪称“毕业论文致谢天花板”。

“未配良剑,转眼江湖;不求富贵,但求无愧……过往序章,续踏行路。月有圆缺,岁有满憾;行在现在,不畏将来。抬首瞻望,碧云蓝天;羽翔过往,恰似来途”

胡天池表示,这篇《致谢》是他花了一下午时间完成的,没有刻意雕琢,文体形式只是辅助。“青春对每个人都很珍贵,我就是想在毕业的时候留下些什么,將来回忆起来应该很有成就感。”

胡天池在《致谢》中没少引经据典:“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出自《诗经·卫风·伯兮》,意为:如果把忘忧草种在母亲所居住之处,就可以令人忘忧。胡天池说他化用此句是为了感念亲人的养育恩情。“未配良剑,转眼江湖”化用了冯唐《诗百首》中的“尚未佩妥剑,转眼便江湖”,这正是胡天池当下的心境写照,“有种初入社会的忐忑和热血”。

多维解读

1.传承传统文化。胡天池之所以能这么娴熟地运用古文写论文的《致谢》,一方面是因为他中学时就练就了扎实的文言文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一直保持着对古文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青年一代就应当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2.感恩身边的人。在这篇680字的《致谢》中,胡天池感谢了13个人,其中有亲人、老师和同学。感恩给予自己帮助的人,感恩从别人身上学到了东西,感恩祖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平台……懂得感恩,方能致远;懂得感恩,方能脚踏实地;懂得感恩的人,心中有他人,心中有温暖,方能懂得回报社会。

3.开启多彩人生。即将步入社会,胡天池用这样一种方式告别自己的学生时代,开启人生新的旅程。人生漫漫,有无数的可能,多一个热爱,多一个兴趣,多一项技能,多一次尝试,未来的人生路会多一点成功的可能。

青年视角

张洪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懂得谦让的人,定然是一个虚怀若谷的人,定拥有海纳百川的心胸气量。多少人在面对荣誉时迷失自我,以为那全是自己的功劳;多少人在风物长存中难放眼量,牢骚太盛至断肠。难得胡天池有这样心系他人的气度和心胸。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若不是心胸宽广,哪来“一谢亲恩,赐发育人;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感动?若不是心有他人,哪来“二谢师恩,饮流怀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敬意?若不是虚怀若谷,哪来“三谢友恩,互助之谊;厚情盛言,应接不惶”的深情?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明雨:花开花谢挡不住同窗的深情,人来人去流不走岁月的记忆。忘不了挚友的勉励互助,忘不了室友的宽厚待人,忘不了好友的义薄云天……在《致谢》中,胡天池慨叹四载春秋之刻骨铭心,感恩无数相逢。“回望学日,遇皆良人;恩怨无谓,过往云烟。壬寅初夏,又值别离;寒窗即止,何必泣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青春情深?惟愿此去,朋友歧路少沾巾,我们情谊不尽,天涯比邻。

兰紫丹:“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胡天池的《致谢》在浮躁、功利的社会背景下更显难得。不仅因为他的文学积淀,还有他的终身学习的习惯。灵气的文笔不能照搬照抄,但阅读的爱好、终身学习的习惯却值得我们借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成为人才。吾辈青年当发愤图强做栋梁,专心刻苦,用心实践,不负青春年少。

【四川泸县第二中学高二(9)班】

教师观点

胡天池这篇680字的古文体《致谢》火遍全网的背后是一个青年的情怀和品质。

薄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胡天池从小热爱文学。初中时,他曾仿照课文《出师表》写成一篇《毕业表》,还将去滕王阁旅游的经历写成一篇《滕王阁序》。针对这次其古文体《致谢》在全网“走红”,他坦言:“青春对每个人都很珍贵,我就是想在毕业的时候留下些什么。”人生的路途很长,只有踏实走好每一步,才能行稳致远,厚积薄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人生的路途充满坎坷,有风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风雨无阻是心态。生活的磨砺如影随形,需要我们厚积薄发,在努力中奋勇向前,有搏出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情;在艰难时刻不放弃不懈怠,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风骨。

看淡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人最难得的是有一颗感恩的心。大学毕业之际,胡天池没有忘记父母、外公外婆和舅舅的付出,字字写来都是情,句句读来惹人泪。“家慈非慈,家严非严;严慈相济,礼于人前。”“外祖公婆,予我饭恩;所言宏理,皆有裨益。吾舅余鹏,予吾冀望;成人之途,未少相助。”这样亲切而真实的表达,仿佛在诉说我们自己的成长历程。郑燮说:“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师长的教诲铭记于心,甚至连高中时期教他用文言文写作的老师他也感念于心:“昔师魏巍,宛若严父;以谐育人,明生心路。余之文能,拜其所迪;离有四载,时曾念矣”。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胡天池毕业《致谢》的走红,表面上看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才气惊人,其实是他用心钻研、认真求索的结果。撰写古文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夸赞,而是用真情真意写我心的一种方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正是因为有这种认真的态度,我们才会相信,以后不论做什么事,他一定会有自己的收获,也祝愿他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袁涤非教授说,大学强调三知教育:知书达理、知恩图报、知足常乐。知书达理,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知恩图报,才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足常乐,才会用心追求乐其所得。“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这种用心和认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致谢》虽短,情怀难得,惟愿珍惜韶华,不忘初心,“归来仍是少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