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设“婉约词”微专题 构建复调课堂

时间:2024-05-07

陆元锋

摘 要 创设“婉约词”微专题,试图从“生本位与师主导‘奏鸣’各有侧重”、“手法及艺术特色上‘弹奏’的具体而异”、“知人论时与作品本身‘同演奏’、相结合”三个维度把握语文教学中婉约词微专题研讨的复调内涵,注重复调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婉约词  微专题  复调课堂  教学策略

“复调”本是巴赫金用音乐来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一个术语。笔者把“复调”移用到语文教学中,让多种声音混合着交织“演奏”一整部婉约词作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有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此册教材“古诗词诵读”部分选有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和秦观词《鹊桥仙》(纤云弄巧);该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选有柳永与姜夔词作。笔者与学生商讨后,决定补充晏殊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和柳永词《雨霖铃》(寒蝉凄切),以此统整并构成“婉约词”微专题的教学内容,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构建复调课堂。

一、生本位与师主导“奏鸣”各有侧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动权应归还学生。应引导学生自由诵读“婉约词”微專题所选的几首词,关注选词的注释,自主发现问题与提问点,最后汇合问题。主要有发现选自书籍的不同,有《全唐五代词》《全宋词》《乐章集校注》《李清照集笺注》,这本身也构成了目录版本学上的复调,出版社也有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不同;有自由诵读者发现不可以用诵读(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苏、辛二词的那种样式去读这几首词,又有一位学生发现《雨霖铃》作者柳永竟然出生年为“?”,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堂:“既然连出生都不可考,他的词流传的版本是否会有较多的不同,流传的数量是否也会打折呢?”还有诸多问题不一一罗列。总之,学生在“生本位”教学理念引导下,进步已很明显。因为发现、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突出生本位的同时,教师应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学生带着问题来到课堂,要做到多种声音互奏,体现复调课堂的教学特征。教师应善于钩玄提要、引导生触类旁通。例如,学生提出的选自书籍的不同,为何柳词、李(清照)词不选自《全宋词》,原来是编者为了引导学生关注总集与别集的编写各有侧重与编排各有特色,告知学生这两个出版社是极好的,如以后要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文,这两个出版社的书是必须要关注的。版本中个别字的不同,可引导学生关注此两字的平仄是否一致、用意的细微差别、诵读起来哪个更顺口,既要从语感上讲,也要从词的句群整体上解析。至于讲到柳永的出生待考,可引导学生去关注《柳永评传》等。这些都是教师在主导中的作用,可以使学生从初步感性的世界中超越出来,形成理性的解读。当然对诗词,起初的兴感点还是不可丢的。

二、手法及艺术特色上“弹奏”的具体而异

“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教学提示”明确:“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精读、略读的方式,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初步认识所读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手法及艺术特色上的不同,正是构成了此微专题教学的复调理念。这几首词内部构成了不同声音的交织性,让不同的手法各有侧重,多角度、多层次,由点到面形成一支复调乐曲。明确以学生为本位,可以请学生自制表格,在任务研习中引导学生运用评点方式,在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后开展合作学习。

李煜词中的白描与柳永词中的铺排、点染形成两种声音互奏;晏殊词代言女性而形成的士大夫阔大气象、高远境界与李清照词自言女性视角、心理特征而形成的腾挪笔法构成复调;晏殊词的雅与柳永词的俗构成复调;前两首词的短小与后两首词的长调(包括音乐形式与词的内容)构成复调。

李煜《虞美人》词中极少的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构成了抒情中一种调子,而柳永《雨霖铃》极力铺排,一片苍茫、万分清丽,构成抒情中的另一种调子。一虽以白描著称,却在短词中体现起伏跌宕的笔法,开头发问,实景虚写,对照写“雕栏玉砌”和“朱颜”,大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把笔力集中写愁情,颇有波澜、跌宕之美感;一虽以铺排为主,却在长词慢调中体现清丽明净的特征,毫无赘语,环环相扣、步步点染,营造了凄清的氛围,这又构成第二维度的复调。

晏殊代言体写词,终究隔了一层真实的纱,但又剔除了纤弱颓靡的气息,李清照直言女性的真实视角,却也有男子血性刚烈之气,譬如仄声韵的“息”“急”“黑”(古音均为入声),押韵押得高险而奇崛。晏词写女子敏锐的心理,笔法含蓄,细腻描摹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而李(清照)词本应说自己借酒浇愁,愁情不容易化解,但她偏偏只说“三杯两盏淡酒”不敌“晚来风急”,腾挪笔法的恰到好处,反倒像男性士大夫。这同样是两种异质声音在相互奏响。

晏词的雅与柳词的俗,两种文学特性的解读,可以从选词、词的音乐形式的变化、词人创设的情境、融入的兴味情调(“望尽天涯路”之于“与人说‘千种风情’”)等不同视角(如第一、第三人称视角)来关注,让雅俗两种声音能够生发出来。词的形式上,信息量的大小,小令与长调的不同特性的把握也是值得重视的。在手法及艺术特色层面要体现让不同的声部继续演奏。只有知道个中的不同又多有“同位”的相似性,学生的素养提升与教师的课堂把握才能如鱼得水。

三、知人论时与作品本身“同演奏”、相结合

明确小组互助共生研习:定位时代中的四个人,一个是故君王,一个是现宰相,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浪子,一个是亡国亡夫漂泊越地的朔方女子。让他们四个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多声部奏响此复调!只有明确孟子的“以意逆志”才能更准、更深地把握作品。让五代末到南宋初的四根定海神针像坐标一样排列着,才能准确定位此版块名“词别是一家”的准确内涵,了解从词的早期到中期的演进,再到后来的完全成熟,婉约一直是词的正统,正所谓“诗庄词媚”。

有同学批注说:“选取四首婉约风格的宋词,体现宋词的主要格调,或蕴藉含蓄,典雅秾丽,或疏放流落,酣畅淋漓,令人神志向往。”造成这样风格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当然是那个时代造就的“这个人”。这正是这一种声音而非那一种声音的效果,同质的声音也就不能构成复调了。

晏殊的身份与地位可以结合柳永一起来解读,让“同位”的异质声音一起发出,此之谓复调。更何况张舜民《画墁录》中还有两人轶事的记载,两人因身份地位的不同而造就词风格的不同,一个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一个是“以词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的“奉旨填词”的底层文人。对词的内容关注必然不同,晏殊虽然也写愁绪,但那是融入士大夫的涵养,雍容和缓,尤其是下片境界开阔,风格悲壮。柳永因坎坷仕途、潦倒生活而厌倦官场,专力作词,故开拓了题材,制作了慢词,运用铺叙手法并使词向通俗化、口语化发展。李清照既可以把她的前期与后期进行同位比对,也可以让她作为女性词人与前三位男性词人一起在多声部中异质发声。

运用以上三策略,展开复调教学,有助于统整并构成“婉约词”微专题研讨的教学内容。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