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黄启经
摘 要 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探寻凸显学生主体、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方法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题 策略
新课标明确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将教学重心从过去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参与者、评价者等。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放开手脚,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正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育理念的固化。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由教师设计、安排、讲解、评价。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被动地位,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很少有机会主动地探求知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了抑制。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养成了依赖心理,总是被动地接纳教师传授的知识。从表面上看,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按教师的要求详细记录讲解的内容,然后通过作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由于学生思维长期处于沉滞状态,尽管学生好像学了很多知识,但一旦遇到新的问题,学生仍然无法有效地加以解决,导致常见的所谓“高分低能”的情况。
学生缺乏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长期处于受压抑的状态,以致高中语文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变成了知识接受的容器。教师往往依据教材、考纲的要求将语文教学内容变成了一个个的知识点,通过课堂教学将这些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对于所学的知识内容,学生从来都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导致许多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旦脱离原来的文本语境,学生就不知道变通理解,更没有个性化的解读,创新性的理解。所以,学生面对考试中的陌生文本环境时,不知道从何下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低下。
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迅速发生变化,语文教育教学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在一线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在固守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惯性,在教学流程上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很少有意识地研究新的教学理论,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方法严重滞后,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陷入“高耗低效”的泥潭,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
二、探寻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方法
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如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科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整本书阅读等。这些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钻研、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加上近年来的语文高考在回应新课标改革中,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这些都要求教师要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上。通过各种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新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人格的全面发展。
分层教学是受到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种好方法,它是将过去大一统的语文教学进行细化的一种有效措施。学生由于知识、能力、方法、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在学习需求上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将眼光盯住部分学生,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如教学内容、学习任务、作业设置等,都要设置一定的层次,以分别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这样,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
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翻转课堂是一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借助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中,深入理解语文知识,掌握相应的方法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燭之武退秦师》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描述的历史事件的背景资料,深入理解烛之武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从而深刻理解烛之武身上体现出的国家大义。教学时,教师可以放手由学生代表详细讲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形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自然会通过各种渠道梳理该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思考烛之武在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这既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以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设置问题情境是突出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全面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思考问题,以此引领学生深入阅读、仔细分析文本,自主解决这些问题。或者由学生先阅读文本,然后提出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将这些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综合甄别筛选,选择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并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共同解决。
例如,在教学《祝福》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是谁杀死了祥林嫂?有哪些社会现实因素直接导致了祥林嫂的死?祥林嫂死亡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紧扣课文内容,直接指向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学生既能深化自己的思考,形成对问题的明确认识,又能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自己的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新课标提出了创设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要求,新教材也设置了“当代文化参与”等实践性较强的学习任务。教师要依托教材要求,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依托教材的任务安排,给学生设置“了解地方文化特色”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参观、社会调查、人物访谈、查阅地方志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的本土文化特色,并将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书面材料。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阅历,增强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也能强化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凸显,使语文教学从教师的教真正转变为学生的学。
[作者通联:贵州台江县民族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