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真实情境中“读书百遍”方能“其义自见”

时间:2024-05-07

林汇波

摘 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鼓励阅读者不放弃,不懈地读。可“读书百遍”却最终“其义不见”的也不少见。究其原因,是机械简单地对待此名言,读书主体需求与积极性没有激活,读懂条件不具备,阅读时应付消极。“其义自见”是“读书百遍”的成果,包含有文本领悟中自主语言建构,也包含阅读过程经历体验的方法、策略及品性上的生成。“读书百遍”中生成自主认识,生成意志品性,提升语文素养。应构建真实阅读情境,激发阅读主体的需求,在主动积极中“读书百遍”,方能实现“其义自见”。

关键词 真实情境;语言建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读书读不懂时,教师常用励志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鼓励其多读、反复读,不懈地读下去。学生无数遍努力地读,花了大量时间精力,看似懂了一点,但如果读的条件不变的话,最终还是没能读懂。可很多教师对老祖宗的这一读书励志之语,还是深信不疑,教学组织时捧为圭臬,学生读不懂,还会要求他们一遍一遍地往下读。如何对待“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读书励志名言,我们显然不能停留于过去的认识,而应该重新进行审视。

一、阅读问题:“读书百遍”复杂性审辨

“读书百遍”,“百遍”是虚数,指反复阅读,次数多。阅读频次高了就能读懂,就能领悟,就能解决问题?不一定。有好的愿望与设想,但不一定有预期的结果。

1.怪现状:不具备条件终“不见其义”的“读书百遍”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读书励志语,出自晋·陈寿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宋代大儒朱熹在《读书要三到》再次提到,强调读书要多读、熟读。

如果是经典作品,经典的句段,就应反复阅读。一开始读不懂,感悟不多,但反复吟诵,慢慢就能进入其意境里,逐渐地觉得有味道,意味渐浓,可能会觉得某些意蕴妙不可言。但这显然是有条件的,需要在相应的阅读情境里,有必要的阅读能力,必需的阅读信息支持。否则,即便是经典作品或其它必读的书,也不是想读懂就一定能读懂的。

条件不具备,书虽“读百遍”,读书人却一脸茫然,读与不读一个样,读多遍与读少遍一个样。不懂的,读“百遍”后终还是不懂,读书人饱受打击,就有厌烦拒绝心态产生:不读了!即使是眼前放着书,即使是口里念着书的内容,书的内容也没有往心里去。这显然是励志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负面意义及表现。在这句励志语的管慑、威逼下,有的读书人厌烦、反感而至排斥读书,高考后撕碎课本的人还少吗?

2.盲目“读书百遍”:主体迷失及“假读书”“假教学”

没有理性对待这句话读书或阅读励志语,给很多人造成了障碍。什么是阅读?阅读是阅读者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阅读是阅读者的事,“为什么读”需依阅读主体的需求而确定,“读什么”“怎么读”需根据阅读者的特点组织,才会产生应有阅读效果。

拿着励志语逼着阅读者非“读书百遍”不可,活动主体是教师、父母等阅读活动监督者,阅读者的阅读兴趣、需求,不被重视,阅读者不被尊重,阅读特点被忽视,这样的阅读活動,阅读主体是迷失的。

读书之人读不懂,不愿读,被逼着读,读书消极被动。书读不下去,学生无读书少读书,却“完成阅读教学”。教师没有正确地认识以看待阅读现实,却以此认定学生是“假读书”。教学活动中无视且维持这种读书状态的,就被称为“假教学”。目前就有一波言论,揭露或反对“伪阅读”,要求“真读书”“真教学”,或是就觉得有必要倡导“真语文”。

二、成果导向:为“其义自见”的意义性“读书百遍”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是基本的语文实践方式,无论哪种活动,需先有语言输入,因而阅读摆在最前面,是最基础的语文活动。“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如是倡导阅读,如是描述盎然乐趣的阅读。但仅仅倡导阅读是不够的,需以成果“其义自见”引导,激发阅读主体的阅读兴趣,方能实现意义性“读书百遍”。

1.“读书百遍”:阅读主体辨析及主动性确认

如果阅读时“有口无心”,显然是应付虚假的阅读。阅读是阅读主体的自主性活动,是阅读主体根据自我需求在一定的条件下吸纳文本内容,自主形成认识与思想的活动。阅读个体不想读的,条件不具备不适合读的,就读不进去。真实阅读活动须根据阅读个体的经历、思想及兴趣设置阅读情境,具体的阅读任务、文本篇目、活动过程的安排,都需符合阅读个体特点。

教师、父母等阅读指导者监督者,不能代替阅读,只能帮助指导,提供资源,积极创造情境,促进阅读主体的阅读。“读书百遍”围绕阅读主体组织,激发阅读主体的内在需求,阅读过程是阅读主体的主动语言建构活动,所见之“义”是阅读者的主体性活动的结果。

2.意义性阅读:“其义自见”成果引导下的语言实践

“其义自见”,是孜孜“读书百遍”的追求。但“其义自见”之“义”,就只是文本内涵吗?我们须分清“书之‘义”与“读书之‘义”。“书之‘义”,是书本本身的内容;“读书百遍”是一个主体性活动,“其义自见”之“义”是活动的意义,包含以文本内涵以基础的自主语言建构,还包含探索经历生成的意义,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要通过一定的活动过程,读懂文本内容,实现“迁移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义生成”。

“读书百遍”中生成自主认识。很多人是奔着文本的基本内容而读书的,“读书百遍”领悟文本内涵,吸纳文本内容。读书不能局限于获得书本内容,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的认识。阅读者有自己的需求,阅读中主动探索、发现,读出个性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是更有意义的读书。因而才需“书读百遍”,需有充裕时空积极联系生活,辩证地思考文本内容,形成新的思想认识,才更有价值。

“读书百遍”中生成意志品性。要读出点什么来,就须静下心来再读,须有恒心坚持下去,这个过程,即是阅读主体品性意志的磨练及形成的过程。从意志品性维度看读书,某一阶段,阅读者的读书思考陷入困境,出现发展暂停,但此时却有“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意义,阅读者耐性提升,注意力集中持久,挫折耐受力增强,气质逐渐沉稳。当然,不能孤立或分裂地看问题,生成意志品性的过程,是与文本内涵探索及领悟共生的。没有耐性,没有意志坚持下去,自无探索与发现的可能,自无深化文本领悟的可能。

“读书百遍”中提升语文素养。阅读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活动,“读书百遍”中阅读者对特定的学科要素多次反复活动而有所生成,如阅读者发现语言积累不足,阅读时就会关注文本体式、语词等内容,就能在不断的反复活动中理解、熟练与内化,形成积累;发现言语思维上存在不足,阅读时就会特别关注表达的逻辑顺序,关注文本的内在结构性联系,注重探索文本的完整与充分,在与学习同伴交流中注重思维碰撞,达成思维素养的提升。

三、情境建构:真实情境下“读书百遍”中的“其义自见”

辨析阅读的复杂性,认清阅读的成果追求,对读书励志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了新的认识。须理性审视并建构阅读情境,才有可能在真实的“读书百遍”中实现“其义自见”。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愚公移山》,课后练习二要求“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背诵需反复读,但绝不是机械简单地重复,而是真实上的阅读。《愚公移山》一课可如下项目化情境性活动设计。

活动项目:张明考砸了,很难过。请结合寓言《愚公移山》的学习,给张明写一封劝解信。

活动目标:自主完成课文文言字词句学习,完成过程性任务,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领悟寓言内涵,完成背诵。

活动过程:

(1)我讲“愚公移山”故事。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组内互讲课文故事,交流中修正语句理解。

(2)辩论赛“愚公精神该不该提倡?”

解读寓言的几种寓意。

(3)张明考砸了,很难过。运用《愚公移山》阅读所得,给张明写一封劝解信。

运用寓言解读,深化寓言内涵的领悟。

(4)背诵《愚公移山》。

学生自主梳理文本内容,小组讨论。自主背诵,同桌互检。教师小结,升格阅读方法策略。

项目任务为写劝解信,写劝解信需以领悟文本内涵为基础的。学生讲课文故事,需运用工具疏通课文字词句,自主完成课文阅读;辩论赛,是文本解读的展示,也是碰撞与深化性活动,领悟文本解读;写信劝解考砸面临困境的张明,以言语的方式活动,体现学习于具体生存的意义,具有社会实践性质,最后是自主梳理背诵,阅读活动上升至方法策略层次。课文背诵水到渠成。

遵循学生认识规律设置递进性活动,构成阅读的真实情境,学生需积极参与活动。真实情境包括合适的任务、学习同伴的交流互动与合理的活动步骤,以及活动中应有支持。情境条件充分,学生积极“读书百遍”,最终才能“其义自见”。

四、辩证对待:充分发挥读书励志语的意义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鼓励勤奋读书,又应客观敏锐地对待读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阅读方法策略,发挥读书励志名言的应有意义。

1.主动取舍:为能“其义自见”地“读书百遍”

为达成“其义自见”,活动中有所取舍是必要的。阅读者不是拿到一本书或是一组文章,就无差别地一读到底。阅读者应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内容,选择终能读懂的文本;选择能满足自己需求的文本重点读,多读几遍,内涵进一步清晰,能体验到阅读的意义。

良好的阅读状态,应处于主动思辨状态,在主动思辨中做好取舍。如果书的内容不适合,显然还是及早放弃的好;条件不具备,当下也没有可能建构完成阅读的条件,也是须放弃的。主动取舍,才可能做好能做之事,为有意义“读书百遍”腾出应有空间,才有可能“其义自见”。

2.积极调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具有生长性

读不懂,是条件不具备,不在应有的阅读情境里。如果是教条主义,认定一个死理,条件不具备,还在那死磕,结果就“其义不见”。读不懂,或是懂得的不多,是条件不够好,情境不够“真实”。不思改进,困于其中,耗心耗力,收效甚微。

发现问题,想着解决问题,主动规划设计,主动创造阅读条件,补足条件,提升阅读情境的真实性。某一情况下读不懂,应联系其它情境要素,甚至是置换或迁移至另一情境中阅读;或是与学习同伴探讨,寻找欠缺的情境或条件性要素。阅读应是个主动建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读书之‘义”也因活动的不断改善而升格与彰显。

3.积极深思:实现“一遍”即“百遍”

所谓的“读书百遍”,是为深思,是为细化探究,不一定是反復无数次地读。如此,特定语句慢读、深思,读“一遍”,读时停下来稍微沉吟,就能“其义自见”,达成当下领悟,也应认定是“读书百遍”的表现形态。

慢读细嚼,探究深思,“一遍”即“百遍”,即能“见其义”,应是一种高阶阅读能力,应成为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巅峰境界的追求。

笼统的一句读书励志名句,包含着太多复杂因素。如没有细分探析,无论何种情况都要求学生“读书百遍”,可能会造成教学失误。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读书励志语,应摒弃认识的惰性与浅表化,理性审辨,有效组织落实,方能发挥其应有意义。

[作者通联:福建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