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运用家校共建簿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5-07

杨丹丹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有令人难过的一瞬:为何语文课堂迎接的是迷茫而呆滞的眼神?为何倾注关爱的学生见面不打招呼?……通过阅读与思考,发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只关注学生语文成绩,与学生交流不多。深刻反省,探究教育根本,才发现,要关注学生情感道德教育,让语文教学充满德性关怀。而德性关怀表现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更多的从学生知识掌握的习得方法进行关怀,充分考虑学习语文的情感与心理因素。

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功的教育不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而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虽说与学生交流多了,但一学期与家长难得见上一次面,更不用说与家长沟通了。笔者重新认识,定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决定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协助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充满德性关怀。

能不能让家长更多的参与学校教育呢?不是家长会一开之后,学生、教师、家长的心更近了?什么渠道和方法最有效呢?家长会?不可能天天都开。家校通?教师与家长的对话,学生并未参与。思前想后,家校共建簿是长久、细致、全面的沟通渠道。全面体现在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都进行了交流,顾及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细致是每天都有三方的交流沟通,了解了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让知识与情感互生互长。促进了知识的掌握,又促进了学生心理成长。长久是日积月累,每天关注学生学习的苦恼、恐惧或别的感受,及时调整,逐步生成积极情感与健康心理,营造了初中生发展的高质量的成长空间。

家校以学校为基础的教育要充分考虑家庭,特别是家长的因素。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家长的参与谈不上高质量的机构教育。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延伸,应视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家校共建簿从某种意义上说,显然承担了这一责任。以家校共建簿为纽带,改变教师与家长的角色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家校共建簿,建立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交流的平台,改变了固有观念:教学是一种学校场所里的特殊“认识活动”。重视了学生的本能、感受、需要,不仅仅重视了知识教育,关注了学生的人文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沐浴在人文的阳光中,成长在情感的天地中。最终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收获、生命的涌动、道德的感悟等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

从语文教育的角度看,它能切准学生学习的思想脉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了解语文学習的情感动机等,促进了语文教学方法、技能、智慧的改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手段。从学生的角度看,它是学生与家长、老师及时进行心理与情感沟通的有效渠道。是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催化剂。从家长角度看,共建簿让长了解孩子实情并及时有效的对孩子心理进行教育,甚至语文老师的留言对家长自身如何教育孩子都有指导意义。对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家校共建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共建簿主要的操作程序为:学生留言→家长意见→教师建议。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学生可以书写每天学习语文的困惑,可以说说语文学习中开心的事,可以表达对语文老师的建议等。家校共建簿,不是让学生告诉家长今天学生语文考了几分,学习这方面是学校在起导向作用的。而是要学生倾诉心声,教师对学生建议体现鼓励,对家长建议应该是家庭教育,而人格的培养更多需要依赖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总之,都是表达的是一种叫做“感情”与“心理”的东西。

在运行中,家校共建簿更多的从情感与心理的角度,灵活的关注孩子的心声。语文老师要特别注意一点,要让学生卸下心理包袱,敢说敢写。要以鼓励的眼光,让学生敢于书写心理想法,包括想对老师和家长说的话都可以写在留言中。

这样就使许多想说却不敢对大人说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想什么说什么,畅所欲言。教师每天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可以留言,写下几句。还可以面谈,说说语文老师自己的想法。这样,师生间关系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浓了。而教师在看到家长意见后,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可以是电话,也可以是面谈,总之,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及时让家校共建簿上的每一个心声、每一个细节通过有效的方式及时解决。

当然,家校共建簿,不是让家长充当学习“辅导员”和“监工”,而是向家长宣传有关的教育知识,教给家长克服孩子学业、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让家长多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友状况,多与孩子亲情交流,多与老师联系。

对于走读生,每天可以及时与家长、老师交流,寄宿生则一周与家长交流一次,与语文老师的交流天天进行。家校共建簿,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培养了一个个资质、个性、情趣、理想完全不同的孩子,培养了扎实的文化知识素养、独立的精神人格、完美道德情感的、全面发展的人,追求让每一个学生最终在知识的滋润和情感的浪涌中成为内心敞亮且具有葳蕤人生气息的阳光少年。

家校共建簿,让语文学习充满德性关怀,这一教学思想承载的教育思想是厚重的、也是遥远的、坚实的,尽管笔者实践才几年,但做法是真诚的,一以贯之的。教育教学乃神圣之事,需要终日虔诚且谦卑,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与思考,我将会将此种青涩的做法,继续完善。

★作者通联:江苏如皋市长江镇港城实验学校初中部。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