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刘兰
从屈原《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开始,文人墨客们便开始借菊寄情抒怀,咏唱不绝。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宋代周敦颐的“菊,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爱莲说》),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以及南宋爱国诗人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自古及今,菊花已成为卓然不群、正直高洁、不畏强暴、坚守晚节的君子形象。而在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里,菊花不仅具有前代诗词中的高洁人格的象征意蕴,更蕴含了女性的本质内涵。原本孤傲、高洁的菊花,在她的笔下,变得纤细、瘦弱、缠绵、憔悴,并与多情而凄苦的女词人融为了一体。李清照以内敛的笔力,借菊花意象承载其生命中的情感重痕,以寄托深沉的哀思愁怨,最终铸造了独特的菊花情致,颇受时人及后人的称颂。
在李清照四首菊花词中,均流露出一种细密缠绵的愁绪。如最脍炙人口的《醉花阴·重阳》,此词开篇首句就点出一个“愁”字,即全词之词心,并用阴霾暗淡的“薄雾浓云”和香烟袅袅的“瑞脑”,来烘托愁思之绵绵不绝。此二景语,语淡情深,营造了一种沉郁凄清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郁闷难遣的闲愁。“永昼”原已漫长难捱,却又偏逢重阳佳节,更是平添几许新愁。词的下片转而写黄昏把酒、东篱赏菊。“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两句,虽有诗情画意,但用黄昏后的凄清、秋菊的暗香更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饮的难言苦情,情与景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中,词人妙把思妇比菊花,温柔蕴藉,又绝无浮薄之嫌。而一个“瘦”字,把思妇销魂落魄的形神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将高标飘逸的隐士与纤细芳洁的思妇的形象有机地统一于词中,既豁达健朗又婉约缠绵。
在《多丽·咏白菊》中,这种寓情于花、以花比人的写法最为直接。白菊如此孤傲、高洁、饱经风霜、不减清奇;它不同凡俗,别具一格,截然区别于贵妇那种搔首弄姿、浓施粉黛的矫揉造作。她追求的不是人工美、装饰美,而是人格美、自然美:“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醵。”在寒秋“浓烟暗雨”的侵逼下,它依然清丽舒畅,简淡素雅。“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清莹似雪,瘦姿如玉,含情无限,这正是词人自身形象的写照。词人还特别指出:“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把菊花与屈原、陶渊明那样高风亮节、独立不迁的君子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对自己高傲、自尊、朴直的性格和独立人格的赞美,也是李清照的理想节操。出现在这首词中的女主角,已不单单是以往那个“人比黄花瘦”的思妇了,那时的李清照尚能“东篱把酒”排遣忧思,因此她把自己的离愁别绪写得淋漓尽致,来反衬出其夫妇恩爱的甜蜜,所以,纵然有愁,也只是蜜一样的清愁!而现在,李清照以白菊自咏,除了有作为一般女子思念丈夫的惆怅感伤之情外,更具有了一种士大夫文人的高雅情趣和豪情逸致,表现了女词人不媚流俗,追求雅致芳洁的坚贞情怀。“清丽其词,端庄其品”,赵明诚为李清照小像所题的这八字评语,就相当准确地说出了李清照的词品和人品。可以说,李清照的菊花词集中体现了其独特的人格情怀。在“清芬酝藉,不减酴醵”的菊花意象里,既浸润着词人的主观形象,亦是其高洁情趣的象征,及^格力量的載体。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的双重打击在李清照的命运之弦上奏响了痛楚的“悲音”,如果说之前的菊花词中所展现词人的心态是闲愁、是清愁,此时简直称得上是“愁云惨雾,密不可透”。但即使国破家亡,词人那颗晶莹澄澈、敏感易伤的词心却仍然未变。在经历了苦难的磨砺之后,词人的感情还是那样丰富细腻。一首《声声慢》(寻寻觅觅)敞开胸襟,展露了词人最真挚的内心世界。作品开篇不同凡响,连用七组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词人国破、家败、夫亡之后在巨大悲痛和忧愁重压之下的精神状态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出来了,字字血泪,顿挫凄绝。在“乍暖还寒”“最难将息”之时,词人饮酒御寒、借酒消愁,但水酒寡淡,敌不过急劲、凛冽的寒风,浇不灭心头的百般愁苦,反而使愁情更浓烈。“旧时相识”的北雁在此风急酒淡、寒意透心、愁绪难消之际,令避难南下的词人有种“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而愈发肠断心碎。接着用繁菊竞秋枝头闹的乐景反衬斯人憔悴,独守窗下,在思乡悼亡、万般难熬的愁戚中,感到度日如年,从而不由发出“怎生得黑”的深沉悲叹!而终于熬至黄昏却又下起的细雨,点点滴滴打在梧桐叶上,一如词人那流不尽的眼泪。因此,词人最终悲痛欲绝地呼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最强音后戛然而止,使哀思愁绪的宣泄达到了似“欲说还休”,实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的高潮,也借菊花的形象创造了凄苦的氛围,达到了花人合一、撼人心弦的艺术境界。词中充满着作者的身世之感,沦落之感,传递着愁肠百结、幽咽凄楚的情愫,但词末以一句反诘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结语,说明词人思绪纷茫复杂,不是一个“愁”就能包括得尽的,所以尽管孤凄愁苦,却仍洋溢着一股抑郁不平、激切悲愤的情绪,流露出词人对生活的执著以及不甘心走向绝望的心情。
这一点,在《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位明慧睿智而又经历了生活磨炼的女词人,李清照终于以豁达的心胸撇开凄凉感伤的情绪的折磨,唱出了“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趁着东篱黄菊盛开,何不把酒临风,欣赏这傲寒奇葩?如此宕开一笔,别出远神,境界全出,堪称余韵留春。这歌唱,源自于女词人的坚忍不拔和豁达明智,换言之,来自于她对生命的执著追求和对生活的真切领悟。“清芬酝藉,不减酴醵”的菊花不仅寄寓了李清照独特的品格,更是深深地烙上女词人的生命历程和情感重痕,留下了她的心灵咏叹。李清照菊花词里对菊花意象的描绘动容于凄婉,肃然于惆怅,一觞一咏都以菊之特性自喻,集中晓示其坎坷的蹉跎人生和强烈的情感伫候,而风雨飘摇的两宋之交这一时代的悲剧性亦浸润到摇曳多姿的菊花意象之中。我们细味其菊花词时,在委婉含蓄、超尘脱俗的菊花意中,宛然看到的恰恰是那一个人淡如菊的李清照!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